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大国崛起:兴衰试论与文化探索 作者:钱静华

大国崛起:兴衰试论与文化探索 作者:钱静华

钱静华,政论杂文作家,1953年生,居澳近20年,现住悉尼。少年苦难,青年迷惘,中年飘泊,现为澳大利亚华文作协会员、澳华《宝是利》收藏协会会长。每个人头上一片天,不能见乌云就心存疑虑而左右顾盼,事业如此,人生信念更是如此!本文为钱静华先生惠稿。

“后盾与媒体”:国家公关之外交神器


作者:钱静华



“外交手段”一般泛指国家层面上,国与国常用的“国家最高”行政之决定“硬利器”意识。按传统意义,国与国之间发生纠纷交恶,程序惯例一般有外交照会、抗议、互撤使领馆、断交、严重的甚至导致战争等等。一个国家的“对外交往”通常包括定点派驻各国建交使节,以及不定期的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沟通互访等。发声渠道也通常由一个国家政府的“外交部”担纲,“外交部”实际就是现实世界一个国家真实的“脸部”,嬉笑怒骂皆显于形,它的表现功能一般意义上就是人们可以形象直观的“口眼五官”。政府的声音便是最强音,这就是我们一贯坚持的舆论认知!

  然而,现实人类历史发展的西方近现代的成功故事告诉了我们,“外交面目”事实存在着阴阳二个版本。一个国家,尤其是西方,她的代表政府的国家“外交部”通常所发出的声音,仅仅只能算是一种来自所谓正面官方,一种有其积极,但极具敷衍搪塞的表面声音。真正能够左右民意和视听的,是那些看似不为人知,实际拥有绝对超级强势地位的众多“后盾与媒体”们!什么是她们的话语“后盾”们呢?就是西方前瞻性完美设置了专门甘为政府手提着“狼牙棒”,四处寻找别人“话题麻烦”,专玩国际“特别提案”,一帮始终既代表各自党派的纠葛利益,却分明确实凭借民选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那些绝对相互倾轧而枪口又绝对一致朝外的所谓国会“众参议员”的大人们。她们时不时地在历史关键当口不啻“勇于发声”,往往震撼朝野,牵动民意,赚足世界眼球。影响并左右着“政府决策”,真是好一个民主“玩”字了得!

  那么,谁究竟又是她们鹦鹉学舌,惯于唯我独尊的发声西方“媒体”们呢?这个问题,我还是将我们澳大利亚悉尼作家笔会的一位资深传媒制作人唐明先生,在与我笔聊时留下了这么一段话,最能说明事实真相。他说:“西方的民主只是服务于他们自己,事实上西方绝对不愿意媒体的开放,全球的媒体宣传垄断在四大通讯社手中,他们是: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国际合众社。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网络,他们绝不允许任何其他媒体进入。中国的媒体机构虽然很强,但根本进不了国际,因此过去毛泽东唯一的方法就是干脆来个对外信息屏蔽。既然我的信息发送不出去,你也别想进来,唯一留下一点点进来的消息就是“参考消息”。为什么叫参考消息?因为那不是我们国家自己采来的消息,而是购买四大通讯社的消息,因此不能全信,只做“参考””!

  这段精辟的剖析至少告诉了我们二个历史过去式的世界媒体疑问,疑问1,谁是这“四大媒体”的后台老板?是西方各国政府吗?显然不是。因为西方政府的执政是“流动”的,而四大媒体的存在是“静止”的。那是谁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如果我们认真地去查一下这四大媒体长期以来倾力支持的“资金源”,我们便会在瞬间豁然大悟,原来真正实际遥控这些“喉舌”的后台大老板,就是那些西方真正的垄断统治者——“资本寡头们”!

  疑问2,战后西方确实按历史西方“弱肉强食”的铁律重新洗了牌,“资本寡头”们力挺了美国为西方老大后而排座论定。西方体制不仅在独享瓜分了战后“消灭法西斯”这个人类道德至高的“政治资源”而从此颐指气使,而且还合谋预设创立了“联合国”,这个本质蓄意聚集“同仇敌忾”统一力量的国际组织而为美所用。事实上,人类自战后“联合国”诞生60多年以来,这个平台上历来是美国为首的“西方话剧”在活体实验,统一口径,集中炮火,指哪打哪!

  打“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侵略格林纳达,突袭巴拿马。利刃刺向利比里亚,武装干涉索马里。导弹抡波黑,空袭南联盟。反恐选阿富汗,斩首伊拉克!哪一次征战不是从“正义”出发?哪一次又有异意?有!第六任秘书长加利曾经“不合拍”,不是黯然下了台?第七任秘书长安南持“反恐异议”不是也灰暗走人?“联合国”从一开始的设置,便是美国,乃或西方这个“大家长”发号施令的私家“发声讲台”!他们是这么想,也真是这么做的。不听话,滚蛋。搞不定,我“单边”杀向巴格达,看看有谁敢阻拦。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8-4 07:58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