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谢国忠和他的美元论

谢国忠和他的美元论

【作者简介】谢国忠,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路桥系。1987年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1990年同大学经济学博士。同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所参与的项目涉及拉美、南亚及东亚地区,并负责处理该银行于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电讯及电力发展项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亚太区经济学家。2006年9月辞去该职务。

目录
(1)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世界最大经济体(第1-第1楼)
(2)美国印钞刚开始 中国须积极自救(第2-第3楼)
(3)谢国忠:美元中兴(第4-6楼)

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世界最大经济体


作者:谢国忠



眼下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全球化时代世界领导者的权杖,一跃成为全球商品、服务和资本中心。催生的新的中国繁荣将会延续十年或更久,这个繁荣可能会促使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最繁荣的发达国家。

中国处在全球产业链的底层,通过廉价成本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支撑其经济的平稳增长。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通过出口原材料来交换中国的廉价制造品;而日本、德国则通过高价轿车和昂贵技术来交换。美国人呢?他们首先用美元来交换商品和服务,而后再通过高价出售有房屋泡沫支撑的CDO(抵押债务债权)从外国人手中将美元拿回去。

全球经济就像个摩托车,美国人的消费是它的一只轮子,中国的消费则是另外一只,全球其他经济体的运行都依靠这两只轮子带动。世界经济体之所以此前能够持续运转,是因为其他国家的人相信,华尔街的债务工具可以支付美国人的进口支出,同时能够保证通胀压力不至于过大。三年前的通胀伴随的是石油价格的高涨,此后的紧缩带来了2006年美国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又过了一年时间,美国次贷市场发生雪崩,再一年,危机蔓延到金融衍生物市场。由此而引发的危机重创了华尔街的信用,于是乎,摩托车经济倒下了。

现在,美国向全世界,尤其是针对中国提供了一个经济复苏方案:你买我的国债,而后我将这些钱拿出来供本国人挥霍,我的消费一旦启动,你的出口和经济就有得救了。经济复苏计划试图将摩托车经济拉回到他原来的轮子上,所不同的是,他让联邦政府来替代美国单个家庭消费。

接受这个方案并非中国的最佳利益选择。首先,这个方案在未来几年内将会带来温和的经济增长,但紧接着的恐怕是美国国债市场的更大规模的危机。其次,除却采取美国方案外,中国可以吸引投资作为其贸易导向(trade-led)模式的一部分。简言之,它应当与美国采取资本竞争,而不是单单通过出售产品来增加美元储备。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但这些仅是提升了它的产能,尤其是出口部门的产能。新的策略鼓励国外资本资助国内资本投资到有望能够赚取中国富裕阶层利润的行业中去。这样,有助于中国转变为由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去,且无须付出牺牲经济增长的代价。

中国处在一个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中心的有利地位:几乎没有什么外债,巨额的国民储蓄,巨大的经济规模,这些都意味着它的增长潜力都是相当惊人的。未来二十年内,借助经济增长和货币升值,中国人均年收入或可从当前的3000美元提升至10000美元。GDP或有望从当前的430亿美元提升到130亿美元。这样的增长无疑会给那些笃信中国辉煌未来的投资者们带来很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够成功改变它增长模式的奥秘所在。

欲启动这项转变计划,中国需要打造世界一流的资本流入环境,寻求积极主动的城市化战略来拉动国内需求。首先,中国需要选定某个时间,最好是未来五年内,让人民币自由浮动;也就是说,放弃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让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这种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求经济体在很多方面都要现代化。当资本能够自由流动,只有一流的国际投资环境才能够吸引并确保资本留在国内。同时法律法规需要加强到足够确保新体系运作。一个可以推论的结果是,专断式的管理权限将会受到限制。选定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日期将会如十年前加入WTO一样,引发新一轮的改革。

其次,当中国成功吸引外资后,他需要一个战略能够引导这些国外资本促进国内经济的高效增长。否则,这些资本将会被用来营造经济泡沫,这将拖垮整个国内经济。内需的增长依赖于城市化的推进。要想在二十年内一跃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中国需要致力于将其城市化率提升到70%。而且,就长期来看,城市化是可行的。社会系统必须改变,以使得农民工们能够扎根都市。

