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国土资源部确定青海玉树地震宏观震中

2010-04-22 06:39:24
  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王立彬)通过连续5天追踪地震地表破裂,中国国土资源部21日宣布,基本确定距玉树县城西北方向11.5公里的隆宝镇郭央烟宋多为青海玉树地震的宏观震中。

  记者21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国土资源部玉树一线抗震救灾专家组称,确定的玉树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国家地震信息网公布的仪器震中东约30公里,坐标为北纬33度03分11秒、东经96度51分26秒。

  宏观震中是根据地震后地表变形强度和对地表建(构)筑物的破坏程度确定的地震中心,主要通过现场调查获得。仪器震中是通过对地震监测台站获得的信息计算得到的地震中心。宏观震中与仪器震中因获取方式不同,出现不同的震中位置很正常。而宏观震中的确定的最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为灾后重建避让选址提供重要证据。

  据悉,国土资源部专家组发现并对地震地表破裂进行了测量,初步确定地震地表破裂断续分布长度约23公里。震中区域地面水平位移最大可达1.75米,沿断裂带鼓胀出一个个“小帐篷”。一条小溪被破裂错断,形成小型断塞塘。这些变形破坏现象比其他地段都强烈,只是由于周围属于山谷地带,人烟稀少,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国土资源部专家组认为,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大致可分为3段,玉树县城区没有发现大的破裂带。

TOP

玉树地震再次拉近社会对空中应急救援的需求

2010-04-15 民航资源网论点 王海鹰

玉树地震再次拉近社会对空中应急救援的需求

——玉树地震对地方政府建立区域空中应急救援系统的速度缓慢提出质疑 

  社会舆论关注:民航系统在汶川地震后派出30架民用直升机参加抗震救灾,玉树地震后,民航系统能派出几架民用直升机参加抗震救灾。汶川地震都好几年了,各级政府为什么还不建立空中救援系统呢,他们在等什么呢。

  通用航空关注:业内从业人员得知玉树地震后的第一反应,我国民用航空系统还有高原型直升机吗。汶川地震空中救援让巨型直升机米-26一举成名,这次玉树地震空中救援也应该让高原型直升机一举成名。

  目前世界上适合高原飞行、并经过我国高原飞行检验的高原型直升机仅有两型:一个是80年代引进的S-70“黑鹰”,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的;另一个是2000年后引进的米-171W7系列,俄罗斯喀山制造厂生产的(该厂同时制造米-26巨型直升机)。目前我国民航适航部门尚未对此两种高原型直升机发过适航证。上述两种高原型直升机均属于中大型直升机,价格及维护费用均高于普通同类型直升机。

  我国民用航空系统目前没有有高原型直升机是问题之一;即使有了高原型直升机怎么用、怎么养是问题之二;高原型直升机目前的商业需求价值不大,仅有社会需求价值,拥有社会需求价值高原型直升机只能是政府和公益事业部门来买,来用和养,用什么形式来解决买、用、养的问题呢,只有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空中应急救援系统来解决。任何一个地区均可以根据本区的需求来建立空中应急救援系统,但何时建,何时能为本地区提供空中救援服务服务,这是问题之三。

  根据我国情况看,建立空中应急救援系统目前仅有一例是成功的,即国家交通部海上飞行救助系统。各地方政府对于建立本地区的空中应急救援系统积极性不高,紧迫感不足,缺乏政府主导性的推动力,关键还是社会需求的舆论压力太小。国家交通部之所以在国内率先建立海上飞行救助系统,就是他们在90年代前后,经历了数起重大海上交通事故酿成的海难,多次追究交通部主要领导的责任,交通部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再难也要把空中救援系统建立起来。

  而各地方政府,很少受到事故和灾难救援不力的指责和追究,国家也没有对地方社会综合保障能力建设的指标,因而没有责任压力,没有紧迫感。另外,各地政府依赖国家和军队救援依赖惯了,他们普遍认为这不是地方政府该管的事,而是国家和军队管的事。发生事故与灾难,国家和军队应该管,应该救援;但地方政府建不建本地区的空中救援系统是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社会综合保障能力建设负不负责任的问题,是坐等外来救援还是本地先自行救援的问题,是对本辖区人的生命重视程度有多大的问题。汶川地震如此,玉树地震后希望不要再继续如此了。

