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印经济的影响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印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中印影响比较


作者: 陈颖嘉



中国和印度在当前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的处境如何呢?乐观者曾预期这两个亚洲经济巨头将会阻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然而,由于全球化,世界经济体关联度日趋紧密。中印两国也未能幸免于难,其出口和投资的放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增长动力。虽然中印人口占到世界总人口40%,然而两国2007年的GDP总和才不到世界的总产出(名义价值)的10%。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才占世界的15%左右。此外,两国经济健康仍依赖于全球环境。因此,中印两国要想成为世界其他经济体的领导者或者是救世主,力挽经济于衰退的狂澜,这条道路仍然漫长修远。然而,中印两国的相对强劲的进口需求已经缓冲了世界危机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冲击。通过进口,两国一方面可以满足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为那些依赖于贸易交易,特别是资源丰富和技术先进的经济体提供了急需的出口支持。

特别是中国已经受惠于其现金充裕的金融机构及其20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在其最引人注目的救援角色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已经在去年12月,即金融风暴的初期阶段购买了摩根斯坦利9.9%的股权。但是,在中投投资美国私人股本公司百仕通集团失利后,中国监管层对审批这样的投资机会变得谨慎起来。此外,国内股市的暴跌也促使政府下令让主权财富基金去支撑上海股市,从而失去机会去帮助西方陷入困境的公司。

不同的增长方式

中印两国是经济话题的座上宾,因为两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两国富裕的劳动力支撑着它们的成功。但是,它们的增长道路却各有迥异。中国注重于制造业,而印度则依赖于服务业。

中国的成功来自于其工业的骄绩。经济特区的优惠待遇,例如给予工厂和出口企业财政补贴或出口退税等,吸引了一大批的外国投资者。虽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经济特区的作用将会被削弱,但是中国模式依然被赞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模式。自从特区成立30年来,中国的工业和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已提高到40%左右。

印度一直热衷于中国的模式,但是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用地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限制了这方面的计划。因此,印度充分利用其国内高素质的技术娴熟的城市劳动力,专注于服务业出口。服务业已经占到了印度GDP的一半以上,而其工业和建筑业则占到大约25%。

相同的命运

虽然两国的增长方式不同,但是近几个月来,它们都出现了显著的放缓。中国依赖于西方贸易体的消费,而印度作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外包服务目的地也有赖于发达经济体活力四射的服务业,但是这些发达经济体现在都在与经济衰退作抗争。由于近几年印度国内消费的的增长,印度对贸易的依赖性要小于中国。但是,印度的工业产出已经严重放缓,这是其国内消费减弱的一个信号。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令其他国家分外嫉妒和羡慕,但是相对于其连续10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来说,则显得有点令人失望。第三季度,奥运会并没有刺激中国国内经济活动,因为其对正常活动的干扰已经完全抵消了这项盛事所带来的好处。目前,重要的指数如固定资产投资和商品零售额方面仍然保持良好。然而,出口的放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制造业的增长。自今年以来,工业产出出现大幅跳水,这预示出境海运业务在随后的月份将会减少。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依靠外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中国不能成功地启动内发式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中国大陆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如美国,欧洲和香港地区现在也正面临严重的衰退风险。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11-23 08:42 编辑 ]

TOP

金融危机的中印影响比较(2)

印度的出口市场看上去已经呈现分散化,相当一部分出口市场是中东和非洲。然而,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气候下,印度的出口也将会受到伤害,尽管冲击可能不会像中国那样来得这么快。如果不能保持工业产出及阻止经济大幅下滑的话,中印两国也很难帮助其他经济体。

自去年开始,中国试图改变自己出口产品类型,即由低端产品向高科技产品转型,但是它或许选错了时机。中国繁荣的贸易一直以来依赖于像纺织品和服装等低端生活必需品的出口。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政府就会变得热衷于发展技术先进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对全球经济周期更为敏感,在困难时期也会受到越多的冲击。因此,中国将可能专注于它目前擅长的领域,直到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因此,向中国出口零部件的日本和韩国等以技术为专长的国家将很难从中国得到支持。

由于全球消费的低迷,现在很难刺激出口的增长。走弱的印度卢比也没能重振其国内的出口。同样,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也未能提高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中国的进口消费增长也相应放缓,因为进口的大部分零部件和资源是用来生产出口的产品。进口替代品也出现类似情况,因为在全球危机爆发前,中国已经开始扩大其生产链以降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进口的减少使得中国保持了良好的贸易平衡。然而,印度却未缩小其进口消费,部分原因是其严重依赖石油进口。不过,由于其经济的严重放缓和原油价格的下跌,印度的进口在未来的两个季度里将会放缓。

