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杨玉良校长主持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实录 等多篇

附:“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演讲全文(51)

附:“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演讲全文



你好。诸位下午好。我感到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到上海跟你们交谈,我要感谢复旦大学的杨校长,感谢他的款待和热情的欢迎。我还想感谢我们出色的大使洪博培,他是我们两国间深厚的纽带。我不知道他刚才说什么,但是希望他说得很好。我今天准备这样,先做一个开场白,我真正希望做的是回答在座的问题,不但回答在座的学生问题,同时还可以从网上得到一些问题,由在座的一些学生和洪博培大使代为提问。很抱歉,我的中文远不如你们的英文,所以我期待和你们的对话。这是我首次访问中国,我看到你们博大的国家,感到很兴奋。在上海这里,我们看到了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还有企业家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步入21世纪的迹象,让我感到赞叹。同时我也急切的要看到向我们展现中国古老的古迹,明天和后天我要到北京去看雄伟壮丽的故宫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城,这个国度既有丰富的历史,又有对未来憧憬的信念。

而我们两国的关系也是如此,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30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的篇章。

不过美国与这个国家的纽带可以追溯更久远的过去,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乔治-华盛顿组织了皇后号的下水仪式,这个船成功前往大清王朝,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希望中国开辟新的地平线,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历史洪流使我们两国关系向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而即使在最动荡的方向中,我们的两国人民打造深的,甚至有戏剧性的纽带,比如美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在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被击落后,当地人民对他们的款待,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罩着他们。

而参加二战的老兵仍然欢迎故地重游的美国老兵,他们在那里参战。40年前,我们两国间开启了又一种联系,两国关系开始解冻,通过乒乓球的比赛解冻关系。我们两国之间有着分歧,但是我们也有着共同的人性及有着共同的好奇,就像一位乒乓球运动员一样,那时的国家就是一样,但是这个小小的开头带来了《上海公报》的问世,最终还带来了美中在1979年建交。在其后的30年我们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79年美中贸易只有50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了4000亿美元。

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

在需求趋于平衡的过程中,这种贸易可以是更广阔的贸易。如今我们有着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为我们在当前重大的全球问题上建立伙伴关系打开了大门,这些问题包括经济复苏、洁净能源的开发、制止核武器扩散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在亚洲及全球各地促进和平和稳定,所有这些问题我明天与胡主席会谈时都会谈到。1979年的时候,我们两国人民的联系十分有限,如今当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好奇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的联系中都可以看到,在美国数量最多的留学生都来自中国。而在美国的学生中,学中文的人数增加了50%。我们两国有近200个友好城市,美中科学家在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发现领域进行合作,而我们两国人民都热爱篮球,姚明就是个例子。不过,此行中我不能观看上海鲨鱼队的比赛,有点遗憾。

那么我们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这并不是偶然的,中国使得亿万人民脱贫,而这种成就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而中国在全球问题中也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也目睹了我们经济的成长。中国有句古言,温故而知新。当然,我们过去30年中也遇到了挫折和挑战,我们的关系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没有分歧的。但是我们必须一定是对手这种想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我们两国的合作,美中两国都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安全。我们基于相互的利益、相互的尊重就能有成就。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18 06:52 编辑 ]

TOP

“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演讲全文(52)

不过,这种接触的成功要取决于我们要彼此了解,要能够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彼此进行了解。就像当年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所说的,我们作为人有着共同的向往,但是我们两国又不同。我认为我们两国每个国家都应该勾画出自己要走的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相对而言,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的文化受到来自许多不同国家移民的影响,而指导我们民主制度文件的影响,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向往,代表了一些核心的原则,就是所有的人生来平等,都有着基本的权利,而政府应当反映人们的意志,贸易应该是开放的,信息流通应当是自由的,而法律要保证这个公平。

