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2
发新话题
打印

马英九执政一周年 回望与前瞻

马英九执政一周年 回望与前瞻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报道,马英九2009年5月20日就职满一年。马英九19日召开就职周年记者会,说明一年来的政绩及未来3年的方针,他坦承一年来两岸关系的突破最多。他说,“江陈会”所达成的多项协议,没有一个伤害到台湾,都是对台湾有利。不能因为大陆提出对我们有利的政策,就说对方有政治目的而拒绝,如此就会回到过去自闭的政策。马英九在记者会上表示,任何有利两岸经贸发展的事情都乐观其成。在未来的时间里,会与大陆展开“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对话。一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建立在诚意与善意的基础上,两岸在互动过程中所用的语言越来越接近,目标都是希望创造双赢。这一年马英九团队倍受考验,金融危机来袭、失业率升高、经济负增长……马英九的满意度随之一路下滑。5月17日民进党发动10万人上街“呛马”,一片怒骂声中,马英九的满意度反而上升。2009年5月17日、18日台湾《联合报》的民调显示,马英九的满意度升高至五成二,止跌回稳仅次于去年就职时的六成六,民众重拾对马个人领导能力的信任。更多的民众已经理智看待政治人物。

马英九就职周年记者会讲话全文

  

马英九

   

      去年从五二0就职到现在已经满一年了,金融海啸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对台湾的伤害很大,我们的失业率不断攀升,对外贸易不断下降,人民生活的痛苦,我个人感受良深。面对百年罕见的经济危机,政府提出了各种振兴经济的方案,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止跌的现象,但是回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曙光已经在望,因此,我们希望台湾能够一步一步走出谷底。身为国家领导人,我们一方面要有适应变局的能力跟准备,像这样的金融海啸,我们过去这段时间也提出一些对策,因此一旦有类似状况发生,我们要知道怎么来因应、解决,但是不能只是解决眼前的困难,还必须要对未来的发展有全盘的擘划。我们要想,20年、30年之后,台湾要怎么自处,其实有很多条件决定于我们现在所做的重大决定。

      台湾有一句俗话,「树头企乎在,呒惊树尾作风台」,换句话说,只要你有准备,则不必过度担心环境的变化。譬如说,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台湾的经济要怎么做,才能够在2、30年后还能在世界舞台上昂然立足?再说,我们两岸关系要怎么走,能够一方面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但是又能够达至两岸的和平与繁荣?又譬如说,我们要怎么样保育我们的环境,让下一代、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活得健康快乐?譬如说,我们要怎么样提升民主的质量以及人权的保障,让台湾不但成为我们台湾人的骄傲,也能够成为世界华人的典范?因此,我们在几个方面开始推动相关工作,第一、推动松绑重建、振兴台湾经济;第二、改善两岸关系、缔造台海和平;第三、改采活路外交、重返国际社会;第四、实施节能减碳、永续台湾环境;第五、强化社福体系、照顾弱势国民;第六、坚持正派清廉、建立廉能政府。  

    在这段时间,各位都知道,副总统、院长与我,我们3个人利用周末、甚至于非周末的时间密集下乡,去听取民众的意见,民众的抱怨最重要的就是失业问题。我们多次说明过,政府已经采取各种短期、长期方案,预计在今年内一共可以释出34万个工作机会。当然,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有的时候还是赶不上失业的攀升,不过,幸好从3月到4月,我们看到休无薪假的人已经从22万减到15万人,减少了7万人,差不多将近三分之一;第一次登记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也从2万8千降到2万1千,减少了7千人,差不多是四分之一;求供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大概有1.2个工作机会,最坏的时候,2月份大概只有0.4,现在是0.6,也开始回升。主计处最快要到这个月22号才会公布失业率,因此现在还不确定,但是院长已经说了,绝对不会超过百分之六,无论如何,我们相信情况应该在改善之中。但是我们也要提出警告,今年6、7月大学毕业生可能会带来新一波的失业潮,因此我们还要有准备,苦日子还要撑一段,但是到了今年下半年,第三季、第四季,我们相信情况会有比较显著的改善。 
 
    其次,我们看到包括昨天在内的五一七游行,许多人关心主权的问题,但是我一再地强调,我们看主权问题不要只是从抽象和感性的层面来看,要看看到底我们用什么样的指标来看主权的问题,我们跟大陆提出在中华民国宪法的架构下,实施「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维持台海现状,更把两岸的和解推广到国际关系。因此在过去一年的时间,我们跟大陆签了9个协议、1个共同声明,没有一个地方去呼应大陆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也没有接受他们版本的「一个中国」,很清楚的,我们有我们的立场。同样的,像叶金川署长到日内瓦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国家名称是「中华台北」,他个人的身份是卫生部长,他参加的身份是观察员,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想请问,我们应不应该参加?73%的民众都认为应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要坚持说,你不用中华民国、不用台湾邀请我,我就不去,就算给我「中华台北」,我也不去,这种态度理性吗?这种态度是爱台湾吗?这种态度是为了台湾的未来吗?我看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能够创造出这样的条件,让台湾参与睽违38年的世界卫生组织所举行的大会,可以说是第一次在离开联合国之后,还能够重返联合国的体系,我们真的要像叶署长所说,要珍惜这个机会。另外,我觉得我们的作法最重要的不是只喊爱台湾,不是只喊国家主权,要真正能够把它做出来,让大家看得到、让大家听得到,这个才是正办。  

