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科学》:英美研究人员从基因入手重识生物钟背后机理

《科学》:英美研究人员从基因入手重识生物钟背后机理

《科学》:英美研究人员从基因入手重识生物钟背后机理


发布时间:2009-10-11 10:19:30


《科学》:英美研究人员从基因入手重识生物钟背后机理






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到点吃饭……生物钟让人们生活节奏固定,生活井井有条。

英美研究人员从基因入手重新认识生物钟背后机理,研究结果颠覆传统理论。这一研究有望帮助治愈因生物钟紊乱引起的多种疾病。

颠覆旧理念

位于下丘脑处的视交叉上核(SCN)是人体生物节律中心,“全盘掌控”生物钟。一支由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SCN神经元工作模式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

传统理论认为,SCN神经元白天频繁发出电脉冲,而夜间发送速度放缓,使人白天精神,晚上乏累,形成规律的生理节奏。

由于SCN神经元深埋在大脑深处,实验难以在人体内进行,因此研究人员选用老鼠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果显示,SCN神经元白天并不发出电脉冲信号,而是只在黄昏时分发出,在夜间则进入休眠状态。

研究人员之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休·彼金斯博士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说,这一发现“让我们彻底重新认识调节生物钟的电脉冲活动模式”。

英国《科学》杂志载文刊登这一研究结果。

基因新发现

按照传统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所有SCN细胞一视同仁,认为所有SCN细胞都能发出电脉冲信号。

但这一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SCN由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胞组成,只有含per1基因的“钟细胞”能发出电脉冲,“非钟细胞”却不能。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从基因角度研究SCN细胞,”彼金斯说。

他解释说,过去研究人员认为只有细胞受损或死亡时才处于休眠状态,但事实上与一般细胞不同,“钟细胞”在休眠时仍正常运转。

“有趣的是,大脑其他部分也可能存在这种per1基因,这能使我们重新认识大脑,”他说。

治疗见曙光

生物钟让我们每天按时吃饭、睡觉、起床,形成合理的作息习惯,然而时差、熬夜等原因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进而引发癌症、老年痴呆症、心理障碍等多种疾病。

彼金斯表示,这一研究能帮助研发调节人体生理节奏的药物,帮助经历长途飞行劳顿的“空中飞人”加速调整。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研发出只针对per1基因的药物,”彼金斯说。

另一名研究人员、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丹尼尔·弗格教授说:“我们已经破解密码,它将对我们治疗与生物钟有关的各种疾病产生重大影响。”


科学、民主、法治、竟争!
做好您的本职工作,演好您的人生角色。
如果中国人人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地工作,就肯定能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知足、感恩、宽容、博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