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复旦酝酿章程约束校长权力

复旦"大学章程"遭遇沉默 去行政化时机是否成熟

http://edu.163.com/11/0119/16/6QPAEPR400294IIT.html

2011-01-19 16:25:49 来源: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网易教育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在经过仅有的一次高调之后,复旦大学上下对拟议中的大学章程保持集体沉默。“这相当于复旦的"宪章",不容草率。”参与复旦“十二五”规划起草的一位文科青年教授近日对本报表示,订立大学章程已明确写入复旦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应该不会匆忙出台。

据悉,包括复旦在内的26所高校被列为教育部建设大学章程的试点。

复旦先行

制定大学章程 探索依法治校

2010年12月30日,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教授告诉东方网记者,他在29日最后一次参加了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会议,而在这次会议之后,复旦大学所有的党政干部都要退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此,学校重新界定了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权,并将在近期出台《大学章程》,实现依法治校,依学术规律和教育规律来管理学术和教育。

据杨玉良介绍,从那时开始,复旦大学所有的党政干部都不再是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今后学术委员会可以完全依照学术规律来管理学术,而教学指导委员会则可以完全按照教育规律来管理学校的教学。按照学校新制订的规定,学术委员会今后可以就学术问题单独召集会议,独立作出有关决议。并且委员会形成的决议可以成为学校决策的依据。如果学术委员会的决议与学校的决策相悖,校长不能否决学术委员会的决议,只能建议学术委员会重新进行讨论。此外,不论是学术委员会还是教学指导委员会,都可以随时就某些与学校发展相关的问题,质询校长或者副校长。

业内反响

大学教改“去行政化”发出突破信号

针对复旦大学校长宣布该校正在制定被称为“复旦宪法”的大学章程,将规定校长及行政负责人退出学术和教务委员会,以此摒除行政权力对教育的过度干预一事,观察家认为,此举可以视为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先声,大学教改正酝酿实质性突破。

在因“行政化”日深而多被诟病的教育界,复旦的改革令人期待。

遭遇困难

行政人员对前途存在忧虑

据透露,拟议中的改革让一直在行政系统任职,没有从事过教学或科研工作的人员,担心改革会影响到自己的职权。也让校行政系统的工作人员颇为担忧。作为教育直属高校,复旦是一个副部级单位,一些行政部门都有相应的级别。此次张扬学术的改革,让很多年轻的行政人员觉得“前途暗淡”。

官本位的传统没有改变

负责科研的一位老师向记者透露了一些奥妙:虽然课题与项目的申报、审核等是院学术委员会负责,但作为学院的日常事务,也会向院长和分管副院长汇报,并且通常是在学术委员会开会之前。而当学术委员会开会讨论时,材料叠放的顺序或项目发言的先后,都有暗示在其中,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另外,一些以学校名义申请的课题,从学校科研处派发下来后,一般由院长牵头,课题组成员也就由院长指定。当然,“院长也会考虑到平衡的问题,在一定的周期里人人有份。”该老师说,这在各个高校中早已是心照不宣的操作。

复旦另一个文科学院分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则对记者表示,当前的改革最根本的不在于把权力交给谁,而是要建立起一套健全合理的机制。否则,当学术权力超越边界而成为“学阀”,最终也会伤害学术的发展。

行政权与学术权并未真正分离

“去行政化”一直是国内高校的共同努力,但行政权和学术权并未真正分离。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这主要是因为行政权和学术权只是表面分离,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设计,依旧是行政长官说了算。他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行政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而在于行政领导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这才是最彻底的利益回避,也就是校长的职业化。他介绍,国外的普遍做法就是校长公开遴选,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没有学术权,只有行政权,他们的工作就是为学术服务。

熊丙奇认为,大学章程要解决的远不只是学校内部的治理问题,还应包括界定政府和学校的关系(财权、人事权)、学校和社会的关系等重要内容。为此,我国大学宪章的制订,需要清晰举办者、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责关系,明确界定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

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杨玉良: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才有发展