    最近听到民众的心声,对教育问题反应非常多,其实这种声音从我们在竞选的时候开始就是这样,上任之后还是有许多人对于从大学教育的评鉴,到中小学教科书的课纲以及基测、学测这些问题,确实有许多的抱怨,再加上大学数量是不是过剩,教育资源的分配是不是平均,这都有很多的批评。我们不是没有改革,但似乎民众觉得我们的改革不够快,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有更大的努力。还听到一种声音,有人抱怨说中小学的教科书里面,到现在就台湾归属的问题上竟然模糊其词,这点我觉得倒是应该很清楚的告诉我们的下一代,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台湾是中华民国,这点非常的清楚,我们应该从历史、从宪法,把这一点讲得很清楚,不要有任何让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的问题来困扰我们的国民,我们绝对不能、任何人都不能为了政治问题而扭曲历史。
  
    还有一些声音,就是关于司法跟人权。司法一向是人民关心的问题,我们上任之后,很多人对我们有更高的期待,包括侦审的速度、审判的独立跟裁判的质量。凭良心讲,这十年来,这些方面,不论是检察系统跟法院都有很大的进步,人民的信任感也有提升,但是,还是有一些部分受到人民的诟病,包括:侦查和审判时间拖得长;检辩-就是检察官和律师-有时候不对等的情况仍然存在;还有,侦讯审判的质量仍然还有提升的空间。当然,我自己是学法律的,我常感觉到,有一些批评,跟民众不完全了解司法程序的性质有一些关系,但是也有一些民众批评是合乎事实的,这些都影响到当事人的权益,因此,我们对于法院、检察署的人力、经费是不是足够,是不是应该让他们在工作负荷不要过重的情况下,有更大改善质量跟效率的空间,有一些基本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快速的改革,譬如说,像制作侦讯笔录正确性的问题,应该尽快地加以解决,事实上,现代的科技已经提供解决的方案,同样的,我们希望在这一方面步伐能够更快。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4 11:20 编辑 ]

TOP

马英九就职周年记者会讲话全文(2)

 
    再来,就是有关贪腐的问题,最近爆发许多弊案,我也要求相关单位全力肃贪跟防贪。实际上,打造一个廉能政府,是我长期以来努力的目标,我在这里再次强调,我们绝对不会干预司法侦审的过程,我们既不会包庇,也不会陷害,而且我们认为肃贪只是事后的工作,更重要是防贪,把不愿贪、不必贪、不能贪、不敢贪的环境打造好,这个国家就自然会走上清廉的道路。尤其是政府领导人、各级领导人,都要能够以身作则、正派清廉。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说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要在上位的能够正派清廉,一定可以上行下效,风行草偃。

    最后我想谈一下,针对民众的期待,我们有哪些具体的改革方向。第一,要加速我们的经济改革以因应金融海潚、经济衰退之后大洗牌的未来,3个月前-2月21日,我也指示行政院对六大产业转型的方向,包括生物科技、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精致农业跟文化创意、绿色能源,这些行政院都有清楚的规划,好几个案子在院会都已经通过了,刘院长也会在他的记者会详细说明。第二,有人说,台湾因金融海啸受害相对来讲没有像欧美国家深,是因为国际化程度不够的结果,事实上,国际化还是要继续推动,尤其是人才,有全球视野人才方面的培育,甚至于引进,我们都应该有更大的布局。第三,经济成长动力,一方面增加量,一方面要提高质,也就是价值的提升应该是未来的重点,因此我们提出产业创新条例,鼓励产业创新,所以,我们在选举时候提出的目标,把台湾打造成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营运总部,这三个目标到现在都没有改变。第四、教育的改革,我们希望教育制度的改革结果能够支撑台湾对外的竞争力,所以我们的视野要更广阔,同样的,教育也是一种产业,它的国际化也刻不容缓。此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比现在更公平,对弱势的照顾要更彻底。我们也要让教育体系真正能够在社会当中扮演移风易俗、提高质量的角色。第五,我们要加速司法的革新,包括侦查、审判质量的提升、检辩地位的平等,然后,我们也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让检察和审判系统,能够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把司法的工作做好。第六,有关政府组织的改造和县市的合并。组织改造的目的是希望提高行政效率和综合的效果,提升台湾的竞争力,同样的,县市合并也是希望能够秉持一体适用、一视同仁的原则,能够参考区域计划的基本规范,把台湾的县市透过整合发挥更大的竞争力。最后,我要在这里宣布,后年就是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我已经请萧副总统来做相关的筹备工作,近期内会成立筹备委员会,在今年国庆之前把相关计划向社会作完整报告。

    再次感谢五院在过去一年的努力,尤其是行政和立法部门,让我们能够逐步面对困境、脱离因境,走出光明的前途,谢谢大家!

回望:马英九先生就职演说全文


(2008-05-20)


  
  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贵宾、各位侨胞、各位乡亲父老、各位电视机前与网路上的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一、二次政党轮替的历史意义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台湾人民投下了改变台湾未来的一票。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庆祝政党或个人的胜利,而是一起见证,台湾的民主已经跨越了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我们的民主走过了一段颠簸的道路,现在终于有机会迈向成熟的坦途。在过去这一段波折的岁月里,人民对政府的信赖跌到谷底,政治操作扭曲了社会的核心价值,人民失去了经济安全感,台湾的国际支持也受到空前的折损。值得庆幸的是,跟很多年轻的民主国家相比,我们民主成长的阵痛期并不算长,台湾人民却能展现日趋成熟的民主风范,在关键时刻,作出明确的抉择:人民选择政治清廉、经济开放、族群和谐、两岸和平与迎向未来。

  尤其重要的是,台湾人民一同找回了善良、正直、勤奋、诚信、包容、进取这一些传统的核心价值。这一段不平凡的民主成长经验,让我们获得了「台湾是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的赞誉,值得所有台湾人引以为傲。显然,中华民国已经成为一个受国际社会尊敬的民主国家。

