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警惕游民危机及其问答 作者:王学泰

警惕游民危机及其问答(6)

问答:游民和移民



提问:还想请教王老师的是关于游民和移民的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王老师刚才说到游民大多数从城市里面采集样本,中国古代社会存在三个点,一是城市、农村、山寨或者是山林,山寨也是攻守兼备,有进攻性和防守性,山寨是不是可以作为游民很好的样本?第二,中国历史上侨居浚县,更接近于西方社会移民更接近。

王学泰:流民是整个团体性的运动,家族没有打破,整个社会都是宗法家族,侨居到一个地方,叫侨居郡县,北方有什么州到南方还叫什么州,北方有一个徐州,那边有一个南徐州,瓜州,大家最熟悉南京瓜州,实际上甘肃瓜州的侨居,甘肃不太有名,宗族侨居到一个地方还是聚族而居,没有打破宗族,很难产生游民意识,游民意识脱离了宗族,流民只构成社会问题,没有构成文化问题。游民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因为产生了有别于宗法的其他的想法。

山林本身是造反的点,三四百年前,当玉米、马铃薯、三大高产作物没有传到中国,在山林很难用正常的农耕维持生存,山林当中少的三户两户打一个猎还行,但是一群体只能成为造反基地或者是抢劫基地。

我们讲江湖实际上有三种江湖,一种是大自然的江河湖海,另外一种江湖是文人的江湖,在庄子就引了,身在江海,心在魏阙,我身子虽然在江海,指的是在野没做官,心里还想着朝廷,江海和江湖成为和朝廷对质的概念。这个江湖是文人的江湖,厌倦了朝廷鸡争鹅斗退居的地方,远离名利的,在那个地方能够修养自我安慰的地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在野的时候也应该想到朝廷,为朝廷尽力,我们在诗词中可以多次看到这样的江湖。还有一种江湖,游民活动的江湖,这种江湖是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杀人放火的地方。

水浒传之前没有任何著作,形成文字的东西告诉我们有这样一个江湖,水浒传第一次告诉我们有这样一个江湖,这个江湖和主流社会不同,甚至和主流社会是对抗的。林冲发配到沧州的时候,走到沧州的时候,在一个饭馆旁边的小店里,店主人跟他说,您到蔡大观人看一看,他很喜欢流芳的人员,就是江湖上乘坐小旋风柴进,他是一个贵族,和主流社会也有往来,拜见官府写头刺的时候,就跟我们现在名片似的,绝不会在名片上写一个小旋风柴进,小旋风是属于江湖,这个小旋风只有江湖上用,说明这个江湖和主流社会不同的,而且是反主流社会的。在武松,在孙二娘的黑店人,三人误打误撞和好之后,三个人聊天,说到一些江湖的事,把旁听的两个公差吓得直发抖,水浒传的公差有多恶,什么没见过他们听着都害怕,武松还安慰他们,别安慰,我们说的是江湖的事,不打好人的。

这个江湖杀人放火,让公差听了都害怕。所以说,山寨实际上就是江湖的组成部分,江湖在哪儿,哪儿是江湖,有江湖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是金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不对,有文人的地方不一定有江湖。游民奋斗和发展的地区,有江湖人,江湖人和游民的概念不太一样,是成熟的游民,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社会边缘分子,柴进不是游民,而是贵族他受排挤的贵族,属于社会边缘分子。工农联盟是社会的基础,但是一贫贱,自然排挤到社会边缘。

第二种政策导致的,比如宋江,大家理解宋江小官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宋代官和吏本质不同的概念,官是通过科举或者门因或者根据功劳来做的,吏连科举考试都不能考,宋太宗有一吏一科举考试中了,宋太宗就说,不许让吏参加考试,而且吏没有工资,没有俸禄的,宋江那么有钱,他怎么才能有钱,他家里没有多少地,银子像水似的,脚踩黑白两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做最多三年,宋代平均一年多不到两年就走了,吏老在那儿,吏掌握着官府的操纵权,越敢踩黑白两道,地位越巩固,越能发财越多,宋江就是这样子,只不过没有写这一面,因为倾向于梁山,不写这些东西。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4-13 07:11 编辑 ]

TOP

问答:游民和移民(7)