当然,我们的国家历史也不是没有过困难的地方,从很多方面来讲,很多年以来,我们是通过斗争来促进这些原则或者是所有的人民能够享受到,为了缔造一个更完美的联合,我们也打过一个很痛苦的内战,把一部分我们被奴役的人口释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妇女有投票权,劳工有组织权,包括来自各地的移民能够全部被接受。即使他们被解放以后,非洲裔美国人也和美国人经过一些分开的、不平等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才争取到全面的平等权利,所有这些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核心原则的信念我们取得的进展,在最黑暗的风暴当中是作为我们的指南针。

这是为什么林肯在内战期间站起来说过,任何一个国家以自由、以所有人类平等的原则能够长久的存在,也就是为什么金博士在林肯纪念馆的前台站起来,说我们国家要必须真正的实现我们的信念。也就是为什么来自中国或者肯尼亚的移民能够到我们的家,也是为什么一个不到50年前以前在某些地方连投票都遇到困难的人,现在就能够做到那个国家的总统。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永远为了全世界各地的核心原则说话,我们不寻求把任何政治体制强制给任何国家,但是我们也不认为我们所支持的这些原则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这些表达自由、宗教崇拜自由、接触信息的机会、政治的参与,我们认为这些是普世的权利,应该是所有人民能够享受到,包括少数民族和宗教的族群,不管是在中国、美国和任何国家,对于普遍权利的尊敬,作为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开放态度的指导原则,我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我们对国际法的承诺和对未来的信念的原则。

所有这些都是你们知道关于美国的一些情况,我们有很多要从中国学习。我们看看这个伟大城市的各地,也看看这个房间,我就相信我们两国有很重要的共同点,也就是对未来的信念,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对现在的成就不能感到自满。虽然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你们也是充满信心展望未来,致力于下一代能够比这一代做的更好,除了你们不断增长的经济之外,我们很配合中国在科学和研究方面所投入的力量,包括建设的基础设施和使用的技术,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互联网技术最多的国家,这就是我们很高兴互联网是今天活动的一部分,这个国家也拥有最大的机动电话网络,对新的投资保持继续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新的投资,我也希望两国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但是更重要是看到年轻人你们的才能、你们的献身精神、你们的梦想在21世纪实现方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我说过很多次,我认为世界是互相连接的,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所建立的繁荣,我们所保护的环境,我们所追求的安全,所有这些都是共同的,而且是互相连接的,所以21世纪的实力不在零和游戏,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相反,我们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的强的、繁荣的、成功的成员。

再回到刚才的谚语,我们应该考虑过去。在大的国家合作的时候,就比互相碰撞会取得更多得好处,这就是人类在历史上不断吸取的教训。我认为我们合作应该是超越政府间的合作,应该是以人民为基础,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我们所从事的生意,我们送获得的知识,我们所进行的体育比赛,所有这些桥梁必须是年轻人共同合作建立起来,这就是我为什么非常高兴我们要大大的宣布我们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人数,要增加到10万人。这样交流就会表现出我们是愿意致力于加强两国人民的联系,而且我是绝对有信心。对美国来说,最好的大使、最好的使者就是年轻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很有才能,充满活力,对未来的历史还是很乐观的,这是我们合作的下一步,惠及两国和全世界。

今天可以吸收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不断地向前推进。非常感谢。现在欢迎各位提问题。(以上文字根据文字直播整理)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20 07:12 编辑 ]

TOP

复旦大学校长透露奥巴马想学中文赞其随和亲切(54)

复旦大学校长透露奥巴马想学中文赞其随和亲切



中新网11 月18 日电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上海青年交流活动的余韵17 日仍在沪上流传,16 日主持会议的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17 日上午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专访,畅谈与奥巴马接触和参与活动后的感受。

杨玉良认为,透过这样的短暂交流,奥巴马充分认识到了中国青年的能力,两国应当加强沟通和交流,特别是要注重对各自文化的了解与理解。作为大会的主持人,杨玉良在活动开始和结束后都与奥巴马有近距离接触。活动开始之前,他带着3 名学生在电梯口迎接奥巴马。在交谈中,奥巴马盛赞杨玉良和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并提出分别与他们合影,这出乎意料之举,在杨玉良看来展现了奥巴马的随和与亲和力。

