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复旦校长杨玉良登上云大讲坛谈学术精神

复旦校长杨玉良登上云大讲坛谈学术精神

复旦校长杨玉良登上云大讲坛谈学术精神

(转载)

2009年9月29日

(春城晚报)

    杨玉良,汉族,1952年出生于浙江海盐,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办主任等职,今年1月出任复旦大学校长。曾连续两次任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2008年度被聘为国家“863”计划首席专家。

    “大学改革固然十分重要,但大学精神的回归,同样不可忽视。曾经有个说法,要把大学的围墙拆掉。但我觉得物理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昨日走进云南大学,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大学文化与通识教育》的报告,其观点在赢得掌声的同时,引人深思。

  谈学术

    书院制度精华值得研究

    从复旦到云大,作为我国第一代高分子学博士的杨玉良,没有讲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开始便拉近了与云南师生的距离。“称我为科学家倒可以,但要管我叫教育家就不行了,在我看来,当今中国没有教育家。”

    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杨玉良认为,目前,我国有许多大学都在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也成立了一些高等教育研究院所,但真正对其研究透彻或有深刻认识的,基本都在名牌大学中文系和哲学系。

    “我认为要好好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事实上,中国一些著名大学在解放前都有书院痕迹在里面。以前在书院里,老师讲得并不多,主要是学生讨论,还经常走很远的路去外地讲学,但这种精神现在基本没有了。”杨玉良表示,有必要对古代书院制度精华以及先进教育思想进行仔细研究,其结果最终应能成为真正办好中国一流大学的指导思想。

  谈精神

    培养人的精神更为重要

    小学竞选班长要送礼、评选“三好生”要送礼……杨玉良列举了不少真实案例,包括高校学术造假等行为,认为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丧失。他认为,当今国内“学术失范”屡禁不止,这往往会使公众逐渐失去对学术机构和学者的“神圣性”和“纯洁性”失去信心。

    杨玉良引用了美国一位教育家的话,“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他认为,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传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一个人的精神更为重要。

    “近些年来,大家都在讲大学改革,这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对大学精神的回归,同样不可忽视。曾经有个说法,要把大学的围墙拆掉。但我觉得物理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也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杨玉良分析,现在许多大学不够重视精神的回归,事实上,哪怕是工程技术类大学,人文精神同样重要。

    “如果大学连自己的精神都无法解救,那它还能解救谁?如果大学连自己都教育不好,那它还能教育谁?”一连抛出的两个问号,不禁引人深思。

  谈创造

    大学要保持宁静与清醒

    “大学除了在‘坚守’与‘创造’之间存在着张力,在‘改革’与‘回归’之间或许存在着更大的张力。这些都是必要的张力,大学在这两个张力中前行。为此,认清大学的使命并以此为方向,显得尤为重要。”杨玉良表示,对当今大学来讲,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对大学精神的回归或许更加重要。

    那么,在改革的同时,大学如何做到坚守精神呢?杨玉良认为,大学文化品格必须有一定的保守性,即坚守大学精神。其中,“坚守”是要坚守道德、坚守学术,传承积淀传统文化。而“保守”是要求在不脱离现实的同时,与世风俗流保持一定距离,远离尘嚣,保持一份宁静和清醒。“这些年大学有不少失范的地方,根本原因就在于丧失了宁静与清醒,丧失了‘精神围墙’”。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