中国的城市化战略需要致力于建造30个拥有2000万居民的大都会,这些城市将拥有自主发行市债的权力,社会筹资将有助他们的城市发展。因为他们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创造就业等方面有着规模经济优势,他们将借助税收来支付他们的市债本息。当资金充足时,他们将更容易筹集资金,从而加速城市化进程。当资金稀缺时,他们将会面临高额的债务成本,从而会延缓城市化进程。总的来看,中国需要将城市化变成一个吸纳国外资本的蓄水池。变农村人口为都市居民是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全球金融危机为全球化带来阴影。发达国家可能会求助于贸易保护主义来确保国内就业,这将导致衰退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中国处在执全球化之牛耳的有利位置,可望在这一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文章来源:「凤凰博报」(2009年2月16日)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9-7 08:03 编辑 ]

TOP

美国印钞刚开始 中国须积极自救(2)

美国印钞刚开始 中国须积极自救


作者:谢国忠



过去的一周,针对美联储买入中长期债券和盖特纳的银行毒资产处置计划,全球展开了热烈讨论,各方褒贬不一。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从官方到民间均对美国靠“印钞票”化解危机表示不满,并质疑美元作为单一储备货币的地位。奥巴马政府激进的经济救助计划会给全球经济、美元走势带来什么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
  
美元可能贬值三分之一

证券时报:您对美联储买入中长期债券和盖特纳的银行毒资产处置计划作何评价?

  谢国忠:我早就说过,美国最终会靠印钞票来解决其债务问题———不管是以什么理由购买谁的债。这其实是降低美元的含金量,进而把负担分摊到所有美元债券持有人身上。

  美联储买债券的消息公布之后,美元在一周内贬值幅度达5%,创出了单周跌幅历史新高。而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美联储计划买入合共1.15万亿美元的政府担保债券,目前其实际买入的金额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一计划意味着美联储的资产增加了60%。从这个角度看,长远来说,美元贬值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证券时报:奥巴马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经济救助计划能够力挽狂澜、扭转美国经济的颓势吗?



  谢国忠:一个大的泡沫破灭后,经济要马上再火爆起来是不可能的。现在奥巴马的目标是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美联储的核心目的是要把按揭贷款利息压下去。一方面降低民间借贷成本,减少破产案例;另一方面鼓励买房。从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去稳定房地产价格和刺激收入增加,避免按揭贷款买房者成为负资产人士。但这么做最终是要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的。

证券时报:美国正在经历痛苦的去杠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多久?



  谢国忠:家庭提升储蓄率,降低债务需要很长时间。目前,美国家庭债务占GDP100%,而历史平均水平也就60-70%。美国人的储蓄率从过去的2%上升到5%,短期来说,因为需求下降,对经济是很不利的。但长期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应至少还原到8%的历史平均水平,甚至10%或更高。

  

美经济短期不会显著复苏



证券时报:美国经济何时才能见底?

  谢国忠:美国经济今年可能就能见底,也就是停止萎缩。但停止萎缩之后,经济将维持长期的低增长和高通胀。从消费去杠杆的角度看,美国经济萎缩的力量是非常大的。美国经济至少要五年才能缓过来,不排除要十年。美国要大力降低社会成本,特别是要降低医疗保险成本,否则经济回不来的。

证券时报: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要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为基础的。未来美国还能在全球率先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吗?中国能够取代美国成为下一个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吗?

  谢国忠:美国的气数还没完。美国国家的上升力量是它给人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吸引了全球的人才为美国效力。中国还不愿意模仿美国,在全球竞争资本、竞争人才。中国其实是很大的国家,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世界大舞台,在全球吸引大量的人才。唐盛时期,中国就有5个部长是外国人。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9-7 08:01 编辑 ]

TOP

谢国忠和他的美元论(3)

证券时报:G20会议马上就要召开了,英国、俄罗斯、中国等都提出了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设想,您如何评价这些建议?