活动结束后,杨玉良送奥巴马和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等乘电梯下楼,奥巴马轻松地问身边的人,自己在会场是否表现得体,奥巴马向杨玉良指指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称他们的孩子都在学中文,他还由衷感叹地说,“真希望和洪博培一样学中文”。

杨玉良表示,乘电梯下楼短短一分钟,但他感受到奥巴马对于中文和中国的重视,这应该也是奥巴马在演讲中提到将准备再派10 万人来中国学习的主要原因,此前在中国学习的美国人只有1 万多人,大大低于中国赴美留学生的数字。

对于奥巴马在演讲和答问时反复推销美国的价值观,杨玉良认为,青年们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以为都会全盘接受。他说,当晚活动结束后,看到网上还有不少人向奥巴马提问,其中不乏对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行为猛烈抨击。他相信,如果对话时间更长一点,肯定会有人提出类似更尖锐的问题,之前他是准备好现场会有激烈交锋的,但有交锋也正常,毕竟成长于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中美双方对于利弊判断的标准不同,这也再次提醒中国学界,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了解和理解。

杨玉良透露,此前作为中美两国的合作典范,复旦大学和耶鲁大学一直有良好的合作,今后将更加注重合作研究人文学科和艺术教育,他还设想双方能够合作研究未来20 年至30 年中美关系的发展问题。他预计,中美关系应该是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需要两国学者加深了解和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的美国研究中心是国家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也是国家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

作为美国研究中心的创始者,复旦已故校长谢希德教授为中美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 年,谢校长以其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在内地高校中首创美国研究中心,并亲任该中心主任。此后,她多次亲赴美国,带回了美国国会持续资助复旦美国研究的诺言,也带回了美国人民的友谊。20 年来,美国研究中心获得美国国会拨款资助近1000 万美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 年11 月18 日)

TOP

专访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活动主持人杨玉良(55)

专访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活动主持人杨玉良



新华网上海11 月16 日电 11 月16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进行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主持此次对话活动。在中美关系中,复旦大学有着特殊地位。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杨玉良教授说,百年复旦见证了中美两国关系,尤其是教育、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发展。近100 年前,两位耶鲁大学毕业生——李登辉先生(1873-1947,1913 年至1936 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和颜福庆先生,对复旦大学和复旦上海医学院的创立、发展与壮大投入了毕生心血。他们引进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美国一流大学的优良传统与制度,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启了两校长达一个世纪的合作篇章。

杨玉良说,复旦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关系,相当于是一个世纪的关系,“现在,除了一般的学生交流、教师交流以外,我们还专门有个复旦、耶鲁的教育中心,通过远程网络,我们的课程都可以共享。”

1985 年,复旦大学老校长谢希德先生创办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这是中国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20 多年来,为国家的外交决策、对美政策等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和参考意见。

杨玉良表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在对美国国会的研究、中美关系的研究、美国历史的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第二个外交轨道”,实际上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很多的促进作用。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总统里根、副总统切尼曾先后访问过复旦大学,并发表演讲。16 日,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进行对话,部分复旦师生也来到现场,与奥巴马“面对面”。

杨玉良对担任此次活动主持人感到很荣幸。他评价说:“这次是采用一种非常轻松的、没有任何障碍的town-hall-meeting 的方式来进行互动交流,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我相信,也期望,通过这次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访华,中美关系能够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今后取得更好的、更加健康的发展。”

出处: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2009 年11 月17 日)

(未完待续)

TOP

360°对话奥巴马(56)

360°对话奥巴马


——美国总统与中国青年学生对话侧记


作者:陶韡烁、冯玉乔



2009 年11 月16 日, 140 余位复旦同学有幸在上海科技馆近距离接触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这场前所未有的360°“Town Hall Talk”中,亲身经历的复旦的师生有哪些难忘的记忆,又发生了多少有趣的插曲呢?我们不妨也用不同的视角,360°地重新审视这场对话活动。



