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 作者:吴学军等

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 作者:吴学军等

本组文章的作者认为,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已经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两个运动过程,他们有时独立,有时交叉交融,现代金融的发展极大满足了社会各种机构和普通大众对财富追逐,热情愈来愈大。在中国,国有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无法破解,但通过资本市场很快得到解决。以美元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削弱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力,为美元诱发他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洗劫他国财富创造了制度性基础。本栏编贴的两篇文章,一篇为:「美元洗劫世界与中国发展战略选择」,署名:吴学军。另一篇为为:「“两房”案中的美国式救市」,署名:李正信 元春特约撰稿人。均刊载在< 华夏时报>(2008年7月26日)。本栏编贴时统一标题为:「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

现代金融的奥秘



   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已经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两个运动过程,他们有时独立,有时交叉交融,有时良性互动,有时剧烈冲突,形成了当今社会经济起伏跌宕、惊心动魄、光怪陆离的迷幻世界。

   货币的演变过程从物物交换、金属货币、金银到纸币,纸币也逐渐被电子货币所代替,从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再到金本位的废除,现代货币已经演化为完全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财富凭证。这样任何一个政府在理论上都有超过实体经济实际需要多发货币的可能。根据传统的定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在现代的意义上,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行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并不只是我们通常知道的M0、M1、M2,还有M3、M4、M5……

   传统的金融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提供存贷款和结算业务,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且依附实体经济而存在;而现代金融主体不仅包括了各种形式的银行,还包括证券、保险、信托、养老基金、投资基金、储蓄机构,甚至政府、所有组织和个人也成为金融主体。现代金融市场不仅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且已开始独立存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已经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两个运动过程,他们有时独立,有时交叉交融,有时良性互动,有时剧烈冲突,形成了当今社会经济起伏跌宕、惊心动魄、光怪陆离的迷幻世界。

   现代金融的发展极大满足了社会各种机构和普通大众对财富追逐的欲望,所以参与金融的机构和人数愈来愈多,热情愈来愈大。而这正中了金融家或金融企业的下怀,他们为了迎合这种盲目的狂热,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提供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公众对财富的渴望;或者反过来说,金融企业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丰富了金融内涵外延、创造了金融工具,结果诱导了社会对金融的积极参与。

   在中国,国有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无法破解,但通过资本市场很快得到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坏账居高不下,到后来几乎濒临破产的边缘,但通过资本市场的转化,一下子变成了全球追捧的好企业。现代金融这些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让美国政治家和政府如痴如醉,他们玩转现代金融的结果是:可以在本国不进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生产活动就可以获取全世界的超额利润,更绝妙的是一旦有经济风险或经济衰退还可以让全世界来分担,现代金融业成为美国的支柱行业。难怪一个凯恩斯理论成为美国的“国教”,一个格林斯潘成了美国的“神祗”。

   美国通过过多货币的发行与现代金融的运用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将金融奥秘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1929年经济危机过后,美国采用凯恩斯理论,通过发行过多货币推行财政赤字政策,用投资弥补社会需求不足;另外过多的货币导致了长期低利率,进一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1971年布雷顿体系解体以后,发行货币更无限制,虽然凯恩斯理论后来被弗里德曼否定后国家政策有些变动,但通过货币发行及推进现代金融发展仍是美国的主流政策,尤其是格林斯潘的宽松金融政策,使美国成功通过强势美元和现代金融剥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化解或转移了或递延或分散了一次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危机。

   美国发行过多美元为什么没有在本国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呢?第一,美元作为全世界的储备和结算货币,被大多数国家锁定。第二,美国现代金融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资产吸纳了多数美元,所以美国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衍生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金融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当然房地产也吸纳了一部分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少部分也逐渐流入原材料,使得原材料开始进入上行轨道。布雷顿体系解体以前,原油一直保持在1.9美元一桶,解体以后,一路上扬,现在一度到了近150美元一桶。第三,中国出口导向政策为美国源源不断输入低价消费用品,也抑制了其国内通货膨胀。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7-27 11:47 编辑 ]

TOP

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 (2)

按照凯恩斯理论:国家大量发行货币增加投资提高社会需求能保持GDP按照一个较高比率增长,而现代金融的发展又可以创造金融资产来吸纳这些多发货币,以致短期内不会引起通货膨胀,让经济持续发展。难怪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凯恩斯理论很长时间成为美国“国家指导思想”,后来西方很多国家也统统采用(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又放弃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不久也采用凯恩斯理论,并且至今是越用越有效,越有效就用得越充分。

