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复旦等学生) 名校体验与卓越的力量

(复旦等学生) 名校体验与卓越的力量

(复旦等学生) 名校体验与卓越的力量

2008年03月25日

(转帖)

□张宏杰

  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是无数莘莘学子梦想的名牌大学。这些著名高校的大学生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作者深度采访了中国十多所名校大学生,写出了当代名校大学生群体的成长经历和名校体验,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读者走出茫然和困惑,走向卓越与成功……


   好资源和好成长

  杨静怡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系大四学生,2002年入学,复旦大学给杨静怡的成长提供了哪些帮助呢?杨静怡说——

  我觉得是环境和氛围,每个人的成长自己还是要负最大的责任,你说复旦是全国排名前几的学校,但是每年从复旦毕业的学生有很好的,也有很差的。复旦给了他们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氛围,为什么有的人好有的人差?这就是个人的问题。

  是不是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不是真正去做了?复旦至少给了你这样一个机会:你要做,她有资源让你做。在其他的学校,可能你要做,但是环境不给你这个资源,所以你做不成功。复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你可以接触各个学科,像这个学期我还选修了一些诸如考古学、民俗学、哲学的课程,虽然我的专业不是这些,不需要研究很深,但是各方面吸取一下,或者是取之精髓,对我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包括思想、精神和视野。

  在复旦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课程的资源,另一个是同龄人的资源。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环境和周围人群的影响会很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这个道理。当你身边的人,他们是一群有梦想的、很积极的、为了理想去奋斗的人,那么潜移默化你就会受他们影响,有可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分子,特别是当你遇到这样的一群朋友跟你结伴的时候。


     好环境和好氛围

  吴明是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大四学生,他说:“我觉得大学给了我很多东西,觉得自己一直在长大,天天在成长……成长指的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接受一种适应,对所遇到的问题的判断和分析,还有自己的一些认识。”

  贾滨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大三学生,清华让他特别感动的一点就是特别完整,比如学习氛围,这是其他学校根本没法比的。清华可以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比如说可以听很多讲座,还有各种竞赛。这些东西在清华遍地都是,看你要不要了。清华学生的竞争相当激烈,像好多院系学生的成绩排名,后一名跟前一名的成绩只相差零点几分,跟高中没法比,他查了一下高中的成绩排名,第一名跟第十名的总分相差上百分,而在清华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水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二学生,念经济学专业,她的感受是,清华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就是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在清华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清华给人带来自卑,而不是自信。”因为大一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各省市的佼佼者,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位置陡然下降,周围都是强人,你会发现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除了那种特别牛的人会说清华给自己带来自信,那种特别牛的人是指来了清华以后永远是班里或系里的前几名。

  有时水笙会有这种想法:如果不在清华那我会怎么样?可能又是年级第一,继续拥有高中的那种光环,但是你在清华就要面对这种现实。

  很多清华学生会认为,刚来清华的第一年是受挫折的一年。刚来清华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看一本书,里面有几道题你一个晚上都做不出来,而人家拿过来一下就做出来了。在清华,你要相信什么样的人都会在你的身边出现,不敢想的事情也会发生,然后你不能把自己跟别人作比较,等到这几条原则都适应了,也就无所谓得与失了。


  了解自己的成长需要

  崔晓(化名)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大四学生,他觉得名校给了自己一个最好的资源,不是说交大有多么好的老师,有多么好的硬件设施或者怎么样,最关键的是有这么一批优秀的同学,这些人在大学四年对他的帮助和影响比老师大得多。他说——

  对我来说,在交大的四年,对我成长的帮助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感觉人变成熟了。以前在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说我太天真,不成熟,当时我就想:这个我也知道那个我也知道,为什么就不成熟呢?我不知道成熟是怎么定义的。在交大,那些学长或学姐传承了上一批交大学生好的传统或精神,然后通过某些行为展现在我面前,让我明白:噢,要这么做,应该这样说话。有了比较之后,我就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或者不成熟。受到这个氛围的熏陶,使我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就会渐渐明白自己的路要怎么走,比如说找工作,要找什么公司?那些公司对大学毕业生有什么要求?还有,在人际交往上,我会判断自己说这种话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得罪他?慢慢就学会了注意怎么与人相处。

  第二个是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前上高中了解自己的途径更多的是考试,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进了大学以后,就会有很多参照系,每一年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很快的成长。上大一的时候去看那些大四的学生,发现自己离他们怎么那么远呀,在大一我进去学生会做一个小干事,看着部长觉得高不可攀;到了大二自己当部长,到了大三自己当主席了,那些低年级的干事对我也很崇拜,我跟那些干事说:“你们别崇拜我,到了大三你们自然而然就会这样。”我知道了整个上海比我强的同龄人有多少,比如在交大确实有5%或10%的人比我强;还有跟复旦的学生比,这样我就知道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

  第三个是了解自己以后真正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像在小学的时候你要考初中,初中上完了你要考高中,高中毕业了你要考大学,但这些都不是人生目标,它们只是你在成长中必须走的一个途径。进了大学以后,大一的学生很多都很迷茫,自己该干吗呢?不知道。后来你才慢慢明白,原来到了大学有很多条路摆在面前,每条路你都可以去走,这时候你的决定才是你人生真正的第一次决定,自己决定干什么,而这个决定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我在交大学会了怎么作决定,学会了怎么为自己的人生作规划,到大三下学期找到了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他想为期不晚。

  崔晓马上要毕业走进社会了,回想过去的大学时光,他有些感慨地说:“大学四年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只觉得自己在生活,在成长……”

科学、民主、法治、竟争!
做好您的本职工作,演好您的人生角色。
如果中国人人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地工作,就肯定能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知足、感恩、宽容、博爱。

TOP

复旦给外国留学生发放文化补贴 支持其中文学习

复旦给外国留学生发放文化补贴 支持其中文学习

2008年03月25日

(转帖)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简称国务学院)加拿大籍学生刘昕不久前从学院留学生辅导员手中拿到了700元书报费和论文补贴,而其师兄斯里兰卡学生凯帝则拿到了350元。

  据了解,这笔资金来自于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支持留学生阅读中文报纸及开展中文学习研究的专项经费。

  据调研,大部分留学生都是抱着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来复旦学习,学校在留学生教育中特别注重传播“中国文化”。 (作者:陶烁 林颖颖)

科学、民主、法治、竟争!
做好您的本职工作,演好您的人生角色。
如果中国人人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地工作,就肯定能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知足、感恩、宽容、博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