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香港大学生自我增值 "自掏腰包"赴内地实习

香港大学生自我增值 "自掏腰包"赴内地实习

香港大学生自我增值 "自掏腰包"赴内地实习

2009年8月23日

  新华网消息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加速,加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内地相对优越的经济发展前景魅力显现,不仅吸引大批在读港生千方百计争取在内地觅得“ 一工半职”,或抓紧机遇自主创业,更有很多港校毕业的应届大学生视内地的实习机会为“难得的自我增值和就业机遇”,即使“没有报酬”,甚至要“自掏腰包” 亦趋之若鹜,因为他们都深切感受到,“内地经验”已成为当今许多香港企业找寻人才的标准之一,因此不惜“贴钱买机会”。

  香港理工大学零售专业大四学生李婉婷先前自资参与“共创新世界”大学生暑期实习团,与其他180名港生一起,在内地生活和工作了近5个星期。在港已找到了工作的她为何还要到内地实习呢?李婉婷说,香港零售企业都非常看重员工的“内地工作经验”,在面试的时候就对应聘者表示将来有可能“派往内地工作”,“ 我就想到要把握这个机会,去内地实习。”

  认识国企运作大有得着

  李婉婷实习的地点是上海第一食品有限公司,她表示,几周的“轮岗”实习让她了解到国企的运作模式,“与私营企业相比,国企主要是公司架构上的不同,工作程序、效率都类似”。第一食品人力资源部的王经理对李婉婷的工作表示肯定,她认为,香港学生的素质很高,英语很棒,比内地学生拥有更国际化的思维,以及更成熟和更开阔的世界观。

  内地经验成返港就业优势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专业大三学生高其乐是另一名自资参与“共创新世界”大学生暑期实习的港生,获安排在北京的中国银行总行实习。他以非常流利的普通话对记者说,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星期,但接触了许多不同背景的人,既认识了国情,也锻炼了个人能力。同时,了解到内地银行的相关运作模式和市场情况,为自己增添了一些“内地”经验。有了这段宝贵的经验,相信未来在港就业就多了一项竞争优势,更容易得到大机构的青睐。

  在采访中,高其乐的普通话流利得让记者都有些惊讶。他告诉记者,许多香港大学生都会有一种想法,想要有更多的发展,还是要背靠内地,而如果连最基本的普通话都学不好,又何谈在内地发展。虽然年纪轻轻,高其乐已为自己的前途定下大计,“曾想过在内地就业,但毕竟香港的人工要比内地高许多;另外,一个人在内地大城市工作吃住等负担较重,在香港吃和住都可以在家里,减少了很多负担。 ”因此,他决定先从香港起步,时机成熟时一定会来内地发展。

  国际法硕士盼留沪就业

  港生周寒立是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本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生物学的他,因为对国际法特别感兴趣,两年前考取了复旦大学国际法硕士研究生。这个暑假,周寒立进入上海技术交易所实习。他说,上海是个非常有潜质的市场,特别是当前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就业市场生成较大影响,周寒立表示,希望毕业后能留在上海工作,或者从事一些沪港两地的技术交易工作,那样他研究的税法、专利法等国际技术贸易方面的法律正好学有所用。“中国的发展对技术引进及转让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而上海的市场环境在中国内地最为完善。如果将来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话,对技术贸易的推动也会更大。”不过,周寒立也坦承,希望留沪的另一个原因是,扣除生活成本,在上海得到的薪资可以比香港过得更“自在”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