中国和印度的前景也许受来年美国政府的更迭而陷入进一步衰退的风险。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誓言为自由贸易协定增加限制条件,以保护本国的工人利益和环境。虽然这誓言不是专门指向中国,但是中国的经济可能会受到伤害,因为中国的制造业一直被斥责为造成美国失业增多的主要原因,且其污染问题也是“广为知晓。”此外,当那些贸易保护主义者找到合适理由时,将再次呼吁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对于印度来讲,其最担忧的就是外包服务业务。美国大选期间,美国政界已经开始指责印度的外包服务业减少了美国本土的工作机会。

投资将放缓

今年对中国来讲是困难的一年。自新年伊始,中国遇到了异常的事件:年初的雪灾,5月份灾难性的地震和严重的洪灾等。这些都需要等待重建。政府预计重建这些地区将需要1万亿元。然而,鉴于全球信贷紧缩,几乎没有什么海外投资者会投资中国。此外,尽管中国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是不太乐观的中国经济环境前景及中国汇率政策的变化--由小步升值转向保持相对稳定--也削弱了这个新兴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一直保持强劲增长,但是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放缓。重建可能将主要依赖于国内投资,包括来自香港的慷慨支持。外资的缺乏将会严重影响到全面的建设,继而减少中国对海外资源的需求。

虽然在今年上半年的外国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2007年的总和,但是印度也将会面临这一方面的放缓。由于风险厌恶情绪的上升,投资者现在正逃离新兴市场,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益高,但同时存在高风险。然而,随着印度政府许诺改善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由外资成立的合资公司在近期内可能会进入印度市场。尽管投资情绪比较低迷,但是政府会给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不过,印度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其资本的快速外流。现在,证券投资者的资金回撤加剧了印度股市的暴跌及卢比的大幅贬值。这些资金曾在几年前进入印度并造成了其股市的牛市行情。前10个月125亿美元的资本净流出已经造成卢比贬值20%左右,而2007年172亿美元的净流入使得卢比升值12%。

一些人认为中国应该感谢其相对封闭的金融系统,因为这使中国只有少数金融企业受到全球金融动荡的影响。虽然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尚不能投资于其他市场的股市,但是低迷的市场信心仍会畅通无阻地相互传染。从去年10月至今,上海股市的市值已经缩水了三分之二。这种羊群效应也加剧了中国股市的跌宕起伏,使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了亚太地区表现最差的交易所。在今年下半年,首次公开募股明显减少,这暗示资本募集已经搁置且扩张意图趋于减弱。横贯在中国金融系统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大门并没有阻止负面情绪的蔓延,这再次说明世界经济联系已日趋紧密,没有哪一个玩家可以置身全球经济衰退之外。

资料来源:「穆迪经济网」(Moody's Economy.com, www.economy.com/dismal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2008年11月20日)

陈颖嘉:「穆迪经济网悉尼办事处」的助理经济师
翻 译:经济观察网编辑 刘鹏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11-23 09:02 编辑 ]

TOP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印经济的影响(3)

中印寻找增长新动力


       

作者:萧遥 黄凤梅



动荡年代,当美国经济陷入金融危机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全球经济这部曾经飞速奔驰的列车,能否由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经济体作为引擎,继续平稳而快速地行驶在既定轨道上?这无疑已经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号。

  产业影响之虞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印度经济也感受了些许寒意,从服务业到制造业,印度经济正在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所带来的各种冲击。
  
“服务外包作为拉动印度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能够带来的资本收益的净流入比较明显,”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陈纪东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但是,由于服务外包的市场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这一领域受影响较大。”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9~2008年,在印度前三大IT企业的全部收入中,来自美国金融业的比例已经从25%上升至38%。伴随着美国金融机构服务外包订单的减少,这些企业也开始对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纷纷下调其盈利预期。
  
上周,印度最大的商用车辆制造厂——塔塔汽车(Tata Motor)将其一家主要工厂关闭三天,并警告称,本月还将暂停另外两家工厂的生产计划。并且,其竞争对手Ashok Leyland也在今后一个月将生产计划削减至每周三天。
  
对此,普华永道印度汽车业务主管阿卜杜尔·玛济德认为,作为印度交通系统的支柱,其重型卡车工业目前正面临着10多年来最困难的时期。“融资成本非常高,而基础设施建设在放缓、制造业在放缓、经济在放缓。” 阿卜杜尔·玛济德表示。
  