  不过,我们不会以此自满。我们要进一步追求民主品质的提升与民主内涵的充实,让台湾大步迈向「优质的民主」:在宪政主义的原则下,人权获得保障、法治得到贯彻、司法独立而公正、公民社会得以蓬勃发展。台湾的民主将不会再有非法监听、选择性办案、以及政治干预媒体或选务机关的现象。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也是我们下一阶段民主改革的目标。

  在开票当天,全球有数亿的华人透过电视与网路的直播,密切关注选举的结果。因为台湾是全球唯一在中华文化土壤中,顺利完成二次政党轮替的民主范例,是全球华人寄以厚望的政治实验。如果这个政治实验能够成功,我们将为全球华人的民主发展作出史无前例的贡献,这是我们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

 

二、新时代的任务



  未来新政府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带领台湾勇敢地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巨变之中,新兴国家迅速崛起,我们必须快速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力,挽回过去流失的机会。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将是我们振兴经济必须克服的困难。但是,我们深信,只要我们的战略正确、决心坚定,我们一定能达成我们的预定目标。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3 11:07 编辑 ]

TOP

回望:马英九先生就职演说全文(3)

  台湾是一个海岛,开放则兴盛、闭锁则衰败,这是历史的铁律。所以我们要坚持开放、大幅松绑、释放民间的活力、发挥台湾的优势;我们要引导企业立足台湾、联结亚太、布局全球;我们要协助劳工适应快速的科技变迁与产业调整;我们还要用心培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养、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排除各种意识形态对教育的不当干扰。我们在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同时,一定要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保障与发展的机会,也一定要兼顾台湾与全球生态环境的永续经营。

  新政府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导正政治风气,恢复人民对政府的信赖。我们将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尊重人性、崇尚理性、保障多元、和解共生的环境。我们将促进族群以及新旧移民间的和谐,倡导政党良性竞争,并充分尊重媒体的监督与新闻自由。

  新政府将树立廉能政治的新典范,严格要求官员的清廉与效能,并重建政商互动规范,防范金权政治的污染。我希望每一位行使公权力的公仆,都要牢牢记住「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这一句着名的警语。我们将身体力行诚信政治,实践国民党「完全执政、完全负责」的政见。新政府所有的施政都要从全民福祉的高度出发,超越党派利益,贯彻行政中立。我们要让政府不再是拖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而是领导台湾进步的发动机。

  我坚信,中华民国总统最神圣的职责就是守护宪法。在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遵宪与行宪比修宪更重要。身为总统,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宪法的权威与彰显守宪的价值。我一定会以身作则,严守宪政分际,真正落实权责相符的宪政体制。我们一定要做到:政府全面依法行政,行政院依法对立法院负责,司法机关落实法治人权,考试院健全文官体制,监察院纠弹违法失职。现在是我们建立优良宪政传统的最好机会,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

  我们要让台湾成为国际社会中受人敬重的成员。我们将以「尊严、自主、务实、灵活」作为处理对外关系与争取国际空间的指导原则。中华民国将善尽她国际公民的责任,在维护自由经济秩序、禁止核子扩散、防制全球暖化、遏阻恐怖活动、以及加强人道援助等全球议题上,承担我们应负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贸易夥伴的经贸关系,全面融入东亚经济整合,并对东亚的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要强化与美国这一位安全盟友及贸易夥伴的合作关系;我们也要珍惜邦交国的情谊,信守相互的承诺;我们更要与所有理念相通的国家和衷共济,扩大合作。我们有防卫台湾安全的决心,将编列合理的国防预算,并采购必要的防卫性武器,以打造一支坚实的国防劲旅。追求两岸和平与维持区域稳定,是我们不变的目标。台湾未来一定要成为和平的缔造者,让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英九由衷的盼望,海峡两岸能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今天开始,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我们将以最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一九九二年,两岸曾经达成「一中各表」的共识,随后并完成多次协商,促成两岸关系顺利的发展。英九在此重申,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两岸走向双赢的起点,是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我们已经做好协商的准备。希望七月即将开始的周末包机直航与大陆观光客来台,能让两岸关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未来我们也将与大陆就台湾国际空间与两岸和平协议进行协商。台湾要安全、要繁荣、更要尊严!唯有台湾在国际上不被孤立,两岸关系才能够向前发展。我们注意到胡锦涛先生最近三次有关两岸关系的谈话,分别是三月二十六日与美国布希总统谈到「九二共识」、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提出「四个继续」、以及四月二十九日主张两岸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些观点都与我方的理念相当的一致。因此,英九愿意在此诚恳的呼吁:两岸不论在台湾海峡或国际社会,都应该和解休兵,并在国际组织及活动中相互协助、彼此尊重。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本应各尽所能,齐头并进,共同贡献国际社会,而非恶性竞争、虚耗资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华民族智慧之高,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英九坚信,两岸问题最终解决的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我们真诚关心大陆十三亿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国大陆能继续走向自由、民主与均富的大道,为两岸关系的长远和平发展,创造双赢的历史条件。

  最近四川发生大地震,灾情十分的惨重,台湾人民不分党派,都表达由衷的关切,并愿意提供即时的援助,希望救灾工作顺利,灾民安置与灾区重建早日完成。

  

三、台湾的传承与愿景



  从宣誓就职的这一刻开始,英九深知个人已经肩负二千三百万人民的付托,这是我一生最光荣的职务,也是我一生最重大的责任。英九虽然不是在台湾出生,但台湾是我成长的故乡,是我亲人埋骨的所在。我尤其感念台湾社会对我这样一个战后新移民的包容之义、栽培之恩与拥抱之情。我义无反顾,别无悬念,只有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四百多年来,台湾这块土地一直慷慨的接纳着先来后到的移民,滋养、庇护着我们,提供我们及后代子孙安身立命的空间,并以高峻的山峰、壮阔的大海,充实、淬砺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继承的种种历史文化,不但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延续,更得到扩充与创新,进而开创出丰盛多元的人文风景。

