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留沪仍是复旦学子就业首选

留沪仍是复旦学子就业首选

作者 早报记者 韩晓蓉   发表于2010-11-26 02:09
通过10年跟踪发现,复旦女生的就业率高于男生,上海仍是就业首选地。
  复旦10年就业白皮书出炉
  昨日公开的《复旦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称,通过10年跟踪发现,复旦女生的就业率高于男生,上海仍是就业首选地。
  女生就业率高过男生
  这本白皮书由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自2000年起编撰,经过十年艰辛方才出炉。
  白皮书中称,虽然近年来社会上流传“女大学生就业难”,但根据10年来的就业统计,复旦女生的平均就业率约为95%,高于男生平均92%的就业率,个别年份甚至超过男生4-5个百分点。如2009年男生就业率为89.80%,女生则高达94.44%。
  白皮书分析说,这种情况可能是得益于女生普遍较早进行就业规划,并在语言、成绩等方面略显优势。
  今年23.7%毕业生出国
  白皮书还表明,近十年来复旦的出国热持续升温,2000年为8.2%,2005年上升到18.1%,到2010年更是达到23.7%。这种现象反映社会对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毕业生借出国深造提升综合竞争力。
  这一现象更折射出复旦学子在职业规划中着眼长远目标,也表明复旦学生的质量得到国外同行认可。
  择业最看重个人发展
  从就业地区流向看,上海依然是复旦毕业生的首选地,“大学生由于成本压力逃离一线城市”的说法没有数据支持。
  近10年来,毕业生人均求职获得的offer,和就业形势息息相关。2003年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人均收到3个offer,之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个左右。
  影响复旦学子职业选择的因素也在变化。目前,复旦本科毕业生择业时优先考虑最多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空间、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环境和企业文化,趋向值在4.5分左右(最高分为5.0)。而影响毕业生择业的传统因素的影响力在下降,如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其趋向值仅在4分左右,尤其是专业对口只有3.2,成为毕业生最不重要的考虑因素。

TOP

复旦近十年就业白皮书显示:学生不再"单恋"留沪

2010-11-25 17:21:00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孙晓菲11月25日报道:今天,《复旦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正式出版。自2000年起,这份白皮书已连续发布十年整,十年的分析显示出经济形势起伏、社会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女性就业并不难
女大学生就业难?十年的复旦就业白皮书推翻了社会上的这种说法。十年的分析显示,复旦女生的就业状况不但不逊色于男生,还表现出一定优势,个别年份的就业率甚至高出男生4到5个百分点。复旦就业中心分析,这可能是得益于女生较早做规划和相应的准备,以及在语言和专业成绩方面略显优势。
出国热持续升温
2000年,复旦毕业生的出国率为8.2%;2005年,出国率升至18.1%;2010年,这个数字更是升至23.7%。出国热近十年持续升温,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不降反升,反映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毕业生需要通过出国深造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复旦就业中心认为,出国热现象折射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更着眼长远目标,拥有越来越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加优良的综合素养。
“恋沪”情结减弱
近年来,随着学生择业的日益理性及在沪生活成本进一步提升,江浙地区、广东、北京对复旦毕业生的吸引力逐渐加大,该校2010届毕业生留沪人数较2008届下降455人(部分转向出国深造),留沪比例下降4.1%,“恋沪”情结有所减弱。这也表明,复旦学子在国家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分布更趋合理,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的功能日趋增强,在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就业的比重稳中有升。
择业价值取向恒定


分析十年来的白皮书数据表明,复旦本科毕业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前三位的依次为个人发展空间、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环境和企业文化,趋向值在4.5分左右(最高分为5.0),而传统意义上影响毕业生择业时的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力在下降,如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其趋向值仅在4分左右,尤其是专业对口只有3.2,成为毕业生最不重要的考虑因素。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开始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生涯目标和职业选择,择业灵活性变大大,学会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
作者:孙晓菲
(本文来源:东方网 )

TOP

同样的一份白皮书,在毕业后是否留沪这个问题上得出了不同的解读。一个说“仍是首选”,一个说“不在单恋”,可见人言可畏。虽然似乎都没有说错,但是角度不同,给人的印象也就完全不同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