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二进“同一”竹林

二进“同一”竹林

去年,有幸由朋友率领,进入了一片位于八王子的竹林。第二天,有感于年轻时代的回忆,写了一片短文,记录了当时的遐思。(后来这篇短文居然被人拿去了卖钱,出现在天津师范大学的“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上,此为后话,有兴趣者可继续看下面的跟帖)。

昨天,我又有幸踏入了这同一片竹林。不过,且慢,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是的,这位赫兄说得有理,时过一年,似乎在我的眼中,这片竹林,和我去年进入的竹林截然不同。也许,竹还是这些竹,土,还是这些土,可是,给我带来的感受却是全然不同。

去年,在我的眼中,满是“翠绿”,除了那“翠绿”以外,只有“一小块一小块的蓝色的天空和地下的黄色的毛毯”,而今年,在我的眼中,则更多为褐黄色或黄褐色甚至于黑灰色的有关死亡的色彩。这是怎么了?这黄褐色,有的还竖在那里,被邻近的绿色所扶持着,支撑着,但更多的是歪歪斜斜,或干脆躺倒在地下。信步林间,偶尔那“咔”的一声,更使我离地心的距离缩短了那么几个厘米,使我意识到又踩断了一枝横躺着的枯竹。一阵摇晃,带给我一番感慨,“生”,与“死”,这是一对生命的矛盾体啊。去年,我觉得这“黄色的毛毯”增添了竹林的美丽,而今年,我意识到这“黄色的毛毯”不就是一首“死亡交响曲”吗?从一个方面看,你可以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另一个方面看,你不是也能看到死亡的可敬吗?难道,这也能作为赫兄的那著名哲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的一种诠释吗?那些枯竹,也曾经奋斗过,也曾经孕育出无数的“笋”,然而,他们抵挡不住自然规律,枯败了,把空间,把营养,让给了新竹。世代交替,演绎着生命的辉煌。没有这些枯败,也就没有了新生代的崛起。竹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幼儿期,婴幼儿吸取着成人长辈为他贮备好的营养,就象那笋,在秋天和冬天,默默地吸收,在春天得到雨水的外助,一下子喷薄而出,顶开头顶上的泥土甚至石块,成长为一棵新竹。这些新竹,不到一年就会长成,然后,默默地在地下横行着发出自己的地下茎,再从地下茎发出无数的根须,吸取来自土地的恩惠,而新发的竹叶,翠绿翠绿,更在吸收来自阳光的惠顾。到一定的程度,他的地下茎又会孕育一个个小生命,一棵棵竹笋又会诞生。他不嫌弃老竹仍然留在地下的地下茎,默默地与他们伴随,交叉。那些老竹呢,则在意识到已经成了新一代的绊脚石后,毅然选择了死亡,包括他们的已经没有生育能力的地下茎。把自己化为腐朽,化为新生代成长所需的营养。在生前,他们努力吸收营养,孕育新一代,在死后,把自己的所有,又全数贡献给了整个竹林。我感叹笋的顽强,新竹的奋进,老竹的奉献,这是多么辉煌的一首生命交响曲啊。这和人类,又是多么地相似。

徜徉于竹林中,我仍然将竹子和人类继续比较。

笋在冒出地面以后,会很快地拔高,迅速地成长到整个竹林的高度的水平。只有这样,新竹才能得到阳光,从阳光中得到能量,经过光合作用,产生本身生长所必须的物质,如果新竹不能很快地长到一定的高度,吸收到足够的从阳光来的能量,就会走向它的反面,迅速凋零走向灭亡。在这里,竹子们竞争阳光,为了自己的生存,但这种行为不正是整个竹林所需要的吗?整座竹林的繁盛不就体现在这一棵棵单独的竹子上吗?因此自私有理,自私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一味自私就不行了,仅仅是为了生存就还需要合作,一根孤零零的竹子,无法抵御狂风暴雨的袭击。只有大家互相支撑,在地底下发出许多地下茎互相交错,纠结,抓住地球,才能安全地生存,只有继续产生新竹,才能取代老朽的老竹来达到适量的群体,因此“雨后春笋”也就成了必然。在这里,任何生命体的共性,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都得到了体现。虽然竹子没有大脑,但竹子的表现体现出了它们的本能。

与竹子不同,人类有大脑,能够思考。但是人类的生命轨迹仍然逃脱不了遗传物质DNA所规定的潜在规律: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还不懂人事的婴幼儿在饥饿时看到食物,第一个选择就是把它送入自己的口中,而不会顾及他人,哪怕是他的同胞兄弟姐妹或者父母。这就是本能,保存自己的本能。这是合理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生存下来。因为往往是强壮的,遗传物质较适应环境的人才能更快地发现食物,更能够得到生存的机会,更利于人类的遗传物质在进化中不断完善。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人类是自私的。在群体中,他们无法不去考虑自己个人的利益,在获得群体利益的同时,获得自己个人的最大收益。但是,如果人类一味利己,只顾考虑个人的利益也是非常危险的。在太古时代,人类为了打猎,不得不团结起来,为战胜一个猛兽,获取他们的肉体来作为自己的能源而奋斗。在某种情况下,他们甚至会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在近代,又很难想象某一项重大的对人类有益的突破不是经过了一个庞大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个人,如果脱离了群体,都会没有自己合宜的生存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又是利他的。因此,人类具有利己和利他的两个本能,和竹子一样。