  中华民国也在台湾得到了新生。在我任内,我们将庆祝中华民国开国一百周年。这一个亚洲最早诞生的民主共和国,在大陆的时间只有三十八年,在台湾的岁月却将超过一甲子。在这将近六十年间,中华民国与台湾的命运已经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共同经历了艰难险阻与悲欢岁月,更在追求民主的曲折道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宪政理想,当年在中国大陆没有能够实现,但今天在台湾终于生根、开花、结果。

  面对台湾的未来,英九充满了信心。多年来我走遍台湾各个角落,在与各行各业的互动当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善良、正直、勤奋、诚信、包容、进取这一些传统的核心价值,不但洋溢在台湾人的生活言行,也早已深植在台湾人的本性里。这是台湾一切进步力量的泉源,也是「台湾精神」的真谛。

  盱衡时局,环顾东亚,台湾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珍贵的文化资产、深厚的人文素养、日渐成熟的民主、活力创新的企业、多元和谐的社会、活跃海内外的民间组织、遍布全球的爱乡侨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只要我们秉持「台湾精神」,善用我们的优势,并坚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施政原则,我们一定可以将台澎金马建设为举世称羡的乐土、我们引以为傲的美丽家园。

  台湾的振兴不只要靠政府的努力,更要靠人民的力量;需要借重民间的智慧、需要朝野协商合作、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积极的投入。各位亲爱的父老兄弟姊妹们,我们要从此刻开始,卷起袖子,立即行动,打造美丽家园,为子孙奠定百年盛世的基础。让我们心连心、手牵手,大家一起来奋斗! 最在,请大家跟我一起高呼: 台湾民主万岁! 中华民国万岁!

来源:「百灵社区」(2008年6月20日)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3 12:11 编辑 ]

TOP

马英九执政一周年功过评说(4)

马英九执政一周年功过评说


作者:王建民



马英九执政一周年功过评说匆匆之间,马英九上台执政一周年。尽管马英九执政表现不佳,经济形势恶化,民调满意度不高,民进党更是全力“呛马打马”,但就理性与客观讲,马英九的执政表现尚属稳健,一直努力兴利除弊,重建正义是非价值,效果将会逐步浮现。至少,马英九执政度过了最艰困的时期,形势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然而,岛内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态,有太多的挑战还在考验着马英九。

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局

马英九上台后,最大的功绩是,彻底扭转了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困局与潜伏的危机,让两岸关系回到一个理性与良性互动的轨道上来,台海不再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潜伏的危险地区。被认为处事柔弱的马英九,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并不犹寡断,而是明确果断提出了台湾与大陆“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特殊的地区关系”这一准确的定位。

这一法理与政治定位,在当今的台湾政坛是没有人敢于如此决断的,即使对改善两岸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连战、宋楚瑜也没有如此明确这样定位两岸关系,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有人能像马英九这样敢于否定李登辉“两国论”与陈水扁“一边一国论”而公开明确重新定位的,唯有马英九。就凭这一点,就马英九执政打“九十分”也不为过。

不仅如此,马英九上台,采取积极、务实、理性的两岸政策,让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实现了两岸良性互动,两岸高层往来与互动频繁,互信不断累积,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阶段。执政一个月之后,中断多年的两岸两会协商得以恢复,而且半年之内举行了二次“陈江会谈”,签署六项经济交流与合作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与两岸直接“三通”等逐步实现。第三次“陈江会谈”也在马英九执政一周年前夕召开,讨论定期航班、陆资进岛、金融合作与司法合作等四项重大议题进行协商,并签署相关协议。

可以说,马英九执政短短一年时间内,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积极变化,应给予高度肯定。与此相适应,在“两岸和解”与“外交休兵”原则下,马英九在处理涉外关系方面也十分克制与低调,使得两岸在国际上的矛盾与冲突有所降低,为双方解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创造了条件。


致力改善经济问题有待努力

经济问题是马英九上台之后面对的最大挑战,也是考验其执政力的标志之一。然而,上台之初的马英九,时运不佳,很快就遇到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对台湾经济与物价造成很大冲击,马当局不得不在全局考虑下被迫调高油气价格,直接影响到普通大众的切身利益,自然引起民众不满与抱怨,也很快影响民众对马英九执政的评价。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合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海啸,重挫台湾经济。台湾股市持续大跌,一年之间市值跌了近一半,直到日前才开始回升,股民损失惨重,抱怨声四起。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实体经济面,台湾经济逐渐陷入衰退,连续数个月出现负增长,全年呈现零增长,预计今年出现负增长;失业率迅速上升,而且屡创新高,失业人口突破六十三万大关。

尽管马英九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求市措施与振兴经济方案,但效果有限,难以敌挡凶猛的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经济形势的逆转,让马英九提出的“六三三”经济发展目标这一重大选举承诺落空,未来也难以兑现,经济问题成为马英九民调直落的关键。

尽管经济困境“非马之罪”,全球经济均陷于困难之中,欧美日发达国家也不能例外,何况高度外向的小型经济体台湾如何能抵挡这波金融风暴?但作为执政者,马英九却要承担责任,要为经济困局负责。但对马的经济施政打“六十分”还是恰当的。

就客观而言,马英九当局应对金融危机还是有所建树的,首创发放消费券之举,起到了刺激消费、稳定经济的作用。尤其是开放两岸直接“三通”与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在相当程度上稳住了台湾经济的下滑趋势,日前又通过经济建设重大预算案,一系列财经政策措施开始付诸实施,台湾经济度过了最危机的时刻,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民众的满意度也开始跟着回升。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3 12:32 编辑 ]

