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向比尔·盖茨学习正确的财富观

向比尔·盖茨学习正确的财富观


我们的朋友比尔,总能带来不算意外的惊叹。  

(转贴)

(2008年6月23日)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晓宇)

    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比尔·克林顿身陷莱温斯基性丑闻时仍能面不改色地说:“我说的都是真的。”近日,富有的比尔·盖茨在接受英国BBC电视节目《Newsnight》访问时说:“我和我的妻子已一致同意,将把我的个人财富返还给社会,而不会把它们留给子女。”如果盖茨说的是真的,那么其名下580亿美元(约合3992亿元人民币)的财产将全数捐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改善提高全球贫困国家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比尔·盖茨1975年创办微软,不到20年即于1994年登上福布斯全球首富之位,过去的13年里,比尔·盖茨一直雄踞此位,成为梦想的象征及全球追逐财富者的偶像。52岁的比尔·盖茨,即将于今年7月1日退出微软日常管理事务,他的引退,并不足以支持对他的一生作出判断,但在引退之前,他对他的巨额财富盖棺论定:“我们决定不会把财产分给我们的子女,我们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就此而言,已经很难分清,究竟是比尔·盖茨的巨额财富为社会不可舍弃,还是比尔·盖茨对待财富的态度构成更大的社会财富?
  
  社会学家说,文明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财富的总和,但从财富到文明,并非简单的累积即可天然到达。从比尔·盖茨身上,我们亦看到了两种财富态度。在积累财富之时,比尔·盖茨的财富以及投机行为,“总是让人想起以前的强盗式贵族”,关于微软的垄断争议,至今未息,在前些年他亦经常被批评为富不仁。纵然富甲天下,亦不见得就拥有财富,在走出微软之后,被《财富》称为“理想主义者”的比尔·盖茨,“将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公众面前,为了全世界的贫穷百姓与政府和企业作斗争”,盖茨说:“我会同那些幸运地获得了巨额财富的其他人谈谈,告诉他们如何将财富返还给社会。”走出一己财富的比尔·盖茨,才真正知道如何拥有人类财富之大者。

TOP

向比尔·盖茨学习正确的财富观(续)

向比尔·盖茨学习正确的财富观(续)

    舍天下之财,成天下之善。千金散去,财富归于社会,而又臻于文明,正是财富累积的正道。比尔·盖茨希望自己对世界有“正面的贡献”,使个人财富之一粟归于人类文明之沧海,诚所谓沧桑正道,而西方文明亦早在慈善的事业中孕育了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比较比尔·盖茨的财富态度,中国富人的财富态度颇堪玩味。尽管中国富人的财富崛起同样充满争议,但财富的继承却是波澜不惊地无可非议,中国的“富二代”登上历史舞台,非但没有遗产税的挑战,而且富人们想方设法的是如何把所具备的社会资本与财产一起打包交给下一代。中国的财富,缺少一种社会性的尺度,所以在比尔·盖茨将个人财富转化为社会文明之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富一代”,正想着如何“一世”又“二世”,直至“既寿永昌”地使个人财富为子孙享用不尽,遑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财富伦理。
  
  相较于西方的慈善文明,我们只有财富,没有文明。人都有一种累积财富的不正义倾向,所以慈善是必要的;人亦都有一种累积财富的正义倾向,所以慈善是可能的。因此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指向上,我们应该向比尔·盖茨学习:累积财富,就当累积成社会文明,只有社会拥有了财富,创造了文明,个人与后代才拥有不竭的财富来源。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慈善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她也许并不煊赫于一时,但整个文明却将从中受益,而财富从文明的意义上深究,终究只能属于社会,有聚有舍,有散有来,方能成其久远、成其荦荦大者。

TOP

盖茨580亿美元财产捐作慈善 为内地富豪上一课

微软创办人盖茨决定52岁就引退,下周五将不再做微软执行主席,只出任非执行主席。在接受访问时盖茨表示,将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他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不久前,内地富豪还在为抗震救灾到底该捐款多少而斤斤计较,现在,盖茨用自己的言行为他们好好地上了一堂财富课。这位曾经的世界首富不但捐出了全部财产,而且传递出“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的慈善理念。

  这种财富观,这种慈善意识,足以让内地富豪们汗颜。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备受推崇的富豪、慈善家卡内基是这样看待财富的。在其后,一个接一个的富豪为美国社会形成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慈善传统。反观我们的富豪,更多的是以代际转移的方式继承财富,遗产税的缺失,让他们毫无顾忌地把财富一代接一代地留与子女享用,却很少考虑捐赠,以慈善的方式回馈社会。

  我们的富豪之所以对慈善不热衷不感冒,不是因为富豪的数量少,2007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财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已超过了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虽然这个数字统计并不权威,但中国富豪越来越多是不争事实。可是由于慈善文化的不成熟,由于慈善机构的不发达,由于慈善配套性制度的不完善,庞大的富豪群体根本没有形成“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的慈善认知,而这才是我们的富豪与盖茨等世界富豪的最大差距所在。

