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绝!寿司与中国饺子同出一族

绝!寿司与中国饺子同出一族

绝!寿司与中国饺子同出一族(2009-11-22 )
转贴自《新浪网》   分类:文化


在日本人看来,饺子是中国料理的代表;寿司是日本料理的代表。饺子现在已经彻底深入日本人心,不仅全国十五万家中华料理大都卖饺子,现在我们的饺子已经像中药一样,让日本人成为他们的特别专利一样,在大宫市竟然建起“饺子大街”,满街道全是日本人在经营饺子馆,拼命叫卖“大宫特产饺子”。现代化外食为主日本人,那饺子跟日本的寿司一样看待,作为中华料理,一周不吃上两次三次,总感到嘴里缺点什么,也算打牙祭。

若问饺子和拉面何时传到日本的呢?我查了一下。一百年前,中国赴日去了近两万学生,像周恩来在京都,鲁迅在仙台那样,当时北海道也去了大批留学生,而且好多是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

一次,北海道大学开春季运动会和校祭活动,中国来的学生就提出摆个中国北方小吃摊来为同学服务。向中日同学出售饺子和面条,未曾想饺子面条一上来,就大受欢迎,大家纷纷抢着买,简直供不应求,很有人气。从此,中国留学生就在校门口开了个拉面饺子馆,这样中国的面条和饺子就流传下来,饺子也成为日本人家庭的最受欢迎的“桌上菜”,拉面同时成为日本人必吃的主食。

台湾过来的华侨陈先生(后归化日本叫安藤)竟发明速食面,让日本人彻底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折服。去年去世的安藤先生三十几年前,一天,他把夫人做的面条放进油里炸,拿出一吃口感不错,于是他发想,如果把这种炸过的面包装起来,作为快食面再加入热水冲泡,一定会受人欢迎。就这样,他的速食面在日本首先一炮打响,深受主妇和单身欢迎,他的公司成为日本最大的食品公司,名字就是:日清食品。

随着中华料理的普及,好多来日的留学生就半工半读开中国餐馆,到了三十年代,中国大批厨师根据日本市场的要求专门赴日来打工。就这样,中华料理成了日本人生活的主餐,一般日本人喜欢每周一两次在外面就餐,当然首选中国料理。中餐由于是圆桌旋转式,更易于家庭团聚和聚会宴请,如旋风般的普及到各个城市,到八十年代全国就已经有十万家中国料理店了。

我上大学之前,曾在青岛港务局干过炊事员,练就做大锅饭菜的本领。到了日本,经常到日本朋友家访问,或者请日本友人到家里来做客我,这时,就亮出我的拿手好戏:包饺子。当年,创下过十分钟能包四五十个饺子的记录。按我来看,日本寿司其实跟饺子差不多,都有内容带馅,我有时也尝试包寿司,跟包饺子一样满有趣的,所以我说:饺子和寿司是一路货,同出一族。

TOP

从寿司中可以窥视出日本很多的文化。历史虽不渊远的寿司,却是日本人通过思考发明创造出来的,起初只是为了保存食物,而今发展到种类繁多,和中国的饺子很相似,既保留了传统又不乏创新。

五十年代,有一姓余的中国人看到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唯一缺点,是但在讲求效率的日本社会中,就是不能及时送到客人面前,不仅“高雅”而且因为每位厨师都要面对面地为客人来制作,就形成价高,让低收入家庭望而却步。

这是于先生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寿司搬上旋转餐桌,一盘一盘旋转着,让更多的人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品尝价廉物美的寿司。于是,于先生就发明了旋转寿司桌,让厨师在里面,客人在外面,围着大桌,厨师制作后,让机器搬运到客人面前,由客人品尝各种自己喜好的寿司。从此,“旋转寿司”店打破较贵的寿司店的价格,以价廉味美深深受到人们的青睐。今天,在香港和大陆流行这种“旋转日本寿司店”。
        寿司的起源
        追溯寿司的起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历史渊源并不远。在江户时代的延宝年间(1673年至1680年)。京都的医生松本善甫把各种海鲜用醋放在一起。然后,和米饭攥在一起吃。可以说这是当时对食物保鲜的一种新鲜的尝试。

又经历了150年,住在江户城的一名叫华屋与兵卫的人于文政六年(1823年)简化了寿司的做法和吃法。把米饭和醋泡过的海鲜攥在一起,公开出售。这就是现在的攥寿司的原型。这种说法早已成为定论,也就是说,现在在日本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攥寿司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50多年。在那之前,所说的寿司并不是指这种攥寿司,而是指一种腌制食品叫做“驯(熟)寿司”。
        从寿司的种类看日本人的家常便饭
        寿司已经成为日本料理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从前的为了保存食品而发明的寿司既可以是高级菜肴的代名词,也可以是时常可以吃到的寿司便当、饭团子,可谓是种类异常的繁多。日本人全家外出活动,有时很简便地捏上几个饭团带上了事。一般年轻女孩子为了减肥,中午从超市买上两个寿司饭团,就当午餐了。