TOP

马英九执政一周年功过评说(5)

“除弊”尚显不力

“兴利除弊”是新当选台湾领导人的基本责任。马英九上台执政后,面临民进党八年乱政留下的滥摊子,问题堆积如山。尤其是扁家弊案接连爆发,涉及达数十亿元的洗钱案越滚越大,牵涉的人越来越多,安全件越来越复杂。随后又爆发军中严重的买官司系列弊案,让外界更为大叹陈水扁八年执政给台湾留下多么深刻的贪腐执政教训。

然而,马英九当局在处理弊案问题尤其是扁家弊案问题上,尽管揭露了许多案外案与诸多大案,也将陈水扁收押看守所,但除弊的过程、做法与速度,远远不能让外界满意。一年内,扁案还在侦察之中,还没有被判刑,涉案的陈致中夫妇一直没有收押,甚至还没有人真正坐牢,嫌疑犯黄芳颜还逃避海外,争议甚大的检察长陈聪明还在掌控检察院,严重影响办案。这一切,都引起民众的无奈与不满。

当然,马英九严格遵守法纪,不干涉司法,不介入司法,因此无法直接处理弊案。尽管马英九不久前提出三个月要有“萧贪”结果,但依目前形势观察并不乐观。扁案后续问题仍然十分复杂,可能会陷入慢长的司法程序之中。

其实,除弊,不只是萧贪,查扁案,还有许多需要拨乱反正的地方,有许多问题都需要正视与处理。尤其是陈水扁执政期间,台湾进入民主政治体制下的“人治时代”,法律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民主形象受到很大伤害,陈水扁不遵守宪法与法律,公然违法要推翻现行宪法,台湾入一个极权时代。

马英九执政后,则处处依法行使,依法办事,不干预司法,不介入政商关系,为台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但台湾要重建一个新的社会,重构民主社会,完善法制,重塑台湾社会的正义是非价值,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不是马英九一身作则,或短期内所能实现的,需要全社会的反思,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政治和解受挫

马英九是一个理性的统治者,一直力图实现蓝绿和解,并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上台之初,马英九在人事安排与布局上力争任用绿色人物,但却惹来很多争议与反弹。任用台联党前“立法委员”赖幸媛出任“陆委会”主任,引起党内很大争议,重挫国民党胜选后的团结士气。马英九在提名检察委员与考试委员名单问题上,马英九原本推荐多名具绿色背景的人物,结果未能在国民党占绝对优势的“立法院”过关,重挫马英九的蓝绿和解政策。

尤其是在处理与民进党的关系问题上,马英九以低姿态应对,多次提出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会面,共商大事,但蔡英文则以种种理由予以拒绝,让外界一直关注的“双英会”至今未能实现。结果,马英九期盼的蓝绿和解无法实现,反而在民进党高举“打马反中”旗帜下,蓝绿关系依然严重对立,没有任何和解的迹象。但这并没有影响马英九企图寻求族群和解、蓝绿和解的努力。

马英九上台后,协调有关部门,继续支持“228事件纪念基金会”运作,决定由“行政院”向“立法院”申请解决被“冻结”的基金会财政预算,并指示有关部门未来每年编列三亿元新台币预算,以展示受难者及家属的关怀,弥合族群裂痕。可以说,蓝绿和解,政治和解,马英九不仅在任期第一年无法解决,而且在未来三年来也无法解决,这是台湾政治发展的顽疾,但仍不会阻碍马英九的政治努力。

挑战还在后面

经济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性的挑战。尽管目前台湾经济正在逐渐走出困境,但前景仍然不够明朗,总体呈现低增长态势,特别是制约台湾经济的政治与环保问题,不是马英九执政所能改变的。马英九要实现他的“六三三”选举承诺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必将成为民进党攻击的重大把柄。其中,马英九提出“节能减碳”方针,重新检讨“非核家园”,要发展核能发电,可能会面临“反核”势力与民进党的强大压力,甚至会引发新的冲突。

岛内民众对廉政建设、政治改革、司法改革、教育改革等抱有很大的期待,马英九当局必须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否则可能仍会让人民失望与不满。其中,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马英九急于兑现“三都十五县”的竞选承诺,经过努力日前“立法院”通过“地方制度法”,行政部门考虑率先推动台中县中合并升格直辖市,引起泛绿执政县市的不满,也积极争取合并升格。这一问题若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政治后遗症,而且影响非常深远,马当局不能不有更为周全的考虑与准备。

同时,在党政体制方面,马英九是否竞选或出任党主席,又是一个敏感而影响全局的政治决定。马英九如何回应曾经反对党政一体的立场,兼任党主席固然有利顺利施政,但责任更大,不仅牵涉党内与执政团队的权力布局,而且给了在野党打马的新借口。

目前面临的首要挑战则是年底的县市长选举。这是马执政后第一个重要选举,若不能保住现有执政县市或输了台北县,将对马英九是一大打击。如何打好年底这场选战,是马英九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尽管马英九在两岸关系方面的做法与政绩显著,应给予高度肯定,但两岸关系的敏感性与复杂性,随时都会出现意外的情况,影响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如何进行危机处理,实现两岸关系的稳步发展,是需要有所准备的。

文章来源:「华夏经纬网」(2009年4月30日,作者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3 12:36 编辑 ]