60°:忐忑的等待

很多同学在活动开始前的两三天,收到了本次活动的通知。这些幸运的同学在兴奋与期待中等待着16 日的到来。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冯玉乔同学告诉记者:“在活动前两三天,我就一直在琢磨,如果有幸向奥巴马总统提问题,我要问他什么。我想,这个问题既要传达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关切,同时又要能体现出复旦人的水平。”她准备了三个问题,最想问奥巴马总统的是他将采取什么措施推动两国关系向更积极、全面、合作的方向发展。和她一样,新闻系研究生马凌也对自己的问题酝酿了许久,她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她将问奥巴马“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中美两国的合作”。

而学习环境科学的赖文冲准备的问题与他的专业密切相关。他希望征询总统如何看待在碳排放问题上,中美两国可能采取的合作方式。此外,奥巴马政府会不会调整能源政策也是他关注的方向。

120°:候场

终于到了“奥巴马总统与中国青年面对面”的活动当天。早上8:30,复旦师生陆续在光华楼前登车,启程前往会场。此次活动的安保程序异常严格。所有人员都须核对身份证、学生证,手机、提包等杂物都不能带入会场,每个人都要经过如机场般严格的个人全面安检。考虑到听众的等待时间较长,主办方特别为所有听众准备了点心和饮料,并且在上海科技馆IMAX 巨幕影院中为大家播放一部3D 立体电影。不过,这部名为《深海猎奇》的影片,只有英文原声却没有中文字幕。“或许是让我们提前熟悉英语环境吧,为对话预热一下。”同学们相互打趣道。

12:00,听众开始陆续分区域进场。曾经来过科技馆参观的同学才发现,这次对话活动被安排在2001 年曾经召开过APEC 领导人非正式峰会的场地。如今,这里已被改建成一个能够容纳500 多人的360°圆形报告厅。

TOP

360°对话奥巴马(57)

180°:在“公共采访区”享受“奥运选手待遇”除了别具一格的场地,很多同学还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在圆形演讲大厅外,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设置了一个大约200 平米的媒体区,每一个进入会场的同学,都需要在媒体区绕行一圈,犹如奥运会的运动员通过公共采访区一样。在会场内,世界各大电视台和通讯社的记者也围满了演讲现场。许多记者站在通道围栏后,向学生大声提问。

很多同学笑称,这次享受了一把奥运会冠军的待遇。事实也正如同学们所说,在与奥巴马总统的交流活动前以及活动结束后,记者们都利用一切机会“冲”向中国的青年人,尤其是境外媒体的记者显得更为积极,仿佛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年轻人比美国总统更具采访价值。交流活动安排的这一细节,从一个方面展现了国家的进步和开放。从一定意义上说,与奥巴总统的对话,也是当代中国青年人面向世界的一次风采展示。

240°:奥巴马的握手

奥巴马总统的演讲以及和中国青年的对话十分精彩。而同样让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中国青年人难忘的,是奥巴马在演讲结束以后特地绕场一周,花了近15 分钟时间和前排的每一位中国青年人亲切握手话别。

作为一位以个人魅力著称的总统,奥巴马在中国也没忘记他一贯的作风,而中国学生也对他的风度和亲和力留下了深刻印象。“您比电视里看起来更有魅力”、“欢迎您再来中国”、“欢迎您带第一夫人和您的女儿一起来中国”……大家利用着难得的握手机会,向美
国总统传达了中国青年的善意。而奥巴马也用自己的行动向中国的未来领导者们表达了自己的诚意,表达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加深理解和信任、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的良好愿望。

