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孙立坚:再造世界经济格局“标准”

孙立坚:再造世界经济格局“标准”

孙立坚:再造世界经济格局“标准”2009年04月10日来源:新世纪周刊 作者:孙立坚   
    这次全球金融大海啸引发了人们对危机成因的深度反思:

    首先,美国金融创新能力的滥用,让广大“在过于复杂的投资技术面前表现出单纯和无力”的国内大众和海外投资者,完全失去了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威力和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充分信任。  


    其次,美国推行的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在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下将世界经济失衡的格局越推越深。尤其是当1999年美国技术创新引领世界经济的强国战略受阻后,美国的金融创新的急速发展又回笼了大量国际资本,而没有出现因为IT泡沫崩溃所带来的美国经济深度衰退,从而滋生和加大了美国大众透支的消费模式、金融创新滥用带来的泡沫以及不断膨胀的美元债务。于是,在缺乏国际共同监管和政策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失衡格局所隐藏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将是迟早的事情。

    第三,从技术创新泡沫的产生、破灭到金融创新泡沫的产生和破灭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政府的“强国”战略贯穿始终,甚至不惜牺牲他国的利益。正是靠着这种大力又大胆的扶持市场的政策(比如住房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甚至军事政策等),美国今天已经站上世界产业链上最能创造财富的两大高端位置:一是产品设计和研发所带来的“品牌”和“标准”创造的高端优势;二是财富汇集和管理所带来的“定价”和“风险控制”服务的高端优势。“创造”就意味着世界各国因为后期要购买无法选择的生产投入“资源”而可能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来支付美国开出的“天价”;“控制”则暗含着在美国利益至上的前提条件下,美国政府会通过维护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来“左右”世界财富的价值。

    于是,从上述这些深刻的反思中,人们自然会对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提出很多不满的抱怨和探索新的治国道路:

    首先大家都会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全球化意义究竟何在?按照美国倡导的理念来解释的话,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得益最大,那么,为什么在全球化环境中爆发的危机,总是发展中国家受害最深。这次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对美国自身的影响远远小于其他国家在危机爆发中所受到的冲击。具体而言,我们没有看到美国出现因为大量资本的外逃而让美国经济陷入一种不可收拾的衰退境地,相反,韩国、俄罗斯和东欧等国——这些接受“华盛顿共识”的优等生反而因为国外资本利用自己开放的金融环境而大举撤出,造成自身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其次,人们会探索摆脱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所造成的今天世界经济衰退的解脱之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美国“标准”和“市场”的依赖,已经使得美元的网络效应在全世界广泛铺开,而且错综复杂,互相之间密不可分。今天世界经济突然要想和美国模式“分道扬镳”,困难不可小视。最近,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正在开始进行有条不紊的展开,也是我们国家从单纯的贸易治国战略向高端的服务治国战略转型的一个具体方案。我们虽然不能过于期待它能够使中国经济立刻就能走出一条新的模式,但是,它的战略意义和胆识却远远超过了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所留出的有限的运作空间。

    第三,中国政府应该注意什么?当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对美国依赖的程度和探索自己与美国“错位发展”道路的时候,中国政府反而更应该注意美国的发展战略和中美关系的协调。如果下次还是美国再次创造新的“品牌”和“标准”,而且利用他们又给大众带来更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那么,我们的自主创新所支撑的“错位发展”战略,能否伴随人民币的国际化,接近美国所占据的两个高端优势,就将影响到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果从时间、成本和需求等因素上看,短时间我们没有把握做到立刻赶超,那么,我们就要十分注意美国制定标准的动向,比如,新能源、废气排放标准设定等,因为如果我们不注意伴随这种标准变化的商业动向和市场动向,相反,只管自己对原油、铁矿石等工业投入要素加大战略储备,并满足于现有的工业大生产模式,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因为美国主导的“标准”改变而使得我们的产品大量过剩,失去竞争力和财富创造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新能源产业的振兴计划可能要比房地产的振兴计划意义更为深远。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TOP

“输血型”的复苏还没有转变成“造血型”的增长

“输血型”的复苏还没有转变成“造血型”的增长----《转贴》



作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

         