  谢国忠:预计会议不会有具体的措施出台,最多推出一个公报,提出一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等笼统的口号式的共识。其实主要是中国这个最大贸易国和美国这个最大消费国之间的谈判。

别指望美国自律

  

证券时报:伦敦20国集团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提出要创造一种“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现行的“单一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做法是否可行?是否有助于各国应对美国国家信用风险?



  谢国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时候就提出了特别提款权(SDR)的概念。但我认为它是不能成为储备货币的———因为它不能流通,而可流通恰恰是成为储备货币很重要的一个条件。而且,美元之所以成为储备货币并不是美国强加给大家的,这是市场的选择。

  

证券时报:周小川的文章发表后,奥巴马迅速回应表示,反对建立国际储备货币,同时强调美元仍然坚挺。这是否显示周小川的言论已经让白宫感受到了压力?将来在推出新政策时会更多考虑中国利益?



  谢国忠:美国政府此前一再声称执行强美元政策,结果该印钞票的时候,美联储还是开动了印钞机。每个人都有权对世界秩序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管好。从政策层面上,我们不要被动地指望美国去做对中国有利的事,而应该主动假定美国只会做对美国有利的事,然后积极地去做对我们自己有利的事。

 

 中国必须自主应对



  

证券时报:中国应主动做哪些对我们有利的事呢?您一直呼吁中国应逐步把手中持有的巨额美元债券资产转为股权,您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吗?



  谢国忠:股票有一定的抗通胀能力。标普500一半的盈利来自海外,其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格也会随着通胀上升,而且这些公司也有负债,能够受益于通胀造成的债务实际价值的下降。这是原则。我一直坚持这个原则。

  当然,具体的操作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应该买标普500的指数基金,它的流动性与美国国债差不多。当然,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标普500到700点以下,就是比较好的时机了。在此前,要做好准备,先把债券变现。

  此外,中国之所以有外汇储备,说明我们自身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努力提高内需,消除贸易顺差,这样我们的外汇储备就不会不断增加了。

  

证券时报:您对中国扩大内需有何建议?



  谢国忠:现在中国的银行还在不断增加信贷。其实目前公司不需要那么多钱,因为产能已经过剩。我认为中国现在不应该用储蓄去补贴生产。事实上,生产本身没问题,只是需求不足。要真正拉动消费,中国政府应该还富于民。中国政府大举投资铁路、公路建设,这些产业创造的就业是很少的,对拉动消费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消费不足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工资水平太低。中国劳动力收入仅占GDP的40%可以说是全球最低的。中国的财富也是政府控制的,包括大部分国企的股票、自然资源、土地等。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中,这些财富都应该由家庭拥有,是家庭消费的基础。正在讨论的农村土地改革,可能会赋予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但农民把地卖了之后,进城又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所以这事要慎重。但我认为把国企的股份分给老百姓还是比较可行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国企提高分红比率还富于民。增加老百姓的财富,比增加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大。这样才能走上“消费增加——经济增长——股价上升——劳动力市场回暖——工资上升”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2009年3月30日)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9-7 08:02 编辑 ]

TOP

谢国忠和他的美元论(4)

美元中兴


作者:谢国忠



人们普遍看空美元,并引发了大规模资本流动,从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转入大宗商品市场及新兴市场的股市中,但是,美元近期汇率较为稳定。支撑美元的是持续增加的美国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二者已经超过并足以抵消美国新增财政赤字。随着美国家庭储蓄持续上升,美元很可能会保持稳定。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EBA)数据,2009年二季度,美国个人储蓄率从2008年一季度的1%升至5%以上,这一数字很有可能在2009年底达到8%,并在2010年继续攀升至10%。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很有可能会高于GDP的10%,家庭总收入或将占到GDP的70%。联邦赤字增加仍然大于美国家庭储蓄增长。这个差距将由企业存款完全抵消。随着家庭部门更趋节俭,企业部门需要减少投资。从2008年上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大幅收窄,表明美国储蓄不足的问题得到了缓解。这使得美国对国外资本的需求减少,美元所受压力也随之减小。