  盖茨把巨额财富看成是巨大的权利,同时也是巨大的义务。然而与盖茨的财富观相比,我们的富豪大多把财富视为追求名利、追求个人价值的手段和目的。挣钱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是为了普济众生。在这种慈善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渐成奢侈品消费大国的背后隐喻。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遗憾的是,富豪们普遍缺失这种将巨额财富回报社会的慈善文化和心理认同。

     同时,我们的社会也缺乏鼓励慈善意识的制度性措施。比如在法律上为慈善捐赠大幅减税,为监管善款的透明运用保驾护航。这一方面削弱了慈善文化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成长起来的富豪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因而,盖茨把全部财产捐给自己的基金会,其实也是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保证善款的善用。这就需要加强慈善机构的独立性透明性,因为有公信力的基金会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当人们对善款的最终用途和去向都失去信任时,慈善文化的传承就失去可靠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类似李连杰的壹基金能尽快成长起来,承担起传播慈善文化的社会责任。

  当然,西方已经迈入了成熟的福利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富豪们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慈善文化发达的一个外部原因所在。

  在贫富悬殊日益加大的当下,慈善捐赠或许还具有消除为富不仁的社会疑虑的社会因素。然而在盖茨捐出全部财产的事实面前,我们的富豪需要自省,我们的慈善文化更需要自省。
    转贴自:广州日报(2008年6月23日)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6-24 00:14 编辑 ]

TOP

美国慈善史:从卡内基到盖茨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慈善家排行榜上,比尔·盖茨作为第一名的地位无可置疑。不过,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中,盖茨绝不是第一个捐出全部身家的富翁。美国慈善活动的历史几乎和美国建国史一样长,即使美国的现代慈善事业,也可以追溯到近200年前。
 
   卡内基:现代慈善开创者
  
     一般认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始于20世纪初。191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了“纽约卡内基基金会”,奠定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基础。在1919年去世前,卡内基累计捐款3.3亿美元,而他所创立的“卡内基基金会”至今仍在造福世人。

  作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卡内基启发了包括盖茨在内的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卡内基曾留下名言,“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为慈善家世代传诵。最终,作为美国第一代的超级富翁,卡内基捐出了他的全部身家。

  奠定现代慈善组织运作模式
  
    不过,如果仅仅是捐出巨额资产,卡内基还不足以被称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在他之前,美国的慈善活动早已有之,富翁捐款也不少见。卡内基的开创性在于,他成立了商业化运作的慈善基金会。在卡内基看来,“赚钱需要多大本领,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他不大主张把财富零零碎碎地分给普通百姓,而是通过设立基金会,以企业化的方式管理。这种方式不仅使“卡内基基金会”得以历经100多年历史而屹立不倒,而且奠定了美国现代慈善组织的基本模式。

  所谓慈善基金会,就是“将私人财富用于公共事业的合法社会组织”,主要资助教育、文化、科学、医疗、公共卫生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其中,教育和医疗卫生始终是基金会关注的重点。“卡内基基金会”主要关注教育事业,在建立初期就向教育事业捐赠了560万美元,超过了当时美国联邦政府一年的教育经费。“洛克菲勒基金会”则重点关注医疗事业,造福人类的青霉素发明就是其资助研究的成果。哈佛大学基金会则是当今世界最有钱的学校基金会,拥有大约50亿美元的储备。

  美国慈善 要看经济的“脸色”

  2007年,美国慈善捐款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060亿美元。这是美国年度慈善捐助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2290亿美元来自个人捐助,其中一半来自收入水平居美国前10%的家庭。在大多数年份,大约三分之二的美国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慈善捐助。各类基金会共捐助385亿美元,居第二位。接下来分别是遗产捐赠和企业捐赠。

  盖茨捐款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毕竟,他捐出了580亿美元。但在美国,平民百姓的捐款热情也令人惊叹。《时代》杂志曾发表文章称:“在每一个‘比尔·盖茨’的身边,都站着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美国人。”曾有统计数字显示,年收入低于1万美元的美国家庭,捐款额占到其年收入的5.2%;而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捐款额为2.2%。

  不过,美国人的捐款热情也并非一直高涨,而是要看美国经济的“脸色”。

  慈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
  
     在卡内基成长为超级富豪的时代,美国经历了第一次经济腾飞,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也催生了卡内基、洛克菲勒等富豪慈善家以及他们创立的现代慈善基金会。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新一轮强劲增长,将比尔·盖茨推上了世界首富的位置,也催生了新一代的超级慈善家。

