发新话题
打印

复旦大学校长校友会会长杨玉良主持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

复旦大学校长校友会会长杨玉良主持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文化外交图景
作者:李关云



11 月16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选择在象牙塔之外的上海科技馆,与中国大学生进行对话。知情人士透露,这是为遵循西方“市政厅会议”(town hall meeting)的形式,场地需要确保听众环坐听讲。11 月17 日,作为奥巴马此次“公共外交”的后续动作,中美发表联合声明确定,美方将启动一个鼓励更多美国人来华留学的新倡议,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而目前美国在华留学人员约为两万名。来而不往非礼也。作为16 日对话奥巴马活动的现场主持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17 日告诉本报,他也有一个宏大的“文化外交计划”——以教育为突破,推动中国文化全球传播。

“来而不往非礼也”

杨玉良校长承认,奥巴马可以在1 分钟之内,就表现出非凡的亲和力。11月16 日中午,杨玉良和3 名代表网民提问的学生在电梯口等候奥巴马,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奥巴马一出电梯知道我是主持人后主动与我合影,然后与3 名学生寒暄并一一合影。”

演讲结束之后,杨玉良作为中方的唯一代表送奥巴马离开,在电梯里面,奥巴马也随口问自己的幕僚:“我今天没出什么纰漏吧?”16 日的这场公开演说,奥巴马顺利谢幕。

早在1984 年4 月,罗纳德•里根就在复旦大学开创了美国总统对话中国大学生的先河。除了发表演讲之外,里根还安排了一个小插曲,他步入一间普通教室,打断英美文学大家陆谷孙教授的一堂有关莎士比亚文学的课程,并回答学生提问。

25 年之后,美国在公共外交的平台上已经不再满足于说,他们还打算进一步“读懂中国”。奥巴马对杨玉良说,他真希望能够像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那样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奥巴马指着周围的多名幕僚告诉杨玉良,他们的孩子现在都在学习中文。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中文,也希望向中国派出更多的留学生。

来而不往非礼也。杨玉良告诉本报,明年1 月他将赴美国,与耶鲁校长讨论进一步增加学生与教师交流项目,并打算合作研究未来二三十年的中美关系。

文史哲出海

杨玉良是中国第一个去德国攻读博士后的人。当时的德国总统邀请他作客总统官邸,杨玉良问总统,德国人的英文水平很高,为什么还要建那么多的歌德学院?首相说的两句话令杨玉良铭记于心。第一句是,哪里有人会说德语,哪里就有我们德国人的利益。第二句是,只要人们能读懂康德与黑格尔,他们就能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

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也令杨玉良耿耿于怀。她曾经说过:不要担心中国威胁论,因为中国直到现在还没有输出任何思想与主义。杨玉良说:“中国不是说要输出价值观,我们只是不想被人误解。现在在很多地方,中国被误解得太多了。”杨玉良觉得,消除文化障碍和误解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加大各种层次人员的海外交流,尤其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以前出国的主要是理工科方面的科学家,他们容易陷入在实验室里,比较难融入美国社会。

杨玉良表示,在对外交流方面,复旦将会对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给予“特别照顾”。他认为目前高校人才出国交流的结构不合理,文科过分集中于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文领域出国交流太少。

复旦大学目前也在组织一些教师加盟“孔子学院”推广中国文化,但杨玉良觉得教授汉语并不等于汉语教育。为此,他任职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期间,还特别引入了“国际汉语教育”这样一个新的专业学位,提醒孔子学院未来的老师们谨记文化传播。

杨玉良的女儿告诉他这么一件事,一个法国朋友说她读不懂英文版《老子》前来请教,他才发现主要是外国人难以准确翻译“道可道,非常道”这类微言大义的句子,差之毫厘导致谬以千里。杨玉良说,这个时候需要追问的是,中国有没有能力将这些文化经典准确地翻译并传达出去。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杨玉良1952 年出生于浙江海盐。1974 年,24 岁的杨玉良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1977 年毕业,1984 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1999 年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200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 年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2009 年1 月,57 岁的杨玉良出任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是我国第一代高分子学博士,在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杨玉良思维活跃、言语坦率,在履新大会上,他即兴朗诵了一段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以表达他对复旦的情感和希望。

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2009 年11 月18)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19 20:02 编辑 ]

