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切莫把民心工程办成民怨工程

切莫把民心工程办成民怨工程

切莫把民心工程办成民怨工程(2009-06-11 )新浪网
标签:杂谈   分类:杂谈评论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贵州省毕节地区花费2亿元的民心工程地氟病防治,改良农户炉灶,推广防氟炉工程因大量防氟铁炉出现质量问题被弃用,耗费巨大的民心工程眼见成了伤民工程,当地老百姓一提起这项民心工程就直摇头,一脸苦笑。



贵州是全国最严重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病流行区。当地煤炭的含氟量高,人们烧的土煤灶没有烟道通到室外,含氟量很高的烟气散发到室内,被人体吸入后,引起氟中毒。严重的地氟病病人胳膊伸不直,头不能左右摇摆,甚至瘫痪。



为了解决困扰老百姓多年的地氟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从2005年到2009年,中央和贵州省财政共拿出2亿1千多万元,支持毕节地区的地氟病防治,改良农户炉灶,推广防氟炉。然而,由于民心工程管理不善,大量防氟铁炉出现质量问题,被当地老百姓弃用,花费的2亿多元一下子打了水漂,不但没有起到改善当地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效果,反而令他们对民心工程充满了失望。



据调查,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该民心工程管理过程的失当,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人为因素影响所致,其中包括腐败因素。据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朱征明表示,因为卫生部门没经验,国家项目要求也非常急,加上农民对炉子的需求千差万别,集中招标的时候很难分成若干个系列,导致投标过程中不公开,不透明,项目户的需求与统一配发的矛盾比较大,没有反映出项目户的选择权,并且也出现了腐败问题。



鉴于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贵州省于2008年8月对原有工作模式进行了调整,改统一招标分配为货币直补,也就是由原来的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由农户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购买炉灶,直接将补贴的钱发放给农户,很好地体现了群众对民心工程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但是,毕节市并没有按照省政府的这一规定执行,到2009年仍在实行这一明令禁止的招投标模式,使这一问题继续在该地区蔓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以至于问题不断升级,矛盾继续扩大,致使损失不断加重,财政资金损失巨大。



毕节市把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办砸了,办成了伤民工程,除了项目本身的管理问题外,同时也反映出很多民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共同特点,一些人把所谓的民心工程当成一种数字工程、政绩工程,为完成而完成,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民心工程的实质。



一些地方把民心工程当成一种政治任务,限时间、定进度,抛开作为一项工程存在的客观因素和变量,违背市场规律,把人的主观意识看得高于一切,以这样的态度来进行民心工程,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处罚。除了毕节市所办的民心工程外,各地都出现过一些为某某献礼等模式的工程,结果办成了豆腐渣工程,不但没有体现出工程的民心,反而将工程伤民、扰民的负面影响发挥得淋漓尽致。



民心工程大多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民心工程基本上属于公共或公益性质的工程,其投资主体特殊,很容易出现权责不分的毛病,正因为如此,对民心工程的管理必须要跟上,必须要非常到位,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的监督管理都要做到细致如微,保证万无一失,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以保证民心工程的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运行公平、公正、公开,效果突出,才能让工程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保证工程资金的安全高效。



行政职能在民心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起码在毕节市这一工程中所体现出现的效果不是那么明显,甚至存在主体模糊的问题。地方政府又是投资人方代表,又是投资的操作者,同时又充当项目的监督管理者,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其本身的科学性就很难保证,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结果难免会出现管理上的失位和缺失,把行政属性强加到具有市场属性的工程身上,为权力的腐败创造了生存空间,正如朱征明厅长所言,权力腐败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民心工程是为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出现的称谓,它能够体现党和国家对普通老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与普遍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具有最广泛的受益群体,同时也决定了它的社会效应,办好了,可以为普通老百姓解决一项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困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温暖,凝聚人心,相反,非但不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反而会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给他们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同时也会在老百姓中滋生不满情绪,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增添不信任,如此一来民心工程倒真正成了吃力不讨好、花钱卖罪受的垃圾工程,相信是社会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我们有责任向那些参与民心工程的各方人士发出呼吁,一定要善待民心工程,珍惜参与民心工程的机会,真正为老百姓办贴心的事,把民心工程踏踏实实的办到老百姓脚下,办到老百姓眼前,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