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我国电光源研究开拓者蔡祖泉逝世

我国电光源研究开拓者蔡祖泉逝世

【新民网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电光源研究的开拓者,复旦大学教授、原副校长蔡祖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7日12时36分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蔡祖泉,男,1924年11月生,浙江余杭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在上海药厂工作。自学成才,1952年到复旦大学工作,历任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等职。1992年退休。

  蔡祖泉同志是我国电光源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1963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只高压汞灯,1964年研制成功我国首盏1000瓦卤钨灯,此后又相继研制出脉冲氙灯、氢弧灯、氪光谱灯、超高压强氙灯、充碘石英钨丝灯、超高压强汞灯等10余类照明光源和仪器光源,大大缩短了我国电光源研究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其中,长弧氙灯在上海人民广场点亮后,被誉为“人造小太阳”;25千瓦水冷电极短弧氙灯被用作航天工业部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太阳模拟器”的光源。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防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兼任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照明学会、中国轻工业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等职。

  目前,复旦大学正与蔡祖泉家属商定治丧事宜。遗体告别仪式时间确定后将另行报送。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7-18 00:34 编辑 ]
遵循科学规律办事就易成功。
做好您的本职工作,演好您的社会角色。
如果中国人人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地工作,就肯定能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中国、美国、俄国等大国共同领导世界。

TOP

我国电光源研究开拓者、复旦大学原副校长蔡祖泉逝世

我国电光源研究开拓者、复旦大学原副校长蔡祖泉逝世

祭奠

[ 本帖最后由 顾汉研 于 2009-7-17 22:56 编辑 ]
遵循科学规律办事就易成功。
做好您的本职工作,演好您的社会角色。
如果中国人人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地工作,就肯定能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中国、美国、俄国等大国共同领导世界。

TOP

我国电光源研究开拓者蔡祖泉逝世

我国新光源研究第一开拓者——蔡祖泉


作者:周梦遐 

 

1963年,以蔡祖泉为首的几位新光源研究者首次试制成功新闻摄影用的1200W管形卤钨灯,送到北京试用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首肯。中国新闻摄影记者扛着硕大的照明光源的情景从此一去不复返了,记者们脸上流露出扬眉吐气的自豪感。
  
  现年80岁高龄的蔡祖泉教授,研究电光源已近40年。在我国电光源研究处于空白之时,他与几位助手克服科研上的重重关卡,研制成功众多新光源,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欢庆复旦建校百年之际,人们忘不了蔡祖泉———我国新光源研究第一开拓者。
  
  1961年,蔡祖泉与同伴们开始研究电光源。从事这项研究要具备两项技术条件:一要了解并掌握金属与玻璃封接的技术,即如何将石英玻璃与金属有效地焊接在一起;二要具备真空设备技术,而这些正是蔡祖泉的专长。
  
  1963年,蔡祖泉和助手们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只高压汞灯,主要用于道路照明。经与上海亚明灯泡厂合作,1964年该灯就出现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同年,1000瓦的卤钨灯又研制成功,主要用于农业打谷场照明,深受农民兄弟的欢迎。到1965年底,蔡祖泉和助手们接连研制出脉冲氙灯、氢弧灯、氪光谱灯、超高压强氙灯、充碘石英钨丝灯和超高压强汞灯,大大缩短了我国电光源研究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有些新光源还获得了国家科委发明二等奖。此后,蔡祖泉和助手们乘胜前进,又研制成功大功率长弧氙灯,在上海人民广场点亮后人称“人造小太阳”。
  
  1968年以后,蔡祖泉与助手们开始接手“651”卫星项目:将25千瓦水冷电极短弧氙灯用作航天工业部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太阳模拟器的光源。这种灯当时国际上只有少数国家能生产。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航天工业部511试验站使用,1980年获国防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蔡祖泉既重视个人独立研发,又积极倡导集体合作。铟灯是金属卤化物灯的一种,具有体积小、亮度高、重量小的优点,但其发光体仅米粒大小,研制难度可想而知。蔡祖泉深知众人共同攻关的重要,组织大家一起克服困难。经反复调试探索,终于点亮了铟灯,其亮度和色度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蔡祖泉不仅在电光源研究所内部倡导集体合作,在同领域的技术科研上也强调相互协作。制灯初期,外单位同行来参观学习,他和研究所的同伴们热情接待,将技术、资料、数据、图纸都毫无保留地公开,并将产品推向国企和民企。
  
  20世纪80年代,蔡祖泉的科研进入了新的发展期。他针对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成功研究新光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工程化开发的研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国家科委推广二等奖。
  
  致力科研的同时,蔡祖泉也积极从事学术论文写作、硕士生培养和国际光源与照明学术交流工作,多次参加国际性科研会议和学术活动,了解电光源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及时将国际上的专业信息转至国内,指导我国光源照明的研发。
  
  1992年退休后,蔡祖泉仍关心节能灯的推广工作,还将影视照明气体放电灯———短弧氙灯的制造技术推广到上海灯泡三厂。该产品荣获国家金奖,并出口国外。
  
  回顾几十年造灯历程,蔡祖泉欣慰地说:“我国电光源的发展与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的成立有着密切关系。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办了光源专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我们将研制的新光源推向工厂,与他们一起开发新品种。可以说复旦电光源的发展为工厂取得更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天,我国电光源照明技术和产品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来源:复旦大学校刊2005年第629期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7-18 00:40 编辑 ]

TOP

蔡祖泉:一生为国添“灯”加彩

 7月17日,86岁的复旦大学教授蔡祖泉去世。

  一位年轻的大学生闻讯后好奇地问:蔡祖泉是谁?