TOP

复旦大学校长透露奥巴马想学中文赞其随和亲切(2)

复旦大学校长透露奥巴马想学中文赞其随和亲切



中新网11 月18 日电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上海青年交流活动的余韵17 日仍在沪上流传,16 日主持会议的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17 日上午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专访,畅谈与奥巴马接触和参与活动后的感受。

杨玉良认为,透过这样的短暂交流,奥巴马充分认识到了中国青年的能力,两国应当加强沟通和交流,特别是要注重对各自文化的了解与理解。作为大会的主持人,杨玉良在活动开始和结束后都与奥巴马有近距离接触。活动开始之前,他带着3 名学生在电梯口迎接奥巴马。在交谈中,奥巴马盛赞杨玉良和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并提出分别与他们合影,这出乎意料之举,在杨玉良看来展现了奥巴马的随和与亲和力。

活动结束后,杨玉良送奥巴马和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等乘电梯下楼,奥巴马轻松地问身边的人,自己在会场是否表现得体,奥巴马向杨玉良指指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称他们的孩子都在学中文,他还由衷感叹地说,“真希望和洪博培一样学中文”。

杨玉良表示,乘电梯下楼短短一分钟,但他感受到奥巴马对于中文和中国的重视,这应该也是奥巴马在演讲中提到将准备再派10 万人来中国学习的主要原因,此前在中国学习的美国人只有1 万多人,大大低于中国赴美留学生的数字。

对于奥巴马在演讲和答问时反复推销美国的价值观,杨玉良认为,青年们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以为都会全盘接受。他说,当晚活动结束后,看到网上还有不少人向奥巴马提问,其中不乏对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行为猛烈抨击。他相信,如果对话时间更长一点,肯定会有人提出类似更尖锐的问题,之前他是准备好现场会有激烈交锋的,但有交锋也正常,毕竟成长于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中美双方对于利弊判断的标准不同,这也再次提醒中国学界,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了解和理解。

杨玉良透露,此前作为中美两国的合作典范,复旦大学和耶鲁大学一直有良好的合作,今后将更加注重合作研究人文学科和艺术教育,他还设想双方能够合作研究未来20 年至30 年中美关系的发展问题。他预计,中美关系应该是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需要两国学者加深了解和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的美国研究中心是国家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国家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

作为美国研究中心的创始者,复旦已故校长谢希德教授为中美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 年,谢校长以其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在内地高校中首创美国研究中心,并亲任该中心主任。此后,她多次亲赴美国,带回了美国国会持续资助复旦美国研究的诺言,也带回了美国人民的友谊。20 年来,美国研究中心获得美国国会拨款资助近1000 万美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 年11 月18 日)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19 18:26 编辑 ]

TOP

专访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活动主持人杨玉良(3)

专访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活动主持人杨玉良



新华网上海11 月16 日电 11 月16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进行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主持此次对话活动。在中美关系中,复旦大学有着特殊地位。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杨玉良教授说,百年复旦见证了中美两国关系,尤其是教育、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发展。近100 年前,两位耶鲁大学毕业生——李登辉先生(1873-1947,1913 年至1936 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和颜福庆先生,对复旦大学和复旦上海医学院的创立、发展与壮大投入了毕生心血。他们引进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美国一流大学的优良传统与制度,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启了两校长达一个世纪的合作篇章。

杨玉良说,复旦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关系,相当于是一个世纪的关系,“现在,除了一般的学生交流、教师交流以外,我们还专门有个复旦、耶鲁的教育中心,通过远程网络,我们的课程都可以共享。”

1985 年,复旦大学老校长谢希德先生创办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这是中国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20 多年来,为国家的外交决策、对美政策等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和参考意见。

杨玉良表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在对美国国会的研究、中美关系的研究、美国历史的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第二个外交轨道”,实际上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很多的促进作用。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总统里根、副总统切尼曾先后访问过复旦大学,并发表演讲。16 日,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进行对话,部分复旦师生也来到现场,与奥巴马“面对面”。

杨玉良对担任此次活动主持人感到很荣幸。他评价说:“这次是采用一种非常轻松的、没有任何障碍的town-hall-meeting 的方式来进行互动交流,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我相信,也期望,通过这次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访华,中美关系能够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今后取得更好的、更加健康的发展。”