  现代金融的风险



   经济的范畴本应属于人类物质生活的范畴,但现代金融却把愈来愈多的虚拟性带入了经济,现在还很难说这对人类是福音还是灾难。

   现代金融理论主要是研究最大限度提高全球资本与资产的配置效率,而设计越来越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正是“承担这一使命”。美国华尔街无疑是金融衍生工具设计中心,一个个冷战结束后无用武之地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一批批毕业于常青藤大学的精英聚集在此,他们的会合给虚拟财富装上了科技的畅想翅膀,让财富飞得更远更高,以至于设计出复杂衍生工具后连设计者本人都会迷糊。

      安然神话的破灭并不简单是做假账就能总结,两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创立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产也不是内部风险控制出了问题就能简单概括,最近的贝尔斯登的倒闭更不是资产缺乏流动性这样的表面答案可以解释——一个85年年年盈利,最具创新精神、最受尊重、内部风险管理被华尔街公认最好的顶级投行公司转眼间就不存在了。全世界都感到迷惑,他们自己也感到迷惑。

   现代金融中心华尔街的业务到今天越来越定量化。从交易到风险管理,越来越依靠定量模型。但是这些模型有一个共性,即它们大多都假设所有过程服从正态分布。而正态分布有个致命的缺点,即过低的估计了非正常事件的概率。人们总是认为黑天鹅事件绝少发生,事实上,它们虽然很少发生,但是发生频率远比我们想象的高,或者说,远比模型模拟的结果要高。偶然一旦发生,将起到根本性的、革命性的变化。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7年8月7日、8日、9日这3天,许多著名的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对冲基金,如高盛的Global Alpha和Tykhe公司,在短短几天内损失最高的达40%。高盛的首席金融师宣称,高盛经历了25倍标准方差事件。这意味着如果投资组合服从正态分布,损失超过25倍标准方差的可能性10亿年才发生一次。而美国股市的存在只有短短200多年的历史,这样的事件不但发生了,而且在连续几天内重复发生。

   经济的范畴本应属于人类物质生活的范畴,但现代金融却把愈来愈多的虚拟性带入了经济,现在还很难说这对人类是福音还是灾难。在这里,人类认识有局限而且经常自陷矛盾之中。凯恩斯理论是许多年后才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但中国今天还在继续运用它;购并对绝大部分企业资本收益率来说是下降的结论,早已被芝加哥教授论证,但今天的投资银行家为收取费用到处鼓动企业进行购并,企业也积极配合;大家公认中国资本市场现阶段更多的是投机价值,但充斥我们视野的却都是所谓的“价值投资”:政府发展基金鼓励价值投资,专家高人指导百姓要价值投资,等等。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7-27 11:49 编辑 ]

TOP

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 (3)

现代金融的出现,的确推动了各国及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人类认识局限,对它们本身存在的隐患和可能带来的危险仍然无法把握:

   一是超过实体经济需要的过多货币,因为现代金融的吸纳和转换没有马上转变为通货膨胀,甚至较长一段时间也不会出现,谁能保证更长的时间不会爆发呢?谁又能保证金融泡沫不会瞬间破灭,新创设的金融资产不会立刻消失,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爆炸式发生,使实体经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二是通过信用货币及金融资产创造的虚拟财富越来越多,财富是在某一时段甚至某一点而且还有假设成立时才是财富,这让我们很难判断个人到底有多少财富,企业究竟实现了多少利润,国民经济实际发展了多少。缺乏了较明确的判断,怎么安排个人消费?怎样确定企业的下步规划?怎样制定国家的未来经济政策?人类的未来财富图景越来越难以琢磨。

   三是各种金融创新并不能消灭,只是分散和递延金融风险,那么如何保证一个地区的风险灾难不会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如何保证一个地区今天的繁荣不是这个地区明天的灾难?尤其是在一个短期行为严重的地区或国家。

   四是多数金融衍生工具是建立在模型之上,把不确定经济行为放进精确的数学模型里,用历史数据推演未来,用事件发生符合“正态分布”为假设条件,本身就有局限性。设计复杂的衍生工具,历史数据要求更高,前提条件越多,风险点就越多,风险点增加又要创造更多的产品去对冲,循环往复。这令人怀疑人类是否进入了一个有毒瘾的金融财富游戏中去了呢?