TOP

马英九执政一周年的新棋局

马英九执政一周年的新棋局


作者:安替



5月20日,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高票当选后执政一周年的纪念日。台湾各媒体、民调单位都对过去一年中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进行评价打分,虽然各机构政治倾向不同,但基本上都认为,马英九执政这一年,两岸加快了接近的速度。国民党认为这是为台湾打开了从经济到国际参与的活路,而民进党却认为这样是过度“亲中”,于是在5月17日举行数十万人参加的台北高雄两地游行和静坐,抗议马政府“卖台”。但国际上美欧日等大国,普遍为过去这一年两岸关系无任何波折而感到欣慰,这也应验了马英九不会做“麻烦制造者”的誓言。

  从蒋介石的“一定要反攻大陆”,到蒋经国时代应变中美复交,从李登辉“戒急用忍”、“两国论”,到陈水扁的“四不一没有”以及后来的“台湾正名”,再到马英九今天的“国土两岸迈向和平繁荣”,台湾历届政府的大陆政策,已然是岛内最大的政治。从政治现实上来看,台湾大陆政策的效果之好坏,完全要看它是否能让台湾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获益。作为一个人口只有2300万的政治实体,伴邻十数亿人口的大陆,台湾可能比任何地区都能深刻理解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本质。不能处理妥当两岸关系以适应国际政治现实,台湾是无法保证自身繁荣和稳定的。

  1978年12月,获知北京即将和美国复交,蒋经国认为台湾从朝鲜战争开始获得的“冷战红利”——美国的保护——行将消失,因为如果中美走近甚至形成盟友关系,台湾将失去战略棋子的价值。他迅速开始推行从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同时在华盛顿游说,一直强调这样的论述:美国必须继续保护“民主的台湾”。也的确正是因为对这个论述的认同,美国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蒋经国此决定,虽让国民党后来在2000年失去政权八年,但岛内的民主制度,一直是台湾在美国人眼中的战略价值所在。

  李登辉之所以抛出“两国论”和“戒急用忍”方略,让两岸经济交流减速的同时让政治交流急冻,也是出于对“中国崩溃论”的认同。“中国崩溃论”在1990年代的西方是很主流的对华未来判断。在美日都有留学经历的李登辉认为,既然在不远的将来大陆会有政治经济崩溃的灾难前景,那么台湾只有保持和大陆的距离,才是明哲保身的长久之计。现在看来,极具“战略意识”的李登辉,做了不小的误判。

  陈水扁则完全不具备国际思维。在他任内,大陆因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力迅速成长,甚至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被英美政客认为已具备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鉴于美国对华的“战略围堵”已在政治上失效,布什政府后期开始转而奉行对华“接触对话”政策,于是类似1978年的国际政治环境巨变已经发生。加上陈水扁在不断制造麻烦,民进党时代的台湾开始成为美国的战略负担。而台湾也在这八年中迅速被国际社会孤立,失去了之前的“制度红利”。

  在美国现总统奥巴马的母校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国际法博士学位的马英九,深谙国际政治现实。他认为,既然大陆崛起不可避免,既然台湾最好的朋友美国和日本都必须对对华政策进行大的调整,台湾能够进行的政治选择就不再是“应不应该推动两岸交流”,而是“如何加快推动两岸交流”,以及“如何在两岸迅速融合的现实下继续保持台湾的相对主体性”。在如今的国际政治局势下,加速两岸交流是台湾最大的政治。台湾只能,而且必须迅速适应一个和大陆全面融合的未来。

  这是马英九在推动两岸关系时做出判断的起点。

  在台湾主体性问题上,马英九采取“灵活”、“模糊”、“搁置”的现实态度,接受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参与国际活动,认为两岸对“一个中国”是什么,可以各自表述,把“台湾是什么”的问题交给未来的台湾人民解决。虽然当两岸交流加速之后,台湾对大陆依赖更加严重,但马英九判定,两岸共荣后战争理由的缺乏,加上两岸制度的根本不同,也为任何一方的“急统”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在能见到的未来,他认为“和平红利”加上已有的“制度红利”,只会造福台湾,保护台湾的安全。

  迄今为止,在野的民进党很好地“利用”了马英九进行“演出”。作为反对党,民进党一味进行非理性的“反中”抗议,这倒是在“帮助”马英九政府在和北京谈判的时候有足够好的要价;另一方面,因为实在无法提出理性的两岸政策,民进党有成为长期在野反对党的可能,不会撼动马英九和国民党的政权基础。

  但马英九的问题在于,虽然他有其战略判断,但执行起来,还是需要国民党以及执政团队在细节上配合,也需要有和他一样优秀的接班人。这也是他即将揽任国民党主席的原因之一。在如今的台湾,当两岸官员喝酒庆祝合作成功的时候,蓝绿两党却可能大打出手;两党党部的心理距离,竟然超过了台北到北京的距离。

  台湾是中国最大也是最后一个未统一之地。马英九师从蒋经国,以哈佛所学及此后的从政经验,为今天的台湾定下一出新棋局,但其执政最终对中国的统一之势能起到何种作用,可能将是我们这代人能看到的最精彩的政治故事。而这一年,才只是开始。(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2009年5月21日)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3 13:02 编辑 ]

TOP

震海听风录:北京是否应与民进党对话?

震海听风录:北京是否应与民进党对话?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上任一年来三次陈江会先后举行,两岸在经贸、人员往来和金融合作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两岸关系大幅回暖。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家泉,台湾海基会前秘书长邱进益做客《听风录》,探讨海岸官方未来三年在马英九剩余任期内,如何确保两岸关系不可逆转,以及两岸关系的长远目标和走向。凤凰卫视5月20日《震海听风录》进行解说,以下为文字实录。

邱震海:欢迎收看《震海听风录》。5月20号是马英九上任一周年的日子,我们知道一年来两岸关系大幅趋缓。但马英九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但来自于绿营,而且部分也来自于蓝营的内部。不但来自外界对马英九的期望,同时也来自马英九自身还无法超越的一些障碍,我们先看一个短片。

北京是否应与民进党对话?