再深想一层,利己和利他又似乎是一回事了。把极端的利己放大一点,可能就是自己家庭的利益了,再放大一点,小团体的利益,然后,大群体的利益……然后,民族的利益,最后可以达到整个人类的利益。这样,利己和利他的界限就又模糊了。似乎,这一切都是合理的,有所区分的只是境界,每个个体对人生的感悟不同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行为。当然,如果一直停留在极端自私的境界里,那么就好像是一直停留在婴幼儿水平了,令人可悲。

我感谢竹林,竹林为我打开了又一扇大门,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TOP

去年的随想

去年,在挖笋后,写了一篇感想,被人盗去卖钱了。为了配合今天写的一篇,在这里重新贴出。

题为:竹子,我的回忆。

       竹林,给人的印象是一片绿色,葱绿葱绿,目不暇接。站在竹林中,除了绿色,只有天上被竹杆和竹叶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蓝色的天空和地下的黄色的毛毯,用一层厚厚的竹叶铺成的毛毯,间或可见一小丛一小丛的杂草从踩上去柔软有弹性的毛毯中窜出来,点缀着这片黄毛毯。站在竹林里平视,满眼皆绿,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昨天,在竹林挖笋,随着这边一声欢呼“这里有一个大的!”,那边一声欢呼“这里又挖出了一个!”,夹杂着工具刨地皮的声音,三十多年前的竹,就象笋顽强地顶开盖着它的石头,坚定地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哦,不,就象井喷一样,林,竹和笋都一鼓脑儿地直冒出来,占住了我整个头脑。这一切,一切,使我回到了三十多年前,仿佛时光倒流一般。

  那时,我生活在竹的世界。厨房里充斥着竹制品。所有的放糖,放盐的瓶瓶罐罐全都是一些简简单单的竹筒了。一边儿锯开作为容器,锯下来的一块就是一块最原配的盖子,可谓天衣无缝,而且绝对不会张冠李戴。墙角里还挂着上面穿了绳子的整段竹节,仅仅开了一个小孔,孔上塞着一个竹钉子作为塞子。这个竹罐子是我出远门时所用的水壶。厨房墙上伸进一段竹筒,从里面流出那源源不断的山泉水。走到门外一看,就可以发现那一根根被劈成两半又被打掉竹节的竹杆,象接力似的,蜿蜒着把山上的山泉水接进我的厨房。这种技术也被用于一些无法直接利用河水的农田灌溉。一些简易临时性的房屋更是竹子的世界。你看,墙壁是竹子,被劈成二指宽的竹篾条竖向排列,被劈成更细又更薄的篾片则把这些宽的篾片互相连接形成屏风状态,在两层屏风之见塞足了泥土,这样就形成了墙壁,屋顶也是竹子,被纵向劈成两半的竹子被打掉了竹节,第一层绿面向下承接雨水,第二层绿面向上,盖住下面一层竹子之间的空隙。这样的简易房顶也能让屋主免遭雨淋之苦。冬季农闲时,上山打猎的猎人和上山采集松油的村民就住在这些简陋的房屋里过冬。偶尔,也能发现有人因为省事,就把整根竹子或这对半剖开的竹子排列来作为墙壁,这样所用的竹子很多,浪费了。这里,离不开竹。这里,是竹的天下。

  令人赞叹的竹子实用艺术要算做扁担了。如果你求一个有经验的农民给你做一条扁担,他会把你带进竹林,先向你询问这根扁担的用途,是挑一二百斤重担的还是平时使用的,然后这棵敲敲,那棵瞧瞧,选择合适的竹子砍下,在五六分中内,做出合适的扁担。这是量身定做的扁担,根据你的身高手长,根据你的使用要求作成,他敲是为了有合适的扁担厚度,瞧是为了有合适的扁担弯度。在挑担子时,扁担的弹力会在你抬脚的时候把重量上扬,走路轻松,而在重量向下的时候则正好是你双脚落地的时候,是你承重能力最强的时候。你看农民不懂力学,但把力学运用地非常娴熟。一个农民往往备有多根扁担以供不同条件下使用。