  社会舆论至少应该追究:

  1、相关政府部门为什么不尽早建立本地区的空中救援系统呢,还要再发生多少次灾难后才考虑建立本地区的空中救援系统呢。

  2、若是因为没有钱或其他困难,为什么不能几个地区联合建呢,为什么不能动员社会力量参加呢,只要政府想建,办法终究是可以想出来的。

TOP

玉树地震再次拉近对空中应急救援的需求(续)

2010-04-22 民航资源网论点 王海鹰

玉树地震再次拉近社会对空中应急救援的需求(续)

——玉树地震催促地方政府应加快建立区域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的步伐

  社会舆论继续关注:汶川地震救援中,通过媒体带给社会最大的震撼与心理抚慰是,我们国家有那么专业的消防救援部队,我们国家紧急调动了那么多救援直升机。救援直升机的投送能力与消防救援人员最专业的生命救援能力相结合,这就是社会所需求的空中应急救援系统,这就是人们抵御各种灾难带来恐惧的需求幻想。

  社会热心人士焦虑:可是汶川地震已近两周年时间,国内各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空中应急救援系统始终没有一省率先建立起来,我们那么专业的消防救援人员,在向灾区投送时,空运只能采用机场到机场转摩托化的投送方式;陆运只能采用铁路转摩托化或公路直接抵达的投送方式。投送时间还能再缩短一点吗?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让中华民族自豪;可每次自然灾害的降临,都让我们看到我们民族进步种仍存在的问题,我们社会综合保障系统中仍存在的“软肋”。

  玉树地震后,人们在关注玉树救援过程中不禁要问,难道我们的地方政府仅仅在救援中可以迸发巨大的热情和爱心,在地方区域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中就连一半的热情和爱心也无法迸发吗?

  连日许多业内人士与我探讨,我国的地方政府为什么缺乏建设地方区域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的热情,大家追根求源,分析原因,本人整理如下:

  一是部分省市暂时不想建,他们认为:

  (1)建设区域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的速度快慢,不影响本区域总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速度,也就是与当地的GDP增长速度无关。

  (2)建设区域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无法可依,国内没有先例,上级没有要求,不属于省一级政府指标性的硬性工作。

  (3)建设区域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要花钱,政府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这里也需要“政府主导”,那里也同样需要“政府主导”;而且这类社会公益项目投下去,很难有回报;这类项目投资也不知是否有国家与地方共同投资的比例分配额度。

  (4)建设区域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可以等一等国家的建设进度。有的沿海省认为,国家交通部的区域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可以覆盖本省,能依赖国家救援网最好、最省事。将来即使需要自己建,也可以少建一块儿,相当于国家投一块儿,地方投一块儿。目前国家级的交通部、林业局各自建立了自己部门管辖的区域化、常态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说不定国家的其他相关部门还要建立空中应急救援系统,还是等等国家的进度看为好。

  二是部分地方省市想率先建,但不知道怎么建或担心将来建设中出现各种问题,他们也提出许多问题:

  (1)地方政府是地方行政单位,建立地方区域化、常态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地方区域化的许多资源需要整合,涉及国内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部门,如何整合;国内目前权威的专业指导部门是哪一个,是否有资格指导他们。

  (2)建立地方区域化、常态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救援载体选择哪个系统为好,在交通(水上、公路、铁路、航空)系统、公安(消防)系统、医疗急救系统、预防自然灾害等系统中,选择哪个为主要运行载体为最好。国内已有地方省市开始采用交通和公安系统作为救援载体系统的探索研究。有的地方提出,应在正常情况下,按发生死伤率最高的排定空中救援需求量顺序,按空中救援需求顺序量最靠前的确定救援运行的载体系统。

  (3)建设地方区域化、常态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既有硬件建设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的问题。系统建成后怎么养,运行体制怎么建;是否是全部依靠政府财政来养,是否需要增加专门机构,增加公务员或事业性人员数量编制,等等此类问题让地方政府的决策部门心里没底儿。是否可以按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模式,走专业化整合的路子,走政府购买服务的路子?走政府外包或托管的路子?

  (4)建设地方区域化、常态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初建期规模多大才合适,救援覆盖面积决定救援响应时间,救援响应时间应定在哪一类标准才合适,是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还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或是欠发达国家水平?

