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希拉里访东亚 美国外交政策酝酿巨变

希拉里访东亚 美国外交政策酝酿巨变

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酝酿巨变


作者:陈永杰



上任美国国务卿一职不久的希拉里,把首次出访的目的地点定为东亚,定于2月16日至22日间先后访问日本、印尼、韩国和中国四个国家。在过去十任美国国务卿中,除了里根时期的舒尔茨(出访南美)外,其余9人上任后均首先出访欧洲或中东,希拉里如此“违反”惯例,显然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酝酿巨变的一个信号。如果说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为美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的话,那么第一个最重大的转变正是对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重视。希拉里此行显示了东亚地区在国际政治中有着前所未见的重要性,也透露了奥巴马政府致力于重塑美国的亚洲影响力的意图,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2008年,全球的GDP约有四成来自亚洲,是世界经济繁荣的引擎。金融海啸爆发后,亚洲以中国为首的一些经济体仍能逆市增长,被西方世界寄予了充当全球经济复苏“救命索”的厚望。尤其是在美国金融市场陷入大动荡的这个关键时刻,亚洲的资金起到了主要的缓冲作用——正是中国和日本以亿计的美元注资暂且保住了一大批美国金融机构。奥巴马应该很清楚,没有中国和日本的巨额注资为美国经济换来这一点短暂但必要的喘息空间,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游说动员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一个个刺激经济方案,更遑论发表一篇篇贪天之功以为己力的华丽演说。这场金融海啸清晰地指明了国际政治版图重新划分的走向,美国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东亚。然而,在院府一统的民主党内,短视的保护主义势力却不断膨胀,他们提出的“买美国货”的条款是包括东亚诸国在内所有美国的贸易伙伴所都不希望见到的,如何平衡党内的这种压力和亚洲“金主们”的不满,是夹缝中的奥巴马政府其中一个最大的挑战。希拉里此行正是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对这一种现实的认识,她走访的四个国家都是亚洲的经济大国,主要目的显然是要争取这些国家在对抗金融海啸中的真诚合作,以利于美国度过经济寒冬。

然而,爆发自美国本土的金融海啸已经开始蔓延到这些充当“救命索”的经济体了。这些支撑全球经济的亚洲经济体均相当依赖出口,目前都不同程度地面对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中国去年第四季的统计数据显示,出口贸易额增速大幅回落,日本内阁府本周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第四季出口环比下降13.9%,GDP按年率计算下降了12.7%。亚洲经济面临的这些不明朗因素,受到美国的注目——东亚地区与美国在经济上已经“同舟”,会否在此艰难时刻“共济”美国相当取决于地区稳定。因此,希拉里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要争取区内各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合作,通过保证东亚稳定来确保美国国内的稳定。

除了中日韩三国,希拉里此行还访问印尼似乎显示奥巴马政府将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制定新一届政府的反恐政策以及对抗极端主义的措施。奥巴马显然是意识到布什任内美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以军事行动为主轴的处理方法并不足够,必须辅之于其它软性手段。从此角度看,加强与印尼的外交关系大有曲径通幽和釜底抽薪的意味,亦即以迂回的方式在中东和中亚之外扫除极端主义势力在某些国家中的根基,以协同其美军在反恐前线的军事行动。在跟着下来的几天中,我们还需要细察希拉里在印尼期间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美国和印尼之间将主要在哪些方面达成协议,届时奥巴马政府在反恐政策上的具体转向将更为清晰。

如果以上的几点观察都成立的话,那么可以预期在跟着下来的一段时期内,奥巴马政府将会把整个外交政策的重心东移到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相当积极地参与区内的各种事务。过去八年,布什政府的整个外交策略基本上是以中东和中亚为核心,兼顾欧洲,对亚洲事务持一种近乎于忽视的态度。前国务卿赖斯多次缺席亚洲地区的高层次部长级会议,便是这种态度的一个佐证。这种忽视有时并不一定是件坏事:过去八年正是中国在亚洲地区影响力大幅上升的八年,中国在区内积聚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和巩固了与一批区内国家的外交关系。在美国一些外交学者的角度看来,这八年是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相对下降,主导地位不断被削弱的八年。

因此,希拉里上任后首访东亚,一方面固然是肯定了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在国际政治中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美国有意在东亚地区恢复和重建其主导地位。相比起因为保护主义而出现一些争执和矛盾的贸易关系,这种战略意图对于中美关系的长期发展可能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2月17日)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2-17 13:10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