300°:复旦提问者的感想社会学系06 级学生陈曦,在整场交流活动中得到了首个提问的机会。她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想可能是我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我坐在第一排的中间,我看到奥巴马总统的目光四周看了一圈,最后定格到我的位子上。”对于奥巴马的回答,陈曦还比较满意,她认为奥巴马体现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诚意。

管理学院07 级学生朱源天也幸运的被奥巴马点到。“可能是我的表情比较丰富,”朱源天兴奋地告诉记者,由于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美国总统,所以他有些紧张,在现场也较为拘谨。奥巴马在回答他的问题时提到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不能只追求物质享受,而要考虑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能够为社会贡献什么,朱源天觉得这对年轻人很有启示意义。

TOP

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文章集(59)

在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杨玉良


2009年9月19日



亲爱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在复旦大学104年的历程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我们隆重举行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作为复旦大学校长,我要对复旦大学校友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来自海内外校友会的与会代表表示诚挚欢迎,复旦大学不仅是复旦师生的校园,更是20余万复旦校友的家园!不过此时此刻,我更是复旦大学校友会首任会长,一个在复旦学习、工作了35年的复旦人,我的心情既振奋激动又诚惶诚恐,深感责任重大。

校友对于学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国外很多大学从成立之初就认识到校友的重要意义。例如,斯坦福大学建于1891年,是由Leland Stanford和他的家族用他的农场一起创办的私立大学。建校之初,便明确指出:“我们不要成为其他大学可怜的翻版,我们要成为先进的大学”。第二年即1892年,斯坦福大学校友会成立。正是遵循先进大学的宗旨,其校友会的任务是负责管理校友活动和为校友提供服务,为共同创建先进大学而努力。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建于1908年,是公立大学,其校友会成立于1918年。该校友会的宗旨是“帮助我们特有的母校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和增进大学和她的校友们的利益和福祉。此外,美国大学从领导层到普通师生都很重视校友工作。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校友和校友工作的重要性,将校友视为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力量。校友工作也逐渐从学校的战略边缘向中心工作转移,成为高校深入改革、重点加强、积极推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这样的情势下,我感到,未来的10年应该是复旦大学校友工作开展的重要时期。

下面,我谈谈对校友会工作的认识。

校友是学校声誉的重要载体。“校友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张名片。”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最终会反映在毕业的校友身上,体现在校友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上。目前在国内,毕业生质量已经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范畴。国际上,像泰晤士报的教育增刊,每年推出全球顶尖高校排行榜,有6个评价指标,其中之一就有雇主满意度评价,占总分比例10%。还有美国新闻(US News)的高校排行榜,以校友捐赠率作为一级指标,普林斯顿大学07、08连续两年因此超过哈佛大学排名第一,这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校友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准。

此外,优秀校友的成功事例在提高母校社会声誉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翻开美国大学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良好声誉是与学校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分不开的。哈佛大学培养了7位总统,耶鲁大学培养了5位总统,美国的这些名校还培养了大量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得主、政界要人、商业领袖,以及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社会精英。校友工作通过对这些杰出校友事迹的宣传和追踪,直接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校友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李登辉老校长曾经说过:“造就学生者为学校,而造就学校者则其学生。”校友资源对于学校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源库。秦绍德书记曾经总结过,校友资源是多方面的。一是“品牌”资源。宣传优秀校友,就是宣传复旦。二是育人资源。校友对在校的学生而言,既是学长,也是编外老师。校友们的社会阅历、成长历程和人生体验是学生的生动教材,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具有重要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三是智力资源。我们有很多校友活跃在科技、教育、文化各界,在学术上卓有成就,他们对于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引进等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每年有多位活跃在海内外的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校友受聘母校长江学者、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等职,许多校友应邀返回母校开设短期讲学、论坛和讲座,把国际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学术成果、管理理念带回母校,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四是信息资源和人脉资源。校友是母校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公共关系的直接对象,也是扩大复旦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媒介。每一位校友都是学校公共关系上的一个结点。五是物资资源。校友的财力、物力为母校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支持。像我们的经济学院大楼、管理学院综合楼、物理楼、新闻学院图书楼、学生活动中心都是我们的校友们襄助建造修缮的;在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向海外的拓展过程中,正是有了校友全程积极参与和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鼎立支持,才确保了美国年会和香港年会的顺利召开。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22 07:47 编辑 ]