另外一个政策就是重文轻武的政策,水浒传中武将参加叛乱特别多,108将,武管占40、50%,重文轻武的政策,我在《游民文化》举了很多的例子,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特别是下级的武官,清风寨,还在县之下,找了一个刘高那么一个人小人管着他,被社会的政策排挤成为边缘。

另外一个边缘就是自投,自己愿意走上边缘的。自己走上边缘人物就更加危险,晁盖家里那么有钱,30多岁,也不结婚,整天老练,封建统治阶级的话不逞之徒。刘唐也知道,还找晁盖,江湖上有这么一号人,大家相信他,他也打出名声了。一是经济条件走向边缘,另外就是政策,另外就是自愿,自愿有多种因素。比如柴进受到排挤,也有年轻人追求不平凡的生活,30岁以前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有点没心灵,但是50岁还相信是没头脑。马克思的确总结人类很多非常优美的东西,打造将来特别美好的前景。青年人有奋斗精神,想改造社会,想给人民带来无限光明的人,相信这个是很正常的,就跟游侠似的,大家都向往游侠,年轻人最向往游侠,但是年轻人最没有资格做游侠,因为游侠是一种很成熟的性格,年轻人恰恰缺乏成熟的性格。中国古代很多这种悖论。

自动走向边缘也有很多自己想,我就反抗这个社会。像鲁智深这种,做军官做得好好的,就是性情使然,不一定有利益追求,也有不逞之徒,像宋江、晁盖、柴进,都是有追求,鲁智深这样的人物纯粹是自找,他追求人间得有公平,他有这样一个信念,所以才去。先抱打不平,军官做不了,做和尚,做了和尚之后又抱打不平,结果连和尚做不了,只能上二龙山,江湖人是成熟的游民和社会边缘人物构成的,只有有江湖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江湖在城市,在乡村,在海港也在稻谷上。

江湖好像电场,只有电子活动的地方才能构成电场,只有有江湖人活动的地方才能构成江湖。江湖也可以说遍地都是,也可以说社会基本原则公正了,孙中山所说:货畅其流、人尽其才,实现那种太平情景,那种情景,也许江湖才能缩小,现在远不是孙中山所想得那种盛世,现在说遍地江湖也不为过。因为江湖实行的规则都是隐性社会的规则,而且江湖本身就是隐性社会,但是江湖又寄生在主流社会,因为江湖本身是不创造财富的,特别是在古代社会是不创造财富的,梁山创造财富吗?就是抢劫,本身不创造财富,但是江湖艺人创造一些精神财富,大部分江湖人不创造财富。总的来说,江湖和中国古代皇权专制社会互相依存存在,当江湖特别扩大的时候,社会动乱也就到来了,到来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大量消灭人口,重新洗牌,人口减少了,每人又能分到一块土地,重建小农制度,重建宗法制度,又开始一个新的朝代。当这个朝代人口逐渐多,不公正现象越来越多的时候,人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形成游民、江湖,又来了一次动乱,但是几十年的动乱,人民感觉到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希望有一个真龙天子出来,又重新开始新的轮回。

台湾就能和平转移政权,肖万长说过一句话,没有一党独大,台湾的情况下,在立法院中的确是国民党一权独大,两百多万张票,强势总统,没有一党独大,只有人民最大,人民不是空洞的人民,人民手中的选票最大,这句话非常好,不是空洞的,空洞的人民什么也不是,你是人民吗?第二位的人民都可能不是人民,林彪、刘少奇都说过挺大的人民,最后不是人民,成了敌人。

王学泰:人民的选票最大,台湾四年一届的选举,几乎每年都有选举,地方省市县选举,或者两市的选举,或者立法院选举或者总统选举。所以说,虽然小马哥以两百多万张选票作为强势总统,做得不好,四年没准就下来了,就一张选举威力如此之大,我看了之后,我挺感动的。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4-13 06:53 编辑 ]

TOP

问答:游民和移民(8)