日本人在应酬时,会问到对方:想吃什么?。对方回答:今天想减肥。邀请方就会说:那就去吃寿司吧!这已经成为日本人交际的“时尚”。

TOP

寿司的种类繁多与中国饺子的一成不变
        说到寿司就不由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传统食品——饺子。其实,日本的寿司与中国的饺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二者都需要装入馅,只不过寿司的馅以生鱼片居多,尤其在传统的寿司中,生鱼片是制作寿司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材料。中国的饺子馅内则是荤素搭配,以猪、牛肉居多,在海边城市鱼肉馅饺子最近大大流行。此外,裹在馅外需要一层皮,饺子用面,而寿司则用米饭。

我们在食用饺子的时候有个习惯,总要取一个小碟,倒上老陈醋,蘸着刚出锅的香喷喷饺子一同进肚。蘸过少许醋的饺子变得更有味儿。醋可以遮去一些油腻,增添一种醋香,同时也有保健的功效。除了大部分人喜欢在吃饺子时候蘸醋外,在东北地区,还有蘸酱油的习惯,那更是一番味道,吃起来津津有味。口味较重者还要来一头辛辣的蒜和饺子一同吃下。

很类似的地方是,日本人在做寿司的饭里也少加点醋,以防变味寿司,吃时同样也要蘸一些佐料,让美食锦上添花。诸如日本的浓口或淡口酱油,或者绿芥末、姜末等等,不仅改变口味,还防腐杀菌。
        在现在这个开放的世界,社会张扬创新的时代中,寿司已经流行到全世界,并且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日本厨师生出很多种做法,内馅以单单的生鱼片逐步衍生为蟹棒、水果、蛤蟆等等。而做法也发生了众多的变化。

相对于日本的寿司,中国的饺子则固守着一种传统,无论是做法还是里面的内馅,都没有发生很多的变化,似乎一直沿袭古人创造摸索出来的方法。日本人特别珍视前人留下的优良传统,但是,他们又在此基础上善于发现,温故而创新,这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的。

但也有囫囵吞枣的现象,比如今天日本特别时兴煎饺。据说,原来有一位日本中国料理厨师中午去中国人家访问,这家中国人将头天剩下的饺子拿出来煎了以后给他吃,这位厨师便记了下来。日本厨师以为这就是中国人的饺子吃法,于是,“煎饺”便在日本传播开来。所以你到日本中餐馆基本上都上煎饺子,没有水饺。
       保留传统和注重创新
        日本一直是“拿来主义”的风范,可如今的日本受西风东渐的影响深刻,因此,从日本寿司到日本料理的整体,在近一两个世纪内都倾向于西方完善自身,所以,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是观察本民族性格的一面镜子,从方方面面反映着日本民族的善于吸收与汲取。
        有些没有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大多懵懵懂懂,把中国文化当做一种“母文化”,把日本文化当做一种“子文化”。中国的文化是鸡,日本的文化是鸡蛋。

有大多数国人认为,中国人何须再向日本人多看一眼。至于文化,老师还有必要向学生学习什么呢?其实,日本人是一个善于汲取的民族,日本文化就是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其形成的早期受中国的影响很大,同时吸收了朝鲜文化和印度文化。1868年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又大量的汲取欧美文化,形成了东西方大融合的独特的日本文化。

茶道、文字、书道、花道、佛教、围棋、拉面、饺子甚至汉方药,这些都是从我国东渡过去的,而如今,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比我们做得更好。这就是博学的日本人,与其说他们是“吸收”,不如说是“去粗取精”,既保留传统的文化的意识,又适应时代,注重创新。
        日本文化的博采众长和实用主义应该借鉴。日本与中国不仅在地域上是“一衣带水”,而且在文化上也是“一脉相承”。日本继承了中国的文化,通过努力,继续创新,使得文化在世界上发扬光大,这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日本人。

看日本的动画产业。中国的动画片起源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有皮影戏等等。而如今,只要提到动画就会想到日本的机器猫、灌篮高手,日本的动画产业已经是日本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当然也和日本人的创新意识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的动画的产业一直都没有太大的进展。

    孔子讲:“食不厌精”,而日本人对饮食的一句概括就是:用眼睛来享受精美饭食。意思是说,饭菜不仅仅是用来裹腹的,更重要的是要给人一种美感,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真正吃到美食之前,就让食客感到了美感,我们多看些品尝些日本料理,就看到日本人的思维和创意真的是很不简单啊。同时,简约素雅的日本料理,也养成了日本人的一种不浪费的习惯。比起花天酒地,吃山吞海的中国大食客来,这一点那不值得我们国人反思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