杨玉良称,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学术,那大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同样,一所大学不以育人为本,那么大学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但是学术既不需要行政来干涉,也不需要民主来决策,因为学术不是行政领导发布指令来进行管理的,学术也不是靠少数服从多数来实现发展目标的。一所大学的学术必须保持独立,思想必须保持自由。这样,一所大学才能有发展的前景。

朱清时:自授学位去行政化就是砸烂铁饭碗

现在,教育部授学位就像一个铁饭碗一样,你只要考进大学就保证有文凭,你的前途就能保证了,于是各个学校都拼命去公关,争取授权,而不是拼命提高自己的水平,本末倒置了!要让中国的大学恢复活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破铁饭碗,你的学位能不能得到社会认可,不是靠政府盖章保证,社会认可的学校就只有靠提高教育水平。我们这一步,就是打碎铁饭碗。

徐立之:大学校长有必要去行政化

以前在公务员架构里,香港的大学校长薪酬与相应的公务员等级挂钩,现在脱钩了。老师的薪酬跟公务员无关了。校长是不是需要一个行政上的等级或是公务员的名号?我觉得不需要。

在西方,政教是分家的,学校的校长,就算本来是个政治人物,一到学校,要把以前的东西全部分开。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很难成为一个好校长。

学校最重要的是学术的自由。老师要不受任何东西的影响,他们只是受同行的评审,任何学术都是被自己的同行评判。

改革时机

去行政化已有基础

稍早前,迟迟未获教育部授权招生的南方科技大学宣布启动自主招生,自称“背水一战”的校长朱清时表示,将自主授予学生大学文凭。此举打破了大学文凭统一由教育部授发的常规,而教育部方面则并未公开予以否定。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最新一期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他还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等改革重点。

官方高调宣示改革与复旦大学、南方科大等高校的大胆尝试给人诸多期待。种种消息显示,中国大学改革已走过举棋不定的徘徊期,“去行政化”的改革方向得到了官方、业内人士及民众的普遍认可。

早在2010年夏天,对大学“去行政化”尚存疑问之际,华中师范大学就做出了最初的尝试,该校成立的新一届学术委员会,23名成员中除留有1名副校长外,书记、校长等其他校领导全部退出,此前该校的学术委员会则由校长担任主任,近1/4的席位由校领导占据。

多年来,由于大学“去行政化”呼声已久而少有进展,不少业内人士对目前改革试点持谨慎乃至保守预期。而新一轮改革带给人们新的期待。人们希望业界更加积极地研判改革趋势,破除成见,紧抓机遇,为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创造更为公平和自由的现实环境。

根据此前教育部的消息,此次列入试点建设大学章程的大学共有26所,像上海交通大学早在2005年就制订了章程。各校制订大学章程的大致程序是,学校有关行政部门起草,提交学校党代会或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之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复旦改革的遇冷好像给区行政化泼了冷水,区行政化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成效?我们需要做哪些努力?

相关链接

南科大的去行政化措施

南科大没有行政级别,也没有处长这样的岗位,各人按岗位拿薪酬。

记者:“南科大怎样去除行政级别的?”

朱清时:“首先,内部来说就是把行政权力对学术的干扰降到最低,我们不设院、系。每所学校的院、系都是按照100年前学科发展来设立的。最近50年,自然学科的发展都是按照学科交叉发展的,按照100年前老的分配方法,就从资金上、文化上、人迹干系上阻碍交叉学科的发展。”

记者:“咱们怎么做的?”

朱清时:“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全部上一样的基础课,学校建几十个研究所或者是实验室,研究所实验室都代表着多个专业方向。这样的优点,是没有行政权力干预,困难的是这样的事儿还没有做过。”

记者:“去行政化除了不设院系之外,还有什么措施?”

朱清时:“我们不设行政级别,也没有处长这样的岗位,各人按岗位拿薪酬,然后岗位一变,他又按照新岗位来拿薪酬。这是一开始就明确的,当时考试时让行政人员答题,其中就有如何去行政化,意在打碎铁饭碗。”(摘自山东商报)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

TOP

 1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