人民从来没有这么强势过,所以我就觉得,只有实现公民社会,实现法制社会,才有可能避免我所说的,一治一乱或者分久必和、和久必分,实际上对于人民来说,人不过就活几十年,追求的是什么,最基本的不就是需要一种安定的生活,饱暖的生活,自己能够在精神上有一定的享受,自我价值能有一定的实现吗?人民不就追求这个吗?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这样子。也许有大志的人,非得当总统,我非得要打天下等,所以我觉得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要求不高的,所以说这种不高的。中国现在所谓不公正的现象,两极分化,腐败横行,只有一个解决方法,让人民有权,人民没权的状况下,反腐说一辈子,只能越反越腐,预防腐败局以后再搞一个预防预防预防局,再搞一个预防预防预防预防腐败局也不行,让人们盯着你,小偷左手想偷东西,右手能拽着左手不让偷东西。那天有一个武安市委书记写了一部小说,那个小说写了很多错误的东西以外,不符合历史以外,表彰荀子很好,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性善论是人治的理论基础,性恶论有可能导致法制,荀子的性恶论不是法制,但是性恶论可以为法制社会提供思想平台。

统治者都爱性善论,为什么?性善论看自己。统治者希望统治这种不确定性,法制社会的统治即使恶法也好是一种规范性的统治,人治不确定性的统治,不规范性的统治。比如铸刑鼎,孔子持反对态度,把法律公布,既是恶的法,对人民也是尤里的,因为人民知道,我知道怎么才能不犯法,但是孔子反对它,孔子没有说反对的理由,后来做注的时候为什么孔子反对,其中有一段话非常值得我们大家想一想。

本来这个人犯了看来罪挺大,心是好的,法制条文不是那么明确,轻者处理他,源情执法,这个人犯罪很小,这个家伙就是坏蛋一个,怎么也改不了,虽然罪小非常严格处理,让他以后再也不危害百姓。这个说法很讲道理的,统治者是天生的圣人,第一他能判断谁是好谁是坏的动机,第二步考虑自己的利益,按照这个人就是坏的,我就严格处置,这个人是好的我就可以从轻发落,这就是性善论的出发点,首先认为统治者全是好的。性恶论往往统治者看下面人恰恰是用得荀子的性恶论,下面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中国的法制化第一就是严格执法,按照法律的规定处理社会问题,就是统治确定性的问题。我在随笔选集里面有一篇叫《说不确定性》,统治阶级就喜欢不确定性,想怎么弄你就怎么弄你,而老百姓最初最原始要求就希望确定性。

当然民主不单纯是这样子,老百姓最低的要求,您起码给我一个确定性,您给我画出一个道来,就跟我办报纸、我办刊物,说哪个话说哪个字不行,你得跟我说清楚,不能我发了一个稿子,我就出问题了,不确定性,没有法律,还不如恢复书报检查制度,将来出了事不在乎我们作者。中国新闻法说了三十年,出版都是政策性的规定,这个东西就有不确定性。法制社会第一反映严格执行,哪怕最初的法不太合乎道理,但是在法律执行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尤其是现在立法过程本身就是不合乎道理,邮政法是由邮政系统的人起草,银行法由银行系统的人起草,本身就不合乎道理,法制统治就和人治的不同,就是统治的确定性。

游民把不确定性推到极端,为什么中国36计,阴谋诡计都把人捧上天,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的智慧,实际上这种智慧是用明代宋濂一句话,这都是蛇鼠小妇之智,有些操作性的东西,看成立国之道,甚至有人看成遏制霸权,极其可笑。人间重得还是大道,以民为本,建立民主制度。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不一样,民主是老百姓说得算,集中制是领导说得算,这两个怎么能结合到一块,民主成了参考,严烈山写了一篇文章民主不是领导说得算,一是老百姓说得算,一个是领导说得算统治者说得算。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4-13 07:05 编辑 ]

TOP

警惕游民危机及其问答(9)

问答:现代流民和农民工



提问:有关农民工的问题。我们现在有一个困惑,几十年的城镇化基本上没有替农民工提供能够生活伦理秩序,不像古代山村里面有一个伦理秩序,过年能回家,城镇没有提供,象今年春节这样碰到严重冰灾,广州政府才希望农民工留在城市里面。这个问题怎么办?比如福建那边沿海的人跑到美国,跑到日本,他们可能都需要黑社会,有一个认同,反而能够生存下来。我想问的是,城镇化的发展方向,能不能替农民工在城市里面安造一个家,他不再是一个游民。