  ——一位著名的工人科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电光源领域的开拓者和权威专家,因为在新型电光源方面发明众多而被人称为“中国爱迪生”……这些称呼,或许还不足以概括蔡祖泉的一生。从工人自学成才当教授

  和爱迪生一样,蔡祖泉最初是从一个学徒工走上光源研究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年仅16岁、只有小学3年级水平的蔡祖泉就到中法药厂(延安制药厂)玻璃制造车间学徒,生产玻璃药水瓶,在那里从事了十年的玻璃制造工作,并参加了中共地下党。他曾协助几位大学教授从事药剂实验工作,后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建设X光管实验室,周同庆和方俊鑫教授希望将他调去协助进行X光管研发工作。

  1951年,在上海市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教授向陈毅市长递了张条子,认为蔡祖泉对玻璃真空有研究,应该调入大学工作。在对知识分子非常重视的陈毅市长过问下,很快,工人出身的蔡祖泉调到交大,担任技术员。1952年院系大调整,他调到复旦,继续从事X光管的研发工作,并负责玻璃和金属铜圈的焊接技术攻关、X光管的玻璃封接和对玻璃真空系统的维护。

  1955年,在周同庆教授的领导下,我国独立研发成功了第一支X光管,填补国内市场技术的空白,年仅30岁的蔡祖泉受到莫大的鼓舞和启发。他看到研发X光管的真空系统主要设备都是依赖进口的,便立志要为国家多做些贡献,在这一技术领域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经过他的钻研,1956年,我国第一只立式三级玻璃油扩散泵试制成功,随即又研制麦克劳水银真空斗,这些技术和设备研制成功,为后来对新型电光源开发研究和生产打下了技术和物质的基础。

  蔡祖泉曾希望读大学,并考上了南京工学院,但因为玻璃真空研究工作需要,他并没有读成。他一生的科研知识,全靠坚持不懈的自学和实践。

  他的发明照亮中国人的生活

  50多年前的中国尚未能自主生产自己的灯泡,电光源研究领域更是一片空白,上世纪六十年代,未曾间断自学的蔡祖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开始了该领域的系统研究。我国电光源史上第一个氢灯、第一个高压汞灯、第一个氪灯、第一个长弧氙灯等一系列成果陆续从他手上诞生。可以说,中国电光源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今天达到极高水平,蔡祖泉教授功不可没。

  1961 年,蔡祖泉着手研制国内的第一盏光源——高压汞灯。同年,复旦大学电光源小组成立。当时的中国面对的是国际上的经济封锁,苏联专家撤走,技术和原材料全靠自力更生。高压汞灯玻璃与金属接口的地方需要很薄的钼片,国内无法生产。蔡祖泉带着科研人员硬是用打铁的方式,把厚钼片一层一层地敲薄。

  他开发的新光源、新灯,让生活从此得以改变。当年高压汞灯“亮相”以后,夜晚的上海南京路便从此告别昏黄的老式路灯,变得明亮而璀璨;如今的中年人,还对上海人民广场上的“小太阳”——“长弧氙灯”记忆犹新;当年,这盏100KW的“小太阳”点亮时,曾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中国人的“争气灯”。发明者蔡祖泉也因此出名,有了“中国爱迪生”之称。为制作玻璃和金属接口处必须使用的耐高温银焊条,蔡祖泉用的是家里的银元。

  60年代初,我国新闻记者用的是如排球般大小的老式放炮型新闻灯。为了争口气,1963年蔡祖泉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新闻灯”,半年后,中国成功挥别老式新闻灯,生产出自己的仅有钢笔大小的碘钨灯。

  1966年7月,蔡祖泉代表中国出席了四大洲国际物理暑期讨论会,与会期间,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直到晚年,蔡祖泉还说,这是他一生当中,最难忘的事。 “我听党的话,灯听我的话”,在复旦大学,许多人都知道蔡祖泉教授的这一句名言。

  “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80年代后,蔡祖泉的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他一方面积极从事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国际光源与照明的学术交流,多次出席国际性科技研讨会议,了解电光源发展的最新发展状况,并及时将国际上的专业信息转至国内企业,指导我国光源照明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针对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成功研制新光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进行二次开发——工程化开发的研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国家科委推广二等奖。1984年,蔡祖泉提议在复旦开设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系,如今,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的惟一在高校设立的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已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1988年,本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他克服种种困难,成立了中国自己的照明学会。

  知晓蔡祖泉教授的人,都为他一心为国、刻苦拼搏的精神所折服。即使面对已取得的辉煌成就,身为人师的他仍未间断自身学习,学生常能在清晨的校园中看到他背英语单词的身影。卸任后,蔡祖泉仍坚持每年做出一两个专利。

  人们都说,蔡祖泉是个一刻也闲不住的人。他常这样笑着回答:“爱迪生到晚年仍坚持发明研究,我也得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遵循科学规律办事就易成功。
做好您的本职工作,演好您的社会角色。
如果中国人人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地工作,就肯定能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中国、美国、俄国等大国共同领导世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