出处: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2009 年11 月17 日)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20 07:24 编辑 ]

TOP

360°对话奥巴马(4)

360°对话奥巴马


——美国总统与中国青年学生对话侧记


作者:陶韡烁、冯玉乔



2009 年11 月16 日, 140 余位复旦同学有幸在上海科技馆近距离接触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这场前所未有的360°“Town Hall Talk”中,亲身经历的复旦的师生有哪些难忘的记忆,又发生了多少有趣的插曲呢?我们不妨也用不同的视角,360°地重新审视这场对话活动。



60°:忐忑的等待

很多同学在活动开始前的两三天,收到了本次活动的通知。这些幸运的同学在兴奋与期待中等待着16 日的到来。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冯玉乔同学告诉记者:“在活动前两三天,我就一直在琢磨,如果有幸向奥巴马总统提问题,我要问他什么。我想,这个问题既要传达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关切,同时又要能体现出复旦人的水平。”她准备了三个问题,最想问奥巴马总统的是他将采取什么措施推动两国关系向更积极、全面、合作的方向发展。和她一样,新闻系研究生马凌也对自己的问题酝酿了许久,她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她将问奥巴马“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中美两国的合作”。

而学习环境科学的赖文冲准备的问题与他的专业密切相关。他希望征询总统如何看待在碳排放问题上,中美两国可能采取的合作方式。此外,奥巴马政府会不会调整能源政策也是他关注的方向。

120°:候场

终于到了“奥巴马总统与中国青年面对面”的活动当天。早上8:30,复旦师生陆续在光华楼前登车,启程前往会场。此次活动的安保程序异常严格。所有人员都须核对身份证、学生证,手机、提包等杂物都不能带入会场,每个人都要经过如机场般严格的个人全面安检。考虑到听众的等待时间较长,主办方特别为所有听众准备了点心和饮料,并且在上海科技馆IMAX 巨幕影院中为大家播放一部3D 立体电影。不过,这部名为《深海猎奇》的影片,只有英文原声却没有中文字幕。“或许是让我们提前熟悉英语环境吧,为对话预热一下。”同学们相互打趣道。

12:00,听众开始陆续分区域进场。曾经来过科技馆参观的同学才发现,这次对话活动被安排在2001 年曾经召开过APEC 领导人非正式峰会的场地。如今,这里已被改建成一个能够容纳500 多人的360°圆形报告厅。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20 07:26 编辑 ]

TOP

360°对话奥巴马(5)

180°:在“公共采访区”享受“奥运选手待遇”除了别具一格的场地,很多同学还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在圆形演讲大厅外,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设置了一个大约200 平米的媒体区,每一个进入会场的同学,都需要在媒体区绕行一圈,犹如奥运会的运动员通过公共采访区一样。在会场内,世界各大电视台和通讯社的记者也围满了演讲现场。许多记者站在通道围栏后,向学生大声提问。

很多同学笑称,这次享受了一把奥运会冠军的待遇。事实也正如同学们所说,在与奥巴马总统的交流活动前以及活动结束后,记者们都利用一切机会“冲”向中国的青年人,尤其是境外媒体的记者显得更为积极,仿佛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年轻人比美国总统更具采访价值。交流活动安排的这一细节,从一个方面展现了国家的进步和开放。从一定意义上说,与奥巴总统的对话,也是当代中国青年人面向世界的一次风采展示。

240°:奥巴马的握手

奥巴马总统的演讲以及和中国青年的对话十分精彩。而同样让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中国青年人难忘的,是奥巴马在演讲结束以后特地绕场一周,花了近15 分钟时间和前排的每一位中国青年人亲切握手话别。

作为一位以个人魅力著称的总统,奥巴马在中国也没忘记他一贯的作风,而中国学生也对他的风度和亲和力留下了深刻印象。“您比电视里看起来更有魅力”、“欢迎您再来中国”、“欢迎您带第一夫人和您的女儿一起来中国”……大家利用着难得的握手机会,向美
国总统传达了中国青年的善意。而奥巴马也用自己的行动向中国的未来领导者们表达了自己的诚意,表达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加深理解和信任、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的良好愿望。