   五是美元作为全世界的储备和结算货币建立在美国负责和强大基础上,谁能保证它能一直强大,谁能保证它一定对全世界负责呢?一旦不利情况发生全球将会怎样?弱势美元已开始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而且愈演愈烈。美国是金融最发达国家,是建立在一系列模型基础上的金融王国,但现代金融高杠杆率、高关联度、高不对称特性,使得财富虚拟程度愈高,可能毁灭也最快。

   六是我们在思考现代金融是否发展过度?是否已经异化?现代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像金钱与人的幸福的关系,后者已无法离开前者,但金钱的魅力越来越大后,人的幸福开始异化;同样金融市场本来对实体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金融市场愈来愈复杂后,会不会反过来成为毁灭实体经济的巨大力量?

 

 美元洗劫世界



   以美元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美国金融机构主导的各类金融创新使全球金融市场体系过度利用金融杠杆,削弱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力,为美元诱发他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洗劫他国财富创造了制度性基础。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7-27 09:19 编辑 ]

TOP

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4)

人类的财富从实物、黄金(206,2.62,1.29%,吧)、纸币,再过渡到信用货币,意味着世界性金融秩序已确立,世界经济已进入全球化进程。在这种情况下,谁控制了世界货币,谁就能支配世界经济。二战之后,美国挟强大经济实力,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几乎成为唯一的世界货币,并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秩序,通过对金融秩序的控制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不可否认,布雷顿体系形成及随后缔结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对战后稳定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布雷顿体系的崩溃,美元开启了国际货币泛滥的历史。布雷顿体系的倒塌并未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元依然是全球几乎唯一的世界货币。即使在今天,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依然高达70%以上。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布雷顿体系崩溃后,均采取了以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汇率钉住美元或与美元挂钩。

     布雷顿体系时期,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享有国际货币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了与黄金挂钩的责任,保证美元随时可以按照约定的比例兑换成黄金。而体系的崩溃,意味着美元失去了国际准公共产品的法定地位,但其世界性货币的地位并没有改变,这就使美元在享有国际货币利益的同时,却可以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人类由此进入了纯粹的信用货币时代。

   一国的货币是一个国家中央政府向全国提供的公共品。但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则不是全世界的公共品,它仅仅是由美联储发行的对别国而言属于私人品的他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发行者,按理说,美元的发行应该充分考虑其他国家对美元的需求,受到其他国家的经济与金融状况的制约,但事实上,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美联储在美元发行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更多地只从本国利益出发,有时甚至是有意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达成转移其国内经济和金融风险、变相洗劫他国财富的目的。尼克松政府的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就曾说过:“虽然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其错配及其造成的全球不平衡,可是‘你们的’问题。”

  美元洗劫世界,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向美国之外的美元持有者征收铸币税。铸币税是指一国因其货币为他国所持有而得到的净收益。当其他国家对美国出现贸易顺差的时候,其仅仅是用出口商品换来了一张张绿色的纸片,而美国并不需要为外国人持有的美元支付利息。

    美国经济学家Frankel指出:保守估计,外国人持有的美元至少占流通中美元总量的60%。照此估计,美国每年借助美元霸权向全世界征收的铸币税达到120亿美元。此外,外国中央银行和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美国支付较低的国债利率而形成的利差事实上也是铸币税的一部分。

    是通过超发美元征收“通货膨胀税”,达到世界补贴美国的目的。美国政府可以不断发行货币,通过美元的不断贬值减少其对外债务。三是通过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制造他国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达到转移其国内经济问题和洗劫他国财富的目的。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7-27 09:19 编辑 ]

TOP

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5)

布雷顿体系崩溃后的几十年,是美元泛滥的几十年,也是美元通过不断地贬值和间歇性升值,制造其他地区货币和金融危机、转移其国内经济问题、洗劫他国财富的几十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本质上是通过向穷人借钱给富人超前消费,为美国巨大的外部赤字提供低成本融资,使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美国,这就像穷兄弟们勒紧裤带借钱给首富大吃大喝一样。
  
      布雷顿体系崩溃后的几十年里,西方发达国家并未发生大的金融危机,这是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很完善吗?不是。而是由于美元主导了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相应的国际金融秩序,美国才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将其国内的金融危机分散和转移。