对于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而言,这场金融风暴所波及的产业则更为广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纺织、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经历严峻的生存考验。
  
11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10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经季节性调整后下滑至44.6,这也是自2005年7月份推出该指数以来的最低值。如果该指数低于50,则反映出制造业陷入萎缩。
  
曾几何时,受益于中国出口的蓬勃发展,德国的机械制造商、日本的原材料供应商等诸多企业,均从全球化分工这块甜美的蛋糕中,分而取之。当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之时,这些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企业也不得不共同承受着阵痛。

  金融动荡之忧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果美国打喷嚏,中国和印度无疑也会感冒。“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发达国家市场萎缩,必然会给制造业出口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陈纪东说,“但是,(金融危机)对印度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外资流入减少,尤其是证券投资资金,有明显流出的迹象,今年以来印度股市波动比较大。”
  
事实上,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印度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要低很多,并且不存在短期支付的流动性担忧。但是,近年来,印度通过财政赤字维持国内较高的利率水平,吸引了大量的资本从海外流入。
  
在陈纪东看来,印度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就是外资流入。“印度外贸总体上是逆差,它的逆差主要靠外资流入、侨汇、服务外包这三块弥补,”陈纪东说,“印度对外资的依赖度更强,如果外资流入大幅减少,经济增长将减缓。”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11-23 09:18 编辑 ]

TOP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印经济的影响(4)

由于海外资金的撤出导致印度股市下跌,不仅印度企业从股市的融资额急剧减少,筹措资金的成本也在上升。印度央行公布的约2300家企业的财务数据显示,今年4~6月份,企业的利息负担同比增加59.7%,而税后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33.9%降至8.2%。
 
上个月末,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Arvind Virman表示,由于全球金融动荡抑制需求,本财政年度(截至2009年3月31日),印度经济增长率可能放缓至7.5%~8%。他表示,目前来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超过8%的可能性非常低。
  
与印度相比,中国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则是国内投资下滑这一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回落,使得新增房地产开发投资水平明显下滑,也为固定资产投资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11月8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年会上表示,中国的经济政策“十分明智”,这使得中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强于任何其他国家。
  
佐利克指出,中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使其具备了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的条件,从而起到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作用。

  引领增长之惑
  
自2002年到2007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4.3%。这6年,中国经济也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5%,超出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9.7%。近乎“奇迹”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让世界各国对金融海啸期间中国经济能否逆风飞扬充满期待。
  
有分析人士指出,最近中国经济增速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放缓,这也表明,中国经济的规模尚不足以使其独力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仅排在世界第100位。以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经济只占全球经济的6%;即使是按购买力平价指标衡量,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只有10%左右。
  
对此,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也表示,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推动因素,但对世界经济影响更大的是其余90%的经济体。
  
然而,也有业界人士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持续增长持乐观态度。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干事利普斯基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政部长会议上表示,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将是新兴经济体,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金砖四国”及其他亚洲经济体。“这些经济体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利普斯基说。
  
IMF预计,即便将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中国经济未来两年的增长率也将达到9.7%和8.5%。虽然增速有所放缓,却仍明显快于发达国家水平。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将在2010年底之前投资4万亿元,从而直接刺激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8%~9%之间。
  
对此,陈纪东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来“保增长”,但是,印度则有所区别。他表示,目前印度要确保经济增长,更多的是要改善其瓶颈问题,例如,过于依赖海外资金、财政赤字过高等。
  
有分析人士指出,印度联邦和各邦政府财政赤字可能超过GDP的7%,成为赤字最高的国家之一。预算外的债务限制了印度政府的财政政策能力,这些债务正渗透到总体赤字当中,约相当于GDP的5%。
  
“印度财政赤字比较大,这是它几项宏观经济指标中比较差的一个,”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孙士海表示,“因此,用财政激励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比较有限。”
  
但是,孙士海也进一步表示,由于西方研发公司对印度投资的趋势将保持不变,印度在服务、研发等领域的人才聚集优势依然存在,因此,印度经济保持增长的潜力犹存。“预计印度经济增长在2009、2010年度会逐步上升,根据投资率和资本产出率来计算,能够达到8%以上的增长。” 孙士海说。
  
“即将在华盛顿召开的全球金融峰会也邀请了中国和印度参加,这也说明世界各国对新兴经济体在金融海啸期间发挥怎样的作用充满期待,”陈纪东说,“我个人认为,特别是在欧美、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下降时,印度和中国的经济稳定增长,对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会有较大贡献。”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1月17日)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11-23 09:20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