300°:复旦提问者的感想社会学系06 级学生陈曦,在整场交流活动中得到了首个提问的机会。她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想可能是我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我坐在第一排的中间,我看到奥巴马总统的目光四周看了一圈,最后定格到我的位子上。”对于奥巴马的回答,陈曦还比较满意,她认为奥巴马体现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诚意。

管理学院07 级学生朱源天也幸运的被奥巴马点到。“可能是我的表情比较丰富,”朱源天兴奋地告诉记者,由于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美国总统,所以他有些紧张,在现场也较为拘谨。奥巴马在回答他的问题时提到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不能只追求物质享受,而要考虑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能够为社会贡献什么,朱源天觉得这对年轻人很有启示意义。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20 07:27 编辑 ]

TOP

360°对话奥巴马(6)

国际政治系07 级学生邓贝西,作为学生代表,有机会从网上选择了一个问题,向美国总统提问。他是昨天8 个问题中的最后一问。邓贝西觉得现场前7 个问题都偏软,奥巴马回答起来轻松自如,因此很有必要抓住最后的一个机会,问一个比较硬的问题。所以他选择了阿富汗问题。听了他的问题后,坐在邓贝西身旁的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对他:“这个问题很好。”

360°:杨玉良校长与奥巴马总统的幕后对话

作为本次交流活动的主持人,杨玉良校长迎接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并在活动结束后送走了他。在会场外,他和总统先生进行了一些交流,也发现了一些特别的信息。杨校长告诉记者,奥巴马的确十分随和。原来的议程安排中并没有总统和中国青年合影的议程,但是奥巴马总统一走下电梯就主动走到他身边并让记者为他们合影。同样,他也和三位迎候他的学生一一合影、寒暄。

全场活动结束后,杨校长成为送奥巴马总统上车的唯一一位中方人员。“在电梯里,奥巴马总统感慨地对洪博培大使说,如果我能说中文就更好了。”杨校长向记者描述了他和总统先生及其随从在电梯里的对话,“奥巴马随后称赞了我的英语,我告诉总统,我的英语不算好,但我的学生们、中国的年轻人英语都学得很好。总统再次对我表示,他对中国青年人的英语印象深刻,他认为这为中美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杨校长表示,奥巴马告诉他,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中文,“总统指着身边的官员说,他的儿子在学中文,他的女儿也在学中文”。

杨玉良校长说:“奥巴马总统和所有的美国官员都对中国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这场对话活动非常满意。”


出处:「复旦新闻文化网·相辉笔会」
http://news.fudan.edu.cn/2009/1117/22841.html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20 07:06 编辑 ]

TOP

关于转发复旦校友总会秘书处联络的通知

复旦日本校友会


关于转发复旦大学校友总会秘书处联络的通知



复旦日本校友会
各位  校友
暨各位朋友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进行对话,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校友会会长杨玉良主持此次对话活动,100余名复旦学子参加,3名复旦学子参与现场提问。现将活动实况以及多家媒体对杨玉良会长的专访通知各位。
请浏览:
「复旦大学校长校友会会长杨玉良主持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
http://www.fuaaj.org/bbs/viewthr ... &extra=page%3D1
http://www.fuaaj.org/index.php?o ... china&task_2=63
「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文章集」
http://www.fuaaj.org/bbs/viewthr ... page%3D1&page=1

复旦校友总会秘书处拟对此活动做一次专题报道,希望能获得您的支持:
1、反馈校友会的校友们对此活动的感想和言论;
2、参加过1984年4月里根复旦3108演讲的校友可以写些回忆性的简短留言提供给我们。

联络方法:
复旦校友总会秘书处: fdxyh@fudan.edu.cn
復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FudanXiaoYou-JP@fuaaj.org

电话联系: 陳颂豪(090-8501-4800) (SoftBank)
热线联系:顧漢濤:080-3398-4365(SoftBank) 090-7842-5436(Docomo)

      谨致,
                                                                             敬礼!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周伟嘉  敬具
                                                                    2009年11月20日
===============================================
復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http:http://www.fuaaj.org/
BBS:http://www.fuaaj.org/bbs/
会誌: http://www.fuaaj.org/journal/
校友登録: http://www.fuaaj.org/index.php?option=member
母校校友会注册网址:www.fudan.org.cn/shequ/register/
E-mail:FudanXiaoYou-JP@fuaaj.org
===============================================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20 10:31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