      1970年代美元对马克,1980年代对日元,本世纪初对欧元的货币贬值,是美国借助于其盟国分担其国内经济问题的例证。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是美国的盟友,与美国存在着天然的经济政治相关性,它们在美国的压迫下,通过调整国内货币政策,使本国货币相对升值,帮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这些调整所引发的仅仅是货币危机,也就是汇率变动,并没有深入扩散到金融市场,并进而引起经济大幅衰退。这些调整本质上是西方世界主动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的良性修复。美元通过相对贬值,增加了出口,减少了国际贸易逆差和政府赤字,维持了对西方发达国家有力的美元霸主地位。

   19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则是以美元为核心的发达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洗劫新兴地区的过程,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危机转移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美联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收紧国际流动性,而美元因利率的提高,相对于这些国家货币的汇率大幅升值,是导致新兴市场金融危机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如1981年,美联储将3个月国库券贴现率提高到16%,带动欧洲货币市场6个月美元贷款利率上升到17%,导致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资本外逃、债务负担急剧加重,最终引发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美联储连续6次提高贴现率,导致美元资本从墨西哥回流,最终引发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而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在1996年美国将贴现率维持在5%的高水平后引发的。

   而以美元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大规模投机资本频繁快速跨境流动,美国金融机构主导的各类金融创新使全球金融市场体系过度利用金融杠杆,这不仅削弱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力,更主要的是为美元诱发他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洗劫他国财富创造了制度性基础。

转贴自华夏时报(2008年7月26日)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7-27 09:20 编辑 ]

TOP

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 作者:李正信 元春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外国对美国长期证券净购买》报告,两房危机苗头今年3月一显露,加勒比海地区金融机构就连续抛售美国机构债券,3月至5月间以全球最高速度分别减持334.61亿、198.96亿及100.48亿美元。国际金融界公开的秘密是,大量国际投行、对冲基金出于避税目的,在加勒比海小国设立金融操盘机构,3月份开始的连续大幅抛盘,正是这类机构规避两房危机的动作。然而,恰恰在此期间,中国内地却大量增持美国机构债券,3个月共增持341.47亿美元,居全球增持第二最高,到5月底持有美国机构债券总额已高达4333亿美元。原文标题:「“两房”案中的美国式救市」,署名:李正信 元春特约撰稿人。刊载在< 华夏时报>(2008年7月26日)。本栏编贴时统一标题为:「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

    美国国会酝酿已久的援救房贷融资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议案终于成形。根据众议院表决的议案,美国财政部将通过购买股票、发放贷款和扩大信贷限额等形式,向房地美和房利美注资。

  逃过了死罪的两房未来的日子仍然好过不到哪去,其作用和规模将被大规模压缩。两房任何一种发展前景对中国内地持有的巨额美国机构债券都将形成严重的缩水威胁。

  美国国会酝酿已久的援救房贷融资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议案终于成形。分析人士指出,国会和布什政府相互妥协,共同对付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困境,给议案的顺利通过奠定了基础。

  然而,逃过了死罪的两房未来的日子仍然好过不到哪去,其作用和规模将被大规模压缩。两房任何一种发展前景对中国内地持有的巨额美国机构债券都将形成严重的缩水威胁。

  

白宫反对但仍出手相救



  在美国整体经济中,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简称:房地美)这两大房屋金融巨头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现在,其身上不但承载着高达5万亿美元、近乎全美总量一半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且面临严峻的破产威胁。显而易见,能否稳定房利美和房地美,已成为美国金融市场可否快速度过危机并及早复苏的关键。为此,美财政部已提出计划,要求国会同意财政部可根据需要向两房提供无上限的信贷额度,直接购入这两大公司的股票,以及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

  尽管美国国会就相关问题与白宫意见分歧很大,但鉴于事关重大,各方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7月23日,国会众院就此计划进行表决前数小时,白宫终于做出重要让步,从而推动众院当天放行财政部的拯救两房计划。人们普遍相信,参院日内也将让这一计划过关,布什总统就可尽快签字使这一拯救方案成为法律,从而让房利美和房地美躲过此轮破产的厄运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7-27 09:36 编辑 ]

TOP

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7)

 两房死罪虽免活罪难逃



  然而,死罪虽免,活罪难逃,两房乃至美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日子仍不好过。

  从经济角度看,两房在次贷危机中实际发挥的作用最受指责。本应在房地产市场波动中发挥稳固美国经济之锚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在次贷危机的形成及爆发中,却起了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从2000年房地产泡沫开始形成的初期,两房利用其半政府机构的有利条件,把自己的债务打包,鱼目混珠让众多国内国际资本,把其当做美国财政部债券的同类大量购买。