TOP

在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60)

校友是学校联系社会的重要渠道。服务社会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向全国、服务地方,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已经成为复旦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的主要战略。为此,学校必须和社会保持广泛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信息,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近年来,广大的海内外校友和各地校友会,与社会的联系日趋密切,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对外窗口,为学校与地方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积极牵线搭桥。在服务校友、服务学校的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在这方面,复旦大学世联会发挥了很大作用。第九届无锡世联会期间,我们开始探索校友联谊、校地合作、服务社会的校友工作新模式,促成了无锡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的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第十届南昌世联会,这种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复旦服务地方新的通道,促成南昌市与复旦大学领导间多次互访,推动了南昌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全面合作协议的正式签订,落实多项合作项目的实施,不仅为江西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校友也是每一位校友自身发展的依靠。每一位校友在工作、生活、社交、发展中碰到困难时,校友会是你的坚强后盾,借着校友的网络,你们各位的事业发展一定会更加顺利,更加辉煌。

复旦大学爱国荣校的校友会传统深厚而久远,遍布海内外的复旦学子对于母校都有着深厚感情。1915年9月,复旦历史上的第一个校友会——复旦同学会在上海徐家汇的李公祠内成立。1923年,第一个海外同学会——“美洲同学会”在美国成立。1939年香港同学会成立。1946年,复旦大学校友会台湾分会成立。到1945年复旦校庆40周年时,全国共有同学会44处。而现在,复旦大学已有海内外校友会83个,其中,国内校友会65个,海外校友会18个。海内外校友会已成为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间联络与沟通的重要桥梁。各地校友会在加强联谊、服务校友和共谋发展的同时,也积极组织校友和社会各界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捐款出力,已经成为学校最可信赖和重要的依靠力量。在此,请允许我对多年来热心从事校友会事业,关心支持母校发展的复旦校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也恳请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校友会、支持校友会、情系校友会。

迄今复旦大学海内外共有83个校友会,可谓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历史悠久的地方校友会组织已经成为复旦大学校友工作的基石。近三年来,各地校友会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呈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良好形势。随着校友工作方式和内涵的不断深化,海内外校友会组织和广大的海内外校友纷纷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各种方式向母校表达了希望尽快成立复旦大学校友会的期望,呼声十分强烈。经过慎重考虑和积极筹备,学校决定成立专门的校友组织——复旦大学校友会。作为首任会长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唯恐自己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担当不起这个大任。但是,好在有83个海内外校友会坚实的发展基础,有20余万复旦校友的热情和才智,还有学校党委的坚定支持,我有信心有决心和广大校友一道,把我们自己的校友之家——复旦大学校友会建设好,发展好。

我理想中的校友会应该扮演两个重要的角色:一是桥梁。校友会应该是连接复旦大学与全世界复旦学子、复旦大学与海内外校友会、复旦大学与社会的桥梁。通过校友会,遍布世界的复旦学子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信息;海内外校友会与母校、各个校友会之间可以更加有效地沟通、交流;复旦大学可以更广泛的与社会联系,尽己所能为社会各个方面服务。二是校友之家。家是什么,是你疲惫时可以歇息的地方,是你快乐时可以与人分享的地方,是你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的地方。校友会就是27万复旦学子共同的家,这个家的大门永远向所有的复旦学子敞开,时刻关心支持广大校友,为各地校友提供的相互交流、继续学习的优良平台,成为促进校友事业发展、个人成长、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校友会事业才刚刚起步,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只要我们心中永不忘记出发时的远大理想,我们的事业就注定可以载入复旦大学、载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史册!

谢谢大家!

(連載中)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11-22 07:53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