  我预计,美元的周期性牛市将开始于2011年,并且能够坚持两年至三年的时间,这比我以前的看法提前了一年。我那时的看法主要基于美联储将提高利率至5%的预期。多数分析师预测,美联储不会在美国经济转强之前提高利率。按照这个逻辑,因受制于美国经济疲软以及无力吸引资本的低利率,美元可能复苏无望。我认为,虽然利率较低,但美国经济仍将持续疲弱,原因有三:首先,美国家庭部门必须花很多年增加储蓄以偿还债务;其次,供需不匹配需要时间再平衡;最后,美国金融机构仍然背负着不良资产,在可预见的将来,无力增加贷款。美国政府已经改变了美国金融机构“按市值计价”的规则,使它们能携带约为1万亿美元、超过其总股本的有毒资产,而不必担心后果。

  美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办法,与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做法一样。那么,美国会不会也像日本当年一样,经济不振也不用担心通胀?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大宗商品价格对于美国利率十分敏感,而且,经济全球化不能像以前一样压制通胀。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计价的,如果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必然刺激市场投机。 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也会提高通胀预期,并可能引发“价格-工资”的循环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联储需要“钉住”石油价格。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9-7 08:04 编辑 ]

TOP

美元中兴(5)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化一直扮演着“去通胀”的力量,但是,如今恰恰相反。新兴经济体成本上升快于美国。与其他主要货币相比,美元已经调整得很充分,但是,相对于新兴经济体的货币,美元仍被高估。然而,新兴经济体正降低币值,来促进本国出口,这就造成了其资产价格膨胀,反过来又使其成本膨胀。由于国内物价上涨,新兴经济体货币通过对美国进口,将通胀传递到美国。

  泡沫破灭后,日本和美国的汇率政策有一个显著区别:日元升值而美元贬值。由于货币呈强势,经济本身却持续疲软,日本被困于一个低利率的通货紧缩均衡中。过去三年,疲软的美元已经储存了大量的通胀压力。美国升息是对此前货币贬值的补偿。

  除了利率,从2011年起,资金也将从新兴经济体流向美国。新兴经济体资产膨胀是靠一股势头得以维持的。一旦这个势头停止,投资者将会认识到,即使考虑到其增长潜力较高,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仍要远远高于美国。然后,资本流动将发生逆转,和1996年至1997年发生的情况类似。美元长期疲软曾将资本逐向新兴经济体,并使其资本市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充满了泡沫。大多数投机者认为,泡沫将一直持续下去,然而,当美元步入牛市,灾难也就来了。很显然,几乎每一个新兴经济体届时都将陷入危机。如果说另一轮新兴市场危机可能会在2012年出现,我对此毫不惊讶。

美元长期仍看跌

  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价格视供求关系而定。其内在价值就是利率,汇率则是其外部价值。过去的2000年以来,货币一直以金或银为媒介。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决定了其对货币的需求。在工业化之前,经济增长微乎其微。因此,对货币的需求是相对固定的。如果黄金能够供应稳定,价格就能很好地平稳。当欧洲殖民列强发现美洲后,带回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这导致了欧洲通货膨胀。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9-7 08:13 编辑 ]

TOP

美元中兴(6)

在工业化时代,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货币需求增长比货币供应快。通货紧缩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的常态。货币升值激励了资金囤积,这可能会导致通缩恶性循环。通常,货币制度以纸币钉住黄金,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它的优点是,通过信用体系的乘数效应,总货币供应量可能会比实际黄金储备大。

  由于增加供给的成本相对较小,因此,纸币一直有贬值的趋势。一个流行的经济理论是“货币幻觉”。它的前提是,人们不能立即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增加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当货币供应量刚开始增加的时候,人们愿意为同等数额的钱,完成同等量的工作。这个假设是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成立的关键。由于央行必须持有与其印制的钱足够的黄金,因此,金本位制限制了货币供给。在信用体系内,可以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乘数效应,最终影响货币供应总量。