  两房的这一做法形成的两大副作用,一是为次贷的急剧膨胀提供了空间。两房不但把自己购买来的抵押贷款打包上市,且购买大量以房贷为抵押的股票。这样,当次贷危机爆发后,本应发挥稳定作用大量吸收低廉不良贷款的两房,却自己也被困在次贷中但求自保。

两房的第二大副作用是扭曲了市场的资本配置,因如果两房不把抵押贷款鱼目混珠地变换成央行资产出售,大量的国内国际资本就可能不购买两房的债券,而改变方向流向美国的优质企业,导致的结果就会是提升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让众多业主住进了本属奢望的大房子。


  尽管美国财长保尔森强调,政府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支撑两房来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而决策圈内外已开始讨论两房的远期命运,即两房的属性将来不可稀里糊涂地游离于公私之间,而应该明确其到底是姓“公”还是姓“私”,以免继续愚弄世人。自由派势力主张干脆让两房完全国有化,但保守派势力的倾向则相反,认为国会应没收两房的政府属性,让其完全成为一个私有企业,自生自灭。实际上,两派就此的辩论才开始,届时结局如何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但一点可以肯定,即两房的作用和规模必将被大幅压缩。

 

 政府包揽到底拯救了谁



  根据众议院表决的议案,美国财政部将通过购买股票、发放贷款和扩大信贷限额等形式,向房地美和房利美注资。

  7月22日,国会预算办公室宣布,财政部援救计划的代价大约为250亿美元,低于许多人的预期。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认为,这也是国会两党议员能够迅速就财长保尔森的援救计划达成协议的一个因素。

  鉴于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在美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所占的地位,美国各界大多数舆论都支持布什政府的援救计划,但是也有分析人士担心,政府如此大包大揽,实际上是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助那些经营不力或缺乏精打细算的机构和个人。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7-27 09:43 编辑 ]

TOP

金融战争与亚洲的资本损失(8)

华盛顿的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克莱德·克里斯托维茨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国会表决的政府援救计划听起来有点社会主义的味道。“他们试图拿出来一个应急措施,这种应急方案实际上是一种国有化措施,但看起来又不像国有化。这种有点模棱两可的办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充分的信用担保,表示如果出现风吹草动,政府将插手,但是政府又不直接干预。”

  一个多星期前,加州的因迪美银行(IndiMack)在次级房贷危机的拖累下破产,政府接管这家银行之后,出现了罕见的挤兑风潮,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很大震动。据美国媒体报道,迄今已有15家银行和贷款机构在次级房贷危机的冲击下倒闭,预计今后将有大约150家金融机构难逃这种厄运。克里斯托维茨表示,即使政府想管,恐怕它也管不了这么多。“也许其他的一些地方性银行也遇到很大麻烦,但是我不能肯定它们都能得到中央银行的帮助,指望政府来拯救它们。”

 

 亚洲资本损失巨大



  随着两房危机细节的进一步暴露,人们开始看出亚洲资本尤其是中国资本在其中受到的损失。《商业周刊》经济学主编皮特考伊透露,中国大陆、香港和日本等亚洲经济体,近年来稀里糊涂购买了大量的两房债券,其中中国大陆首当其冲。到2007年年中,中国大陆已积压了3870亿美元的两房及其他美国政府企业债券,占美同类债券外国拥有总量的27%。

  更有文章显示,根据美国财政部的《外国对美国长期证券净购买》报告,两房危机苗头今年3月一显露,加勒比海地区金融机构就连续抛售美国机构债券,3月至5月间以全球最高速度分别减持334.61亿、198.96亿及100.48亿美元。国际金融界公开的秘密是,大量国际投行、对冲基金出于避税目的,在加勒比海小国设立金融操盘机构,3月份开始的连续大幅抛盘,正是这类机构规避两房危机的动作。

然而,恰恰在此期间,中国内地却大量增持美国机构债券,3个月共增持341.47亿美元,居全球增持第二最高,到5月底持有美国机构债券总额已高达4333亿美元。香港在此期间也大量增持,3个月合计140.94亿美元,居全球增持第三最高。

  不难想象,亏空巨大的两房,未来的规模和作用都将被大幅压缩,甚至会被国会私有化后任其沉浮。两房的任何一种发展前景,从中远期看对中国内地持有的巨额美国机构债券,都将形成严重的缩水威胁。如何应对,将成为日益紧迫的烫手山芋。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