  (5)建设地方区域化、常态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初建期的救援机种是否应确定以直升机为主或确定固定翼、直升机两个机种?直升机选型是否应确定以大载荷重量的直升机为主或确定以中小载荷重量的直升机为主?

  (6)担心低空空域不开放,影响地方区域化空中应急救援系统建成后的运行,将来救援飞行审批也不知道难不难?

  以上提出的所有问题,欢迎社会各界热心的有识之士给予指导。

TOP

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已起草完毕

4月2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灾区基础设施修复及应急物资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出的关于灾后重建的问题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魏贵军表示,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要求早准备、早启动、早见效果。

魏贵军介绍说,4月19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7次会议决定成立以发展改革委牵头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组,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已起草完毕,将抓紧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已按职责相继开展了灾害损失评估及受损房屋鉴定等基础性工作。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将按照科学、依法、统筹的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加快推进。

来源:网易首页

TOP

外媒称中国在玉树地震中证明战胜灾难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2日14:29  法制晚报

  4月21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后的第七天,中国举国哀悼了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各大网站也纷纷使用了黑白灰的颜色,以示对地震死难者的尊重和悼念。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媒体也纷纷对全国哀悼日表示了关注,报道了中国全国哀悼遇难者的情景,并表达了对救援人员不抛弃、不放弃,全力救援灾区的敬意。一些媒体还表示,中国在玉树地震中证明了战胜灾难的决心和能力。

  关注中国

  号角和警报长鸣上亿人鞠躬哀悼

  21日,玉树地震后的第七天,中国举国哀悼遇难同胞。《华盛顿邮报》当天发表文章称,号角和警报以悲伤的姿态长鸣,上亿中国人鞠躬哀悼。

  美联社也报道说,中国成千上万的官兵和群众低头默哀,他们在各地为一周前青海玉树地震中的遇难者举行悼念仪式。在地震震中地区玉树县,数百名救援人员、当地群众和学校儿童聚集在一个山上参加哀悼活动,背后就是一片受损的房屋瓦砾。玉树官员身穿黑衣胸戴白花,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重建家园。

  美国《商业周刊》同日报道称,中国举国哀悼青海地震的遇难者,各电视台转播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全国国旗降半旗志哀。报道称,所有报纸黑白印刷,包括百度和新浪等在内的网站当天也只呈现黑白两色。

  英国《泰晤士报》也在报道中提到,当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依旧举行了每日的升旗活动,五星红旗缓缓升至旗杆顶,随后又下半旗,向地震遇难者志哀。一名群众表示:“玉树,你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你的悲痛就是我们的悲痛。”

  表示敬意

  中国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鼓舞士气

  就在外国媒体纷纷瞩目中国全国哀悼遇难者的同时,一些媒体对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救援人员表示了敬意。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关注到,中国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视察情况,鼓舞了救援人员的士气。报道援引温总理的话说,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就不放弃。

  玉树救灾遇到的种种困难也受到关注。报道还说,救援人员不顾高海拔、病痛折磨,与时间做赛跑,全力参与救援工作,令人振奋。

  力挺中国

  中国证明了战胜灾难的能力

  一些媒体还表示,中国在玉树地震中证明了战胜灾难的决心和能力。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政府在抗震救灾时表达出决心,令中国人民充满团结的爱国情绪。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称,中国国家电视台举办的一个筹款节目为地震遇难者筹集到22亿元人民币捐款。这一总数超过了2008年四川地震中筹集到的15.4亿元人民币。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着力展现其对这一地区的关心。

  《华盛顿邮报》也发表文章称,这场地震是对这个大国最新的沉重打击,那里经常有地震、洪水、干旱袭击。但是中国政府也在灾难中证明了,它有能力凭借增长的国力和资源来战胜灾难,并且能够将其公民以民族团结和爱国的名义统一起来。

  各国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

  日本媒体称,日本各界捐向大使馆的青海地震赈灾捐款已达487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57万元)。

  中国驻日大使邓伟对民间捐款及日本政府所提供的1亿日元紧急无偿援助表示了感谢。据称,大使馆还收到了来自在日华人的844万日元捐款。

  日本媒体人士川名昭宣称,中国全国停止娱乐活动并举行全国哀悼是符合人性的举措,中国政府对灾区进行了大量救援,种种举措也表明“中国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据报道,美、英等国各界也向灾区捐出了赈灾款和救灾物资。