王学泰:去年八月份几次说到这个问题,农民工进城这个事情,当局准备得不够。而且当局在最初想到只是说,进入城市之后,离土不离乡,就近打造小城镇,没有想到八十年代这种构想失败,农民工向各大城市集中,造成农民工的现象。这个盲目性有一点像古代,古代社会等到北宋的问题,因为北宋时期一百多万人口,常住人口八十多万,游荡的游民大概是一二十万人,当时已经感觉到没有现在严重,当时感到非常严重,朝廷说怎么办?当时也没好的办法。

当时有一个思想家李构提出驱游民,把游民推回到土地上。从事的生产大本上是服务性的,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且有那种东西是助长了上层社会的奢侈,所以说在小农社会生活的人,认为那种奢侈没必要,把农民哄回去就得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要能回去就不会出来,实际上古代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古代城市的繁荣,恰恰往往是社会动乱的前兆。看着非常繁荣,游民进入到城市,工业、商业、服务业都发展起来实际上是社会动乱的前兆。因为长期以来,据经济学家所估算,古代的粮食生产的总量只能维持城市人口占20—25%左右,全国有一百个人,只有25个人生活在城市中,所有的生产农产品才能满足,还得说分配特别均匀的情况下,要是超过这个量就吃不上饭,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国际市场,生产再多的东西,有钱,没有国际市场上哪儿买卖东西,古代城市越繁荣,人口越多,恰恰是社会动乱的前兆,等到最后买不到粮食,粮食涨了,分配不太合理。

现在的情况的确和古代不同了,城市工业发展起来,服务业发展起来,有钱可以到国际市场买粮食,但是这和古代有相同的一面,进入城市人没有很好的安排,没有一个让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打算。我过去说过一句话最讲究生产性的最没有计划,最相信唯物论的国家,最唯意志论。过去计划性国家,共产党最讲计划安排,实际上没有安排,甚至连进来多少,城市的容纳量是多少,都缺少这样的安排,好像民工在城市都是临时性的,民工他们把他们最好的年华,20岁到40岁之间,最好的年华奉献给城市,然后像破布一样扔回农村,呼吁城市逐步建立容纳进城体系,现在还有民工学校,人为制造城市三六九等,政府应该统一考虑这些问题,这绝不是民间力量能解决的,去年有几个答记者问,我都谈到这个问题,政府必须得统筹安排。

实际上即使统筹安排,也不能行,城市发展到什么样子,是不可预测的,很多是测不准的。现在老说在奥运之后房价还能保持平稳,究竟奥运之后,北京各种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现在谁也没准,大家只是这么说,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初步的考虑。汉代的时候,在东汉年间,城市里一下子涌进二十多万人,政府盖了二十多万处的房子,我在历史上就看过这么一次,政府安排进入城市的人口。当然现在不是古代了,但是政府应该牵头做,不能想象,农村将来还要回到农村,我觉得这样做有时候太有失于公平,特别是城市长大的孩子,再回到农村是很难适应。农村人口的减少也是中国发展的一种方向,城市人口的增加,但是弄在哪个城,城市规模有多大,这是需要考虑的。我不是经济学家,我想过这个问题,我也想不太清楚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古代借鉴挺多的。古代最后处理不好这个问题,造成社会的动荡。

主持人:作为一个游民状况的描述,是古代社会存在的。我可能处在民间的角度,特别在意所谓游民群体自治性。直到今天,最早的共和国荷兰城市出现之后,城市委员会,城市委员会成立之后,最大的自治组织管理所谓的国家,甚至荷兰人走得更极端,没有国王的说法,英国作为他的国王都可以,真正社会管理的内核建立起来了,城市的兴起,最早市民的自治,直到今天,这样大量的游民群体,处在非常刚性的结构力,要么就是造反为王式的,要么自生自灭式的,缺少一个中间地带。王老师提到政府责任的问题,时光流转到今天,更在意的是公民自治性,在座好多人应该是很多程度上没有北京户口的游民。无论西方国家发展经验还是传统社会,传统社会的游民高度缺乏自治性,自治性是不是值得考虑?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4-13 07:20 编辑 ]

TOP

问答:现代流民和农民工(10)