    今天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回暖的现象,这确实给海内外市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甚至有不少海外学者都认为,世界经济正在告别由于流动性恐慌所带来的市场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投资信心十分低迷,消费动力严重不足的“通缩”状态。当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从2007年3月第一阶段的金融机构债务危机,2008年8月演变成信用基础完全崩溃的第二阶段流动性危机后,各国政府都在通过积极的政策干预和资金注入的方法,来避免这场在世界经济失衡格局下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本国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冲击作用和由此带来的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中国政府的救市力度尤其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三月份当全球还没有完全摆脱流动性恐慌的状态下,中国银行业的信贷增长规模确实显示出资金已经开始流向实体经济部门的迹象,中国企业的发电量回升,制造业信心指数的反弹,贸易出口下降幅度的收窄,以及股市价格上涨所释放出来的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乐观预期及其财富效应可能带来的消费动力提高等救市效果,都在支撑人们对中国经济率先结束金融大海啸第二阶段的判断,以及显示出人们对未来第三阶段中国经济全面调整和复苏的期待与信心。这次广交会海外企业的踊跃参加现象,也在说明海外市场期待中国经济的复苏能够给他们国家尽早地结束流动性恐慌阶段带去增加信心的“中国商机”。
    但是,在目前一些乐观的数据面前,我们还是想提醒大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毕竟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主要是体现在“商品走出去”的战略上,今天,我们经济的复苏效果更多的还是出现在投资型的“消费领域”,也就是集中在以前“投资不足” 的内地和农村,因为中国经济还存在这种增量的空间,所以,我们的救市效果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宏观层面上会显得异常明显。但问题是这种政府主导“输血型”复苏,如果导致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对经济形势过于“乐观”的判断,因而因循守旧,放慢了危机需要他们去加快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中的结构调整速度,那么,今后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由此引起的金融体系整体资产质量的下降,会吞噬掉中国政府今天为挽救经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医疗、教育、住房、环保、失业、养老等“惠民生”制度的改革也可能因为“绩效没有生产性投资那么明显”为由,而无法实质性地推进。从而,在社会结构上就无法根本扭转中国外向型增长的内生模式(这种内生动力用对外依存度的测算也是无法衡量的)——这必然会造成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和全球化利益分配格局中永远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尤其是今天一旦政府输血型的干预政策放缓后,中国经济靠市场自身的造血功能来进一步恢复的可能性就会显得十分脆弱,经济持续震荡的格局在欧美市场还没有企稳的情况下也就难以避免。

    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政府输血所带来的经济指标暂时回暖的现状,也不要对流动性危机所造成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继续衰竭的个别指标所气馁。为此,政府在给实体经济输血的同时,更应该为培养市场造血功能的早日复苏,创造更多制度上的有利条件。最近,去电视台做了一些有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谈话节目,从中自己切身的感受到我们的方法还不多,底气还不足。虽然,社会上上下下都认识到危机中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复苏和社会和谐的问题,而且更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没有能够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上真正找到让市场造血功能复苏的“切入点”。

    其中第一个例子是关于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空间问题。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允许他们以高出银行商业贷款利率的几个百分点来进行借贷,但是据了解,这些贷款公司被定性为一般的“工商企业”,所以要承担较高的税负,而且,从银行部门中的再融资利率也不能够享受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只能够和工商企业一样的高额贷款利率来融资,于是,这些小额贷款公司的商业利润平均而言,只有7%左右,无法抗衡目前危机对中小企业贷款所带来的较高的信用风险。目前,有不少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开始出现了撤资的现象。国家注意到这个问题,希望小额贷款公司引进金融机构的大股东来降低金融风险以满足稳健性金融机构低成本的融资条件,但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经理们认为,这样一来自己干死干活的收益,可能大部分都得交给大股东,所以积极性不足。于是,本看似来非常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形式(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与不拿存款而使抗风险能力增强的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供给”相匹配),结果因为没有平衡好公司经理的积极性和政府所要求的公司经营稳健性之间利害关系,而无法推进。

    另一个例子同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业板问题。由于政府注意到很多国家失败的教训和我国主板市场发展的问题,因此,在目前先行先试的初级阶段,政府会加大筛选的力度,这样一来,由于上市公司的数目受到限制,市场流动性不足问题会非常显著,这就很容易造成市场价格高起高落,再加上目前没有重视机构投资者和创业家在这一市场的主导作用,因此,也就很有可能像其他国家发生过的状况一样,被一般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而扼杀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良好融资环境和私募基金以及风险投资部门所需要的正常退市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在担心中国式的创业板能走多远?)。于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中国现代化企业的培育在中国现有的扭曲的金融体系的环境中就无法实现。

    所以,中国经济今天需要的是尽快通过政府制度的创新和改革,让更多有活力的企业家提升他们自身的竞争力,找到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他们自身的利润成长来带动一大批劳动大军生活水平的改善,从而形成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市场自身的健康造血机制。这样才能迎来中国经济真正复苏的春天!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