  (文/记者 陶韵西 黎史翔 王进雨 实习生 尹晓琳)

来源:新浪

TOP

民政部:玉树灾区物资供应和发放秩序良好

  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胡浩 黄小希)中国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庞陈敏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玉树灾区物资供应和发放秩序良好。
  据介绍,截至21日16时,民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青海省各级安排,以及非灾区省份、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部队支援共向玉树地震灾区调运棉帐篷49480顶、棉大衣164700件、棉被198970床、活动板房400套、折叠床20000张、简易厕所650套。
  庞陈敏说,玉树地震发生后,随着各地救援物资的大量运抵和管理的进一步细化,救灾物资供应、接收、分发等环节管理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目前秩序非常良好。
  他说,由于地震事发突然,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玉树物资比较紧缺,且由于交通等各方面的制约因素,救灾工作在地震发生初期面临很大的挑战。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调运大量救灾物资、组织强大力量开展物资接收工作、做好物资登记和发放、加强管理维持秩序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救灾秩序。
  庞陈敏说,从4月15日开始,1500多名解放军战士采取分片负责制,帮助发放救灾物资,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在物资发放点帮助维持秩序。同时,省级部门认真参与到救灾物资监管和发放工作中,当地州委的主要领导层层负责,管理物资发放。目前,灾区的物资发放、物资供应秩序非常良好。 庞陈敏还表示,玉树受灾群众的安置主要分为应急期安置、过渡性安置及永久性安置三个阶段。他表示,在今年霜冻之前争取多建一些受灾群众的居民住房。
  庞陈敏介绍,应急期安置主要是采用临时的帐篷和临时的食物来紧急安置。根据目前到位的帐篷情况,现在需要帐篷安置的群众都已得到妥善安置,基本的食品保障也没有问题。
  “过渡期安置,政策我们已经非常明确,从地震发生后一直到后续三个月,我们将采取每天给受灾群众发放10元钱和1斤粮的政策。过渡期的后期,我们将视情况研究群众生活保障政策。”庞陈敏说。
  他表示,关于永久性安置,青海前线指挥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都在积极做工作,争取尽快开展永久性安置工作,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组织实施工作正在全力开展。
  此外,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玉树地震发生后,很多境内外媒体记者都奔赴灾区进行采访,发回很多很好很感人的报道,对社会各界了解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华清表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可以及时与有关部门和当地新闻中心联系。我们在积极组织新闻发布的同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尽可能给境内外记者采访报道提供帮助。

来源:腾讯新闻

TOP

地震局研究员:地震预测 最难的是“临门一脚”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姜超楠 2010-04-23 08:05:53

    近来,地震传言不断。那么,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呢?就此,快报专访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道一。他表示,中国中长期地震预报能够相当准确,但是“临门一脚”的预测是难中之难。地震局常常收到“狼来了”信息
    玉树地震当天下午,徐道一接到了一位民间“高人”的电话,这是一位河南姓马的男士。他说前几天就预测到了西藏近期要地震,这和玉树震中偏差300公里,时间也有偏差。“他还曾经给其他专家打了电话。”遗憾的是,这个民间预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振亚说,按照我国的法规,如果民间“高人”有地震预报可以制作成“地震预报卡”,预报卡包括:几月几日至几月几日、在什么地域、可能发生几级地震。国家地震台网中心负责全国“地震预报卡”的管理。
    “我们江苏也经常会收到这些人的电话,不过,这需要非常严格的甄别。以前曾经有人一年报江苏有200多次地震。但实际上,全球的地震量一年下来也就100多,所以,很多信息往往都是喊‘狼来了’,但真实有效性,还有待研究的。”张振亚说。
    徐道一则告诉记者,民间“高人”的预测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如果这些预测通过一双双“火眼金睛”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对预测卡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还是能找到有用信息的。至少,有些断裂带会重点监视起来。
    “临门一脚”预测是难中之难
    地震预报是个世界课题。专家说,我国对于中长期的地震预报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所以中长期地震预报能够相对准确。但是“临门一脚”的预测是难中之难。依靠中长期地震预测,可以对重点地段进行重点“监视”。
    麻烦的是,即便地震专家在上世纪80年代预测到了未来二三十年有大地震,但是抗震减灾的实效性不大,“总不能让市民天天睡在露天,等待地震发生吧。确切的哪一天,什么时间地点,都是非常难以捕捉的。”专家说,现在短期地震预报、临阵预报是最难的。比如青海,青海省地震局研究员杨积礼在2009年9月发表研究:青海境内有4个8级地震构造带,11个7级地震构造带和9个6级地震构造带。其中,乌兰乌拉湖─玉树地震构造带此前最大的震级为6.8级。“地震带往往都非常长,具体会在什么点爆发?这在国际上都是难题。