  然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伴随着美国人腰包的缩水,美国慈善组织也会遭遇冬天。比如,在2001年,由于美国经济十年来首次陷入衰退,许多大公司本身业绩不佳;股市的暴跌也使个人财富大大缩水。美国慈善组织由此陷入十年以来罕有的危机。不少慈善组织被迫削减预算,裁减人员。

  可以说,慈善是对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在经济形势良好、社会财富充足时,慈善如有源之水,充满活力。如果经济不景,社会财富减少,慈善也将失去不少活力。美国慈善的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

转贴自: 广州日报 (2008年6月24日)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6-25 00:44 编辑 ]

TOP

捐款抵税:美国慈善催化剂

当然,像卡内基和盖茨这样捐出全部身家的美国人仍然十分少见。大部分美国人以及美国公司捐款行善,并非简单的利他主义,而是利人利己之举。所谓利人,就是通过捐款帮助他人所谓利己,则是通过捐款,减免个人的所得税,同时得到好名声。可以说,慈善减免税收的制度,是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催化剂。
  美国政府从1913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仅仅4年后,美国国会就通过法案,规定捐款或实物捐赠可用来抵税,所得税可抵税部分最高达15%,借此鼓励民众捐赠行善。1935年,美国政府提高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但同时允许公司用捐款抵税。目前,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可抵税比例维持在50%,企业的这一比例则为10%。

  刺激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富人慈善捐款的还有美国的遗产税。美国遗产税于1797年首次开征,当时是为发展美国海军筹集资金。1916年,遗产税成为固定税。美国的遗产税、赠予税实行高额累进制,遗产超过300万美元以上时,税率高达55%,而且遗产受益人必须先缴纳遗产税,后继承遗产。

  高额遗产税促富翁做慈善
  
    高额的遗产税促使很多美国富翁另想高招,以捐款给慈善组织的方式,逃避纳税,同时尽量保障其子女后代的利益。

  可以说,几乎在美国现代慈善组织诞生的同时,美国国会就开始建立鼓励民众捐款的相关制度。

  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人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美国人在纳税和慈善之间选择了后者。慈善减免税收的政策,直接推动了民众捐款的热情和捐款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非营利性慈善组织的数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据统计,1953年时,美国有5万个慈善组织;截至2008年,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有大小慈善机构约140万个,总资产占美国经济的5%。2006年,美国全国的慈善捐款总额超过了2900亿美元。而在过去40年中,美国人年均慈善捐款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

  如今,在美国,慈善组织经常被称为与政府、企业并立的三大社会支柱之一。

  完善监督:保护慈善热情
 
    不过,这个支柱也曾遭到侵蚀。

  1992年,美国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联合慈善基金会爆出丑闻。该基金会主席阿尔莫尼挪用总额达60万美元的善款用于个人度假、购买房产以及包养情人,还操纵董事会成立皮包公司,安排自己的儿子和朋友占据要职,享受高薪。这一案件成为美国慈善组织的经典反面教材,阿尔莫尼后来被判处7年徒刑,与此同时,这一丑闻不仅使联合慈善基金会声望大跌,也使美国民众的慈善热情颇为受伤,美国慈善事业由此陷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公众募捐低潮。

  经历此次事件后,如今美国的基金会不但要接受国税局的管理和审查,每年填报有关报表,而且每个公民都有权查阅相关报表,以确保捐款人有机会了解自己的捐款用途,保护了美国人的慈善热情,也保障了美国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

  美国慈善活动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传统。在美国的现代慈善活动中,仍可以看到基督教“济世”理念和一些慈善方式如现场捐款的影子。

  文化因素:当慈善成为流行
  
    不过,现代美国慈善文化主要基于一种新教理念,即富人只是财富的社会管理人。换句话说,在法律意义上,财富为私人所有,但在道德和价值层面上,超过生活需要的财富就是社会的。

  100多年前,卡内基在其《财富的原则》一书中阐述了这种财富观。在这本书中,卡内基提出:“我给儿子留下了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国家通过征收遗产重税表明,它谴责自私的百万富翁的毫无价值的生活。”100多年后,美国股神巴菲特也表示:“我从来不相信王朝世袭式的财富。”

  在这种理念的熏陶下,美国的慈善文化得以生根发芽。
  
      如今,美国三大主流财经杂志——《福布斯》、《财富》和《商业周刊》每年都会推出全球慈善家及慈善企业排行榜。这无疑也促进了美国慈善文化的推广,使慈善活动得到长久的关注。

转贴自: 广州日报 (2008年6月24日)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6-25 00:48 编辑 ]