  那时,我在一所小学教书。在可以挖笋的季节,我会在星期六上课时问一下学生,明天有没有那位同学去挖笋,然后就会在第二天跟他上山。背上一个大竹篓,里面放一把柴刀,手上握一把挖硬土的镢头。那学生会很能干,一边自己手里不停地挖,一边口里招呼着,“老师,这里有一个,那里也有一个。”只要照他的指示去挖,一二个小时就能满篓而归。挖笋是有规律的。根据竹子的走向,那些孩子可以准确地判断笋会在哪里冒头。当然这是真正的有技术地挖笋,挖那些还没有冒出土的笋,而不是挖那些已经冒出土地,在太阳的照耀下,“嘴”变得绿油油的笋。挖笋也是有原则的。不是看到了的笋都可以挖的,要判断这笋长出来以后竹子的间距,在离既有竹子很近的地方的笋要挖掉,而离现有的竹子比较远的笋则要保留不能挖。这样竹林就能发展地越来越好。挖笋是充满智慧的一项活动。那些小孩子都懂而我不懂,只好听小孩子的指挥。我怀念那些日子,不光是竹,还有那杨梅或李子成熟的季节,每天学生们在上课路上都能为我带来很多,吃不完。温馨的年代。

  在竹林里,也是有危险的。竹叶青,就是其中最危险的东西。这竹叶青,不是希望名列名酒之列的酒,而是毒蛇,具有强烈的神经毒的蛇。当然,也有其他种类的蛇,但是,竹叶青在竹林里隐蔽性非常好,不注意还不容易发现,因此危险性很大。竹叶青蛇全身碧绿,唯有在腹部稍微带一点嫩黄色,可爱的绿色和可怕的毒素交织成了这么一种生物。也有较少数量的红线竹叶青,更毒,但是它身体两侧的鲜艳红线容易出卖它,让它更难于得逞。我想人在竹林,想避开毒蛇,就象在人生中要避开小人一样,要时刻在意。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咬上一口。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认真地对付它,我本人就曾经逮了九条竹叶青,吃了它们的胆,似乎不够仁慈,还是给他们一条活路为好。

  在竹林中,还有一种生物是很刹风景的。那是各种各样的藤。那些无耻的藤自己没有腰杆,只能仰仗着竹子的生长而延伸。但是,无耻的是它虽然仰仗着竹子向上生长以得到阳光的照耀,确总是给竹子造成很大的威胁,把它攀援的竹子弄得痛苦不堪。它长出自己的繁茂枝叶,喧宾夺主,企图以自己的灰褐色掩盖竹的绿色光辉。大声地造谣,这不是竹,这是我,细细想一想,这也没有什么,流氓本性所现而已。但藤的造谣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竹毕竟还是竹,虽然被藤缠得很辛苦还是竹,竹还是那么坚强挺拔,直冲云霄,藤总是爬不到竹子的最高峰,因为造谣的流氓手段毕竟掩盖不了真相。

TOP

突然想起一事,不得不再多说几句。
如果有哪位又想把我的文章盗去卖钱的话,我不反对,也不会要求抽头的。只是希望能够明说,不要偷偷地干。还有,去卖钱的时候,千万别再断章取义,把原文割得支离破碎了。拜托。切记。谢谢了。

王庆平

TOP

改了几个错别字。

TOP

回复 2# 的帖子

人应该像竹子一样做人,但社会风气却总是骗人做藤

TOP

5楼说得好,如果展开一下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TOP

三进竹林有感

昨日,第三次踏进这片竹林,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只有一个字能形容昨天的挖笋,那就是,“爽”。

太多了,站在高处往下看,到处都是笋啊。一个想法油然而出,“今天不愁没笋,只愁没力。”是啊,笋再多,你没有力气去挖他还是要悠悠地生长,长成一株株竹子的。闲话少说,找一块坡度相对大一点,挖起来省事的山坡,无视那些已经串出地面将近二尺的未来竹子,找那些只冒出地面三五寸的小娃娃下手。

一个多小时,就感觉到不能再挖了,否则就无法往回搬了,赶紧住手。然后剥皮去老根,只留下可以食用的鲜嫩的部分。

太爽了。

这时,感觉到伴随着累的就只有喜悦的心情了。

然后,再静下来想一想,上次几乎没挖到什么,但却由于遐思,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解悟,这次,虽然大丰收了,在精神活动方面,我得到了什么呢?似乎要逊色许多。哪一次对我帮助更大呢?

算了,不去多想了,不要太贪心了。大自然已经对我够好的了。不能奢求太多,适可而止为好。

TOP

你老是说挖到很多,问你要两个,却又没了。让某女士失望了。

TOP

挖笋的乐趣在于挖,而不在吃,因此我一个都没留,向我要当然是没有的了。君不见,有的钓鱼的人把钓到的鱼重新又放回海里吗?同一个理。这叫做意境。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有时是统一的,但并不总是统一的。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精神病医生说,有时侯我不忍心把我的病人治好,你看,他现在多幸福啊,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如果治好了,他意识到了现实世界会多么痛苦啊!

似乎话扯得很远了。追求精神生活的快乐呢?还是追求物质生活的快乐呢?见仁见智了。

TOP

吃,是属于物质生活的范畴。
挖,是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
如果挖的目的是为了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有了完美的统一。
如果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取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有了裂痕。

统一多好啊,可我喜欢有点裂痕。

TOP

 1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