王学泰:这是因为长期的宗法社会中,人民丧失这种自治能力。脱离了宗法之后,又没有一个合理的公民思想灌输,人民喜欢还是水浒式的反抗,愤青就是向往靠水浒传式解决问题,暴力绝对不能建立一个好的社会,而且暴力之后,暴力的释放过程绝不因为社会的安定,暴力释放过程就会停止,还会有一个很长的时间。中国人长期以来,应该说我们实际社会稳定了,应该让人民有自治的权利,现在关键是人民没有自治的权利。只有政府是有组织的力量,政府都是无组织的力量,政府老考虑因为你们是无组织的力量,我治你才好治,他忽视了一点,这些要真正乱起来,连谈判对手都没有,和于建荣也说起这个问题,资本家许可组织商会,工人不能组织工会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特别是台湾资本家能组织联谊会实际上就是商会性质。

去年我在南方都市报发了一篇文章,当代游民问题,宪法中规定了,老百姓有结社权利,不是没有规定,老百姓有自治权利。我们现在买一个房子,你得受制于物业管理公司,为什么?因为你是业主,你是个体,你是无组织力量,而物业公司是一种有组织的力量,他就比你强大,你就对他没办法。你只有组织起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你才能和他谈判。原先对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成立有许多的限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批评这种现象,我微型小说主人反而限制那么多,对公仆就随便,好像你请一个保姆之后,你得让保姆做主人,像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过去看过业主管理委员会,我给新京报写社评就说过这个事情。应该说现在这个问题有所突破了,这次两会上,大家伙老提工会,工会的意思并不完全指官方的工会,既然大家有这个说法,应该实施。自治得需要训练,课本中没有公民课,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法律课?我是54年上得初中,55年新宪法通过,55年的政治课就是宪法课,那会儿别管怎么样,有法律知识的教育。解放前师大附中毕业的,解放前十大附小还有小市长制度,这一个学年,这一个学生轮两三次,这周让你当小市长,你要当市长你怎么办?别管怎么样,那时候都有公民训练和做服务事业管理工作权力的一种实验课,而我们现在恰恰缺少。

教育部最近把样板戏安排到这种里头,不知道这种东西应该怎么讲的,实际上最应该有的课都是没有的。老说要建立公民社会、法制社会,缺少公民自治训练,怎么建设法制社会。法制社会对应的是公民,老说老百姓程度不够,我说老百姓有一天从公民学校拿到证书毕了业,才能建设民主制度,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再说根本也没有这样的学校,实际上制度建立的本身就是一种学校。毛主席过去老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那会儿打仗大部分不是军校毕业的,毛泽东本身也不是军官学校毕业的。很多事情只有在公民建设中才能学习公民,四十年代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社论写得何等地好?中国说了几十年的事,现在还得从五六十年前做起,中国很多事情是很悲哀的。五四运动批判了儒家的东西,批判了专制的东西,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忽略了在民间影响更大的游民。

鲁迅在写小说中,应该说对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底层文化对于老百姓的影响应该说揭露得非常深刻,鲁迅晚年说流氓文化,最近朱大科也讲流氓盛宴,我不太同意,这个词有鞭笞性,有道德意义上的贬斥性,分析游民问题不是在道德上谴责哪个阶层。“社会在堕落的时候,往往底层人物比社会堕落更快,因为他们没有任何防御社会堕落的资源。这句话说得非常好,有钱人有吃有喝,宣扬仇恨的时候我可以远离,自己找一个地方隐居,我自己还能保持一定的空间。最底层任务每天得打拼,不搞丛林法则,就没法生存,有钱人可以远离这种法则,他有抵御的能力。我们讲游民问题不是谴责这个阶层,因为社会结构的不合理,使这层人沦落在最底层,他们要想求得生存,必须得按照我说得这些法则办事不可,他们想高尚也高尚不起来,这不是人主观意识所造成的。所以用流氓来述说这些事情,道德谴责解决不了社会治理问题,而且有点不公正。和那些真正有钱人的流氓行为,韩寒说了一句话也很聪明,为什么这几个下流人凑在一起就成了上流社会呢?那才是流氓,跟我们所说的流民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没和朱大可争论过。

资料来源:「博客中国 ·王学泰博客专栏」(2009年3月28日)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4-13 08:32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