  中央银行关于保持币值稳定的历史记录是相当差的。自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就开始贬值,从每盎司黄金36美元跌到945美元。以黄金计价,美元已经贬值了96%。人民币从20世纪80年代钉住美元,以黄金计价,人民币已经贬值99%。这种大规模的纸币贬值,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因为受到政治压力,各国中央银行需要解决短期问题。这对货币持有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这就是为什么央行行长要么很老,留着长胡子;要么就是一副学究模样,因为他们需要树立一个老成持重的形象,这样才能“愚弄”老百姓去持有那些不断贬值的资产。我并不是说央行的银行家们都很邪恶。尽管“独立性”是中央银行的口头禅,他们也只是在听命并取悦其“政治主人”。当压力袭来之时,千万不要相信你的中央银行。

TOP

美元中兴(7)

美元的长期前景依然看跌。关键在于财政平衡。如果一个政府维持庞大的赤字,其中央银行应该顺应这种形势。否则,如果央行提高利率,将摧毁经济。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元的未来依然不稳。

  2009年和2010年,美国政府很可能承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10%的财政赤字。这还不够可怕。当美国经济复苏时,财政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财政赤字将下降。美国财政平衡最大问题是医疗开支。2009年,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可能达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6.5%,在20年里翻了一番,相当于经合组织国家(OECD)医疗开支费平均水平的2倍。医疗开支占美国GDP的份额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近一半医疗费用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除非这一趋势得到扭转,否则,美联储将被迫印刷钞票,以应付财政赤字。

  奥巴马政府将医疗改革作为其首要任务。如果改革成功,美国经济和美元都将有不错的前景。奥巴马的议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支出1万亿美元,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将15%目前仍未纳入医疗保险的人口归入医保体系;二、提供购买医疗保险的公共化选择。其中,第二部分目前遇到强大阻力。由于医疗卫生占经济总量的六分之一,可以想见,会有多少人因此举损害其个人利益,从而反对此项改革。据我所知,美国今年秋季召开国会时,将会通过第一部分法案,而忽略第二部分。如果美国政府真能为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提供医疗保险,这将是个值得称赞的社会成就,但它将会使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美国医疗保健问题的根源,在于它的激励机制:由于并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患者要求接受昂贵的医疗服务;医院、医生和药物供应商向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患者滥收费,保险公司不断提高保费,以支付上升的成本。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一份关于美国医疗系统的报告显示,美国医疗保健支出的三分之一是由于投入成本过高导致的——医生、护士等人员的工资比其他国家都高,但是,工作效率差强人意。在一个成本社会化而收益个体化的制度里,定价过高和效率低下是必然的。

  美国的人口结构趋势将使其医疗成本日益庞大。医疗保健费用会随着人的年龄增加。由于美国“婴儿潮”逐渐退去,医疗费将会上涨得更为迅速。美国财政平衡正走向一场灾难。很可能在某个时候,美国会经历一场恶性通货膨胀。

  货币的价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美国的情况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和日本,老龄化都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由于这些国家较高的家庭储蓄足以支付其巨额财政赤字,因此,其货币相对强劲。然而,未来可能并非如此。日本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0%。欧洲国家约为100%。只要这些赤字还能够用国内储蓄抵补,政府就可以继续增加财政赤字,并通过保持低利率来掩藏过重的财政负担。低利率必须辅之以强势货币。但是,从长期来看,强势货币将造成经济疲软。因此,未来其收入及储蓄都将相对较低。在未来十年中,欧洲和日本可能需要通过发行货币来撑起赤字,这将导致其货币疲软。

  老龄化是拖累币值的主要力量。恶性通货膨胀可能会散播到世界各地。由于美元长期前景不妙,这将同时不利于其他货币。在持有货币的时候,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但是,目前不用急于将纸币变为其他形式的资产。在许多国家,股票和资产被严重高估,尤其是中国。对于被高估的资产来说,货币仍然相对便宜。但是,当泡沫破裂的时候,不要忘了将资金转成股票和房地产。

出处:「谢国忠和讯博客」(2009年9月2日)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9-7 08:19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