解说:今年5月20号是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上任届满周年,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两岸在经贸关系上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有舆论对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的作为评价很高,认为这是两岸关系不可多得的机遇。但也有蓝营人士指出,马英九至今仍然没有明确承认一个中国,是向台湾绿营势力妥协。还有评论认为,马英九在处理棘手的政治和军事议题方面仍然面临着艰巨挑战。

不久前马英九在接受新加坡媒体专访时表示,他如果能在2010年连任,不排除将涉及政治议题。但12号马英九接受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又表示,《两岸和平协议》只涉及台湾的安全问题,而不涉及台湾的前途。所谓台湾的前途就是统一与否,他在任内不会触及这一问题。

事实上早在去年底胡锦涛就已提出建议,两岸可就国家统一前的特殊阶段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在未来三年,马英九的剩余任期之内,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马英九一旦连任,两岸关系的目标和走向又会怎样?这也许成为5·20马英九上任周年之际,两岸有识之士应当共同思考的问题。

邱震海:好,有关这个问题,我们在北京现场,先请出北京的专家李家泉先生。你好,李先生。

李家泉:你好。

邱震海:我记得不久以前你在我的节目当中曾经说过,你说你对于马英九上任一年来的整个表现基本上是满意的,这种观点可能是部分有别于北京,或者甚至台北蓝营一些专家的观点。现在好的地方我们先不说了,我们大家都感到过去一年两岸关系大幅趋缓。那么如果说在过去一年当中,我们要挑鼻子挑眼,看看两岸关系当中,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隐患,你认为这些不足和隐患主要在哪里?

李家泉(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这个上一次关于他,对马英九他这个基本面我还是肯定的。如果要再回顾很简单的概括一下。

过去一年两岸关系有何隐忧?

李家泉:马英九现在上台以后,两岸关系就出现了一股暖流。另外一方面,应该讲,我感觉到也还有一些隐忧,或者是邱先生讲叫隐患。这个隐患是若隐若现的,但是也可以感觉得到。那么一个就是这个台独的势力,这个台独的势力,在很多场面,在很多方面让我们引起担忧。

北京是否应与民进党对话?

台独势力依然嚣张

李家泉:例如说现在陈水扁已经下台了,坐牢了,蔡英文上台了。但是我感觉他这个问题也还是存在,你比如说基本上我的看法,要给它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说扁归蔡随,逢中必反,逢马必反。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4 10:09 编辑 ]

TOP

震海听风录:北京是否应与民进党对话?(2)

民进党:扁规蔡随逢马必反

李家泉:那就是上一次,扁归蔡随,逢中必反,逢马必反,这种场面有时候弄的很紧张。

邱震海:对,台湾内部的情况我们知道其实在过去一年当中,李先生,其实从部分的北京人士或者说部分的深蓝色人士就对马英九非常不满,认为马英九向绿营妥协过多。但其实即使这样的话,就像你刚才说的,绿营方面对他也不叫好,很多的台独势力依然在甚嚣尘上,包括“5·17”的反马、呛马的一个大游行。你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马英九夹缝求生左右为难

邱震海:是马英九这一年里面两面不讨好,他做得,在两面之间都做得不够好,还是有更为深层的其他原因?

李家泉:我觉得马英九他有他的困境,有他的困难,我觉得我还抱有一种同情和理解。一个是外部的,外部主要是民进党。

北京是否应与民进党对话?

对马英九困境应予理解

李家泉:民进党说实在,刚才已经讲到了,逢马必反,呛马这次“5·17”大游行,就是呛马保台,声音,呼声很高的。另外就是国民党内部也有一些不协调的地方。

北京是否应与民进党对话?

国民党内部有诸多不协调

李家泉:我就感觉到,一个是感觉讲台独势力的影响。另外我若隐若现的也感觉到,它的内部也有点,用我的话来讲,就是独台,两个中国。

邱震海:好,我们先等一下,我们再请出在台北的,在台湾的邱进益先生。你好,邱先生。

邱进益:你好。

邱震海:你是非常资深的两岸问题专家,之前也是海基会的秘书长。那么刚才北京的专家李家泉先生提出了,虽然说两岸关系大幅趋暖,过去一年。但是还有很多台独,包括在国民党内部蓝营内部,还有协调不够的情况。你认同这一点吗?你认为未来,在过去一年当中,两岸关系有哪些隐患和不足?

邱进益(台湾海基会前秘书长):我想基本上来讲,因为台湾现在实行民主制度之后,至少现在有所谓台湾情结的人,至少民进党目前看起来只有30%到40%的选票,所以换句话说在两岸关系,马英九推动的时候,受民进党的制约,就像刚才李先生讲的,有外在的因素。那么另外其实讲国民党的协调不够,其实也不能这么说。

马英九执政受绿营牵制

邱进益:只是深蓝的人士认为对于马英九的所谓“不统、不独、不武”,这个政策有一点点意见。诚如我过去常常讲的,“不统”如果改成“缓统”的话,可能双方面都比较容易接受。

深蓝人士对“三不”政策有意见

邱进益:但是“缓统”这样这个说法,在马英九如果是要当做选票考量的话,他恐怕有所顾虑。这就是引起了大陆上面对所谓有独立的隐忧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个检讨起来,其实是双边的因素,不光是台湾的因素。大陆的因素也蛮多,大陆的因素也蛮多是什么呢?主要就是双方面现在互信不足。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4 10:15 编辑 ]

TOP

震海听风录:北京是否应与民进党对话?(3)

两岸互信尚不足

邱进益:互信不足的关系呢,就不能够支持进一步的来解决两岸政治上、安全上和国际上很多的争议。然后尤其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因为大陆对于承认中华民国是有困难,那么这种状况之下。

大陆对承认“中华民国”有顾虑

邱进益:如果你不承认一个中华民国,现在只能说是互不否认的。但是就是在互不否认这样的状况之下,台湾所要求的国际空间,大陆也没有给一个整体性的思考来回复。

邱震海:邱先生我们注意到大陆国台办或者中台办的主任不久以前在会见江丙坤先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王毅先生他说经济为先,循序全面发展。第二句话说互信为重,逐步破解难题。作为台湾的角度来说,你怎么理解后面半句话?“互信为重,逐步破解难题”。

如何理解“逐步破解难题”?