来源:龙虎网

TOP

青海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上升至2187人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22日电 (记者任晓刚 罗博)记者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4月22日17时,地震造成2187人遇难,失踪80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来源:东南网

TOP

玉树地震已致2192人死亡 "心灵余震"亟待驱散

截至4月23日17时,玉树地震已导致2192人死亡,失踪78人。  (据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4日电)

    “心灵余震”阴霾亟待驱散

    当生活渐渐回复平静,如何消除山河变色的那一天所留在人们心灵上的阴影,成为物资支援外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国务院新闻办昨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应急办主任梁万年表示,灾后的心理援助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卫生部将在组织专家评估后,通过政府、社区和志愿者的多方努力,对灾区民众心理实行综合干预,预防“心灵余震”再次造成悲剧。而在玉树当地,人们也正通过各种方法,默默地治疗着自己心灵上的伤口。
   
    记者联系上玉树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幼教专业的白措老师时,她正在仓库里面和同事一起忙着搬运、登记准备分发给学生的救灾物资。她告诉记者,地震后,学校里的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坚强,目前看起来大部分人情绪都比较稳定。除了照顾自己和亲人,一些同学还组成了救灾志愿队,帮着左邻右舍在废墟中挖财产。
   
    白措说,在地震发生后,政府和学校老师,对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也都很关心。她自己就曾和班主任一起,挨家挨户地看望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的学生。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的心理老师丁岚也在前几天进驻学校,帮着给学生们做心理疏导。
   
    “丁岚老师会把学生组织在一起,给他们上课。对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学生,还会做一对一的疏导工作。虽然我没有听过丁岚老师的课,可是我能感觉到她的工作很有效果,学生们都很喜欢她。”但当被问及自己的心情如何时,白措老师在短暂的沉默后说,白天忙的时候没问题,可一旦安静下来,尤其是到了睡前,就会有些“疑神疑鬼”,一直睡不踏实。
   
    “有时候正睡着,突然觉得地又动了。一下子被惊醒了。”在白天醒着的时候,白措努力让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工作上,不去多想别的,但这并不能完全消解心中的阴霾:“每天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废墟,想到自己的家,还有整个结古镇变成现在这个满目疮痍的样子,会觉得很压抑。”
   
    白措说,她偶尔也会因为对未来缺乏安全感而有些茫然。“有时候会突然觉得气喘不过来。想着眼不见,心不烦,干脆走得远远的,一了百了。”
   
    不过,这样的消极情绪总是一闪即逝。“一旦看到周围的老人、孩子,又觉得我们教师有责任,不能走。目前我就是做好学校里的工作,争取为孩子们多做一些事情。”白措老师顿了顿,说:“大概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有朝一日摆脱那天恐怖的噩梦——我始终记得,那个瞬间,天都变了。”

来源,文新传媒

TOP

青海玉树灾区农村公路全部恢复畅通

2010年04月24日09:50

新华网西宁4月24日电 (记者王大千)记者从青海省交通厅获悉,经过玉树藏族自治州、县交通部门连续奋战,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农村公路目前已全部恢复畅通,救灾人员和物资可顺利运抵受灾乡村。

据了解,“4?14”地震致使玉树州67条农村公路发生塌方,玉树县、治多县部分公路交通中断,玉树县、称多县多条公路交通受阻。为保证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畅通,玉树州、县交通部门及时组建抢险救灾应急保通队伍,调配人力、机械全力以赴对农村公路进行抢修保通和全面维护。目前,中断的农村公路全部抢修畅通。

据统计,截至4月23日,玉树州、县交通部门共投入抢险保通人员1400人次,各类机械70台套,清理塌方56000方,修筑便道500多米。

来源:腾讯新闻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