TOP

台首富郭台铭 财产做公益 媲美盖兹巴菲特

【综合各方面报道】身价数千亿元的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有意捐出九成财产做公益?福布斯杂志上月曾估算郭台铭财富高达1800亿元,是台湾排名第三的富豪,若捐出九成,金额超过1600亿元。 从比尔盖兹、巴菲特到郭台铭,这股富豪捐出名下大部分财产做公益的风潮逐渐从美国吹到台湾。近几年来国际富豪捐出名下大部分财产做公益蔚为风潮,曾高居全球首富长达13年之久的比尔盖兹,日前宣布计画把580 亿美元(约新台币1.76兆)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会,不留遗产给三名子女。美国第二大富豪、股神巴菲特也不落人后,前年表示拟逐步捐出在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持股的85% ,给盖兹夫妇主导的慈善基金,创下当时全球金额规模最大的慈善捐献。

台湾科技首富、鸿海董事长郭台铭23日与未婚妻曾馨莹在台北君悦饭店举行订婚仪式,席开四桌宴请亲友,极为低调。与会的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转述,筵席上,郭台铭宣布已征得曾馨莹签字同意,将捐出九成财产做公益,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郭台铭是台湾科技首富,个人持有鸿海股票即高达71万余张,以鸿海昨天收盘价150.5元计算,一张价值15万5000元,换算市值即超过千亿元。他光是鸿海股票即可盖两座台北101大楼,或是购买15至20架“梦幻客机”波音787。

若加上其它个人持股,以及透过投资公司持有的财富,福布斯杂志最新估计,郭台铭财产总值达60亿美元,约合1800亿元台币,是台湾排名第三的富豪,仅次于国泰蔡宏图家族、王永庆。

未来捐出九成的话,郭氏夫妇的公益基金将高达972亿元;这个数字远远傲视岛内成立基金会从事公益活动的台湾企业家。

去年4月郭台铭参加永龄希望小学开学典礼时就曾表示,计划把未来所有财产用于科技、文教及医疗三大部分,期许以后这三大区块都将筹募到一千亿元的资金,希望以经营企业的效率经营慈善事业,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业内人士说,郭台铭把财产九成拿出来做公益,确实是岛内业界最大手笔。通常,企业家将名下财产移转至基金会,或是透过股权信托、公益信托等方式,以孳息作为员工红利、公益、慈善经费颇为常见,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资产不被误用,同时也具有节税的诱因。

TOP

台首富郭台铭 财产做公益 媲美盖兹巴菲特

大老板将旗下全部或绝大部分的财产用作公益用途,在岛外也颇普遍,像是微软老板比尔盖兹就承诺将全数财产约580亿美元捐做公益用途,不留分毫给子女;股神巴菲特2006年时,也捐出手中持有的股票做为公益用途,这笔公益捐赠当年达300亿美元。

去年4月郭台铭参加永龄希望小学开学典礼时就曾表示,计划把未来所有财产用于科技、文教及医疗三大部分,期许以后这三大区块都将筹募到一千亿元的资金,希望以经营企业的效率经营慈善事业,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业内人士说,郭台铭把财产九成拿出来做公益,确实是岛内业界最大手笔。通常,企业家将名下财产移转至基金会,或是透过股权信托、公益信托等方式,以孳息作为员工红利、公益、慈善经费颇为常见,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资产不被误用,同时也具有节税的诱因。

大老板将旗下全部或绝大部分的财产用作公益用途,在岛外也颇普遍,像是微软老板比尔盖兹就承诺将全数财产约580亿美元捐做公益用途,不留分毫给子女;股神巴菲特2006年时,也捐出手中持有的股票做为公益用途,这笔公益捐赠当年达300亿美元。

郭曾两人文定仅席开四桌,没有鲍鱼、鱼翅等食材,吴敦义转述,菜肴包括牛肉面、山药等,都符合食物里程与节能减碳概念,“是一般家庭都办得起的筵席”。

郭台铭自从宣布将与曾馨莹结婚后,到处有人讨论“曾馨莹可以分到郭台铭多少财产?”昨天郭台铭主动对宾客透露,将捐出九成财产做公益,把两人结婚的“钱味”降到最低,也希望获得各界喝采、祝福。

盖兹夫妇捐财产做公益蔚的风潮吹到亚洲。香港首富李嘉诚去年8月宣布,捐出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当时折合新台币超过1,900亿元,用来做慈善。而在香港有「楼神」之称的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今年也宣布将个人手中持有的中原地产、中原中国等公司股份全数捐给施永青基金,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用以提升大陆教育与医疗品质,帮助贫穷农民。

在台湾,「经营之神」台塑企业创办人王永庆从前年开端,就陆续捐出名下台塑、南亚及台化股票给公益基金专户。而郭董也有意仿效,可望在国内富豪圈再掀起一波热潮。

专家分析,过去公益捐赠的主体多半以企业名义,经常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节税等考量。这些富豪们大手笔捐献,除了可弥补政府社会救助的资源不足,有助放大M型社会下的贫富落差,并且呼应「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精神,大爱精神令人感佩。

资料来源: 「经济日报」(@ http://udn.com/)、「中新网」(2008年7月24日)等。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