邱进益:现在问题是什么呢?好像马先生跟大陆之间的共识就是八个字了,“先易后难,先经后政”。

邱震海:没错。

邱进益:就变成这样一个状况,其实我常常讲,所谓先经后政呢,这个政是指什么?大概是指比较大一点的范围了。其实我就想,任何的关于经济上的这种协议、妥协,没有一个政治背景跟政治意义在里头吗?所以很难切割的事情。你比方说最近两方面都有谈到互设机构的问题。那么互设机构好像看起来是解决签证、种种便利的问题。但是难道这不是一个政治议题吗?

互设办事处已涉政治议题

邱进益:这不是一个具有政治性质跟政治背景的一个议题吗?所以同样再来看,就是很难一定要把它切割成为所谓先经后政。但是在目前因为马先生基于选票上的考量,他的第一任,任内之中,看起来好像只是对经济的问题希望能够早一点解决,而政治的问题可能后一步再来谈,我觉得在大陆方面恐怕也是这样的一个看法。

邱震海:对,关键问题是这样的策略在长期会不会有所成效?刚才邱进益先生告诉我们“先易后难,先经后政”,表面上是北京和马英九先生之间,可能一种非正式的共识。关键问题这种共识在未来马英九先生的任期,至少是首任任期还只有三年的情况下,未来到底如何解决这个,在两岸之间一方面是急不得,但另一方面又是等不得,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不要走开,广告之后马上为你讨论。

邱震海:好,欢迎回来。马英九任期到今天为止已经整整一年了,未来还有,如果他第一任期的话,还有三年时间。那么我们注意到在过去一年里,当然我们都知道两岸关系大幅趋缓,但与此同时两岸关系还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矛盾,就是一方面是急不得,但另一方面又是等不得。刚才邱进益先生告诉我们,在先易后难,先经后政之间这个政治如何来解决,两岸之间还需要有许多磨合的空间。有关这一问题我们继续请出两位嘉宾,二位好。

邱进益:主持人好。

邱震海:首先我想看看李先生,看看对于刚才邱先生的观点有些什么意见?

李家泉:我说我刚才讲,就是两岸,针对两岸,就是我从大略的角度来看台湾,应该讲是两岸的互信基础比较差。那么两岸的互信首先是思想上要互相信任。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4 10:19 编辑 ]

TOP

震海听风录:北京是否应与民进党对话?(4)

两岸互信基础较差

李家泉:我现在就我这个角度,以及我其他在大陆的一些学者朋友,我就感觉到这个互信基础为什么有好多不放心?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我记得历史上三次“去中国化”,这个历史上三次“去中国化”是影响两岸互信,特别是影响大陆对民进党,或者是对国民党,主要是对民进党,这个缺乏互信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

邱震海:李先生,关键问题现在已经不是民进党时代了,现在是国民党马英九时代,你怎么看?

李家泉:马英九是这样子,马英九现在他受民进党的牵制。你像现在这次“5·17”大游行,那些提法不都是针对马英九的,呛马保台嘛。

邱震海:好,台湾的邱先生,谈谈你的观点。李先生认为马英九虽然说他也是有中华情结,但他受绿营的牵制,在这方面?

马英九受民进党牵制

李家泉:马英九现在最大的顾虑其实还是民进党,我感觉。

邱进益:邱先生,我觉得李先生的观点,其实是三次,都是表示对民进党的不信任。这个当然因为过去历史的关系,(其来有之音对)了。但是问题你现在目前我们很客观的来分析一下,尽管“51·7”呛马的活动,现在民进党经过立法委员跟总统大选的败选之后,坦白讲,在2010年重新执政的机会不大,这个我讲很客观的来讲。

民进党2012年重新执政机会不大

邱进益:加上在2012年之前,两岸透过所谓陆海航运跟互相投资银行、证券、保险这种切合的,盘根错节的这种关系,坦白讲是很难逆转的。

2012年前两岸经贸关系不会逆转

邱进益:而这个其中种种的安排,会经过立法院来把它通过成为一个法律。所以如果民进党不在立法院取得多数的话,这些都不可以逆转。所以大陆对于民进党不信任,就可以了解。但是说因为马英九受民进党的牵制,因此所有一切东西都可以一夜之间可以逆转,我觉得不是这样子一个想法。那么大陆跟民进党之间之所以不信任,从中我还有一段秘密的故事。

大陆不信任民进党秘闻

邱进益:过去几年来,我曾经跟大陆跟台北之间,跑过很多次。也希望大陆能够恢复跟民进党的来往,那么大陆提出的条件是什么?说民进党有一个《台独党纲》。

大陆:民进党须放弃台独党纲

邱进益:如果不放弃,我根本不可能跟他接触。那么后来我就告诉民进党的朋友,我说你这个《台独党纲》可不可以放弃呢?他们说《台独党纲》早已经被《台湾前途决议文》所替代,所以《台独党纲》只是摆在那里的神主牌,而没有实际意义。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5-24 10:29 编辑 ]

TOP

 14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