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重新发现中国人的集体英雄主义

重新发现中国人的集体英雄主义

国际先驱论坛报 : 重新发现中国人的集体英雄主义

时间: 2008-03-01

转帖来源:中国网 china.com.cn   

本月早些时候,50多年来最严重的暴雪袭击中国,当时正是数以百万远在异地的人们赶着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在美国的家里一直放不下心,直至我的父母到了深圳与姐姐团聚。暴雪让他们在中国南方滞留了8天。

他们与成百上千万受到暴雪影响的中国人一样,显示了中国人的精神:达观、危机动员、自我牺牲和强烈的家庭价值观。我在美国生活了多年,耳濡目染的是以超人和蜘蛛侠为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此次却重新发现了中国人的集体英雄主义。我曾担心中国的市场经济、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会取代传统集体主义的精神。可喜的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

农历新年就跟西方圣诞节一样,是中国人每年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日子,属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类出行活动。在那场空前的危机中,中国的脆弱性暴露无遗:道路和铁路被阻塞,电网遭到损坏,这导致了大范围的停电和供应短缺,成千上百万旅客滞留。

在面对这样的灾难时,中国缺乏牢固的基础设施和有效的危机管理系统以及训练有素的专业救灾人员。但普通人弥补了这些空缺。中国人的团结和合作迅速使国家恢复正常运转。一些外国观察家惊呼,换作是其他国家遭遇同样规模的灾难,早就彻底瘫痪了。

不论旅途多么漫长或艰难,中国人总是想方设法回家过年。对于许多人比如农民工来说,经过一年辛劳之后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就像隧道尽头的光芒。这种牢固的家庭纽带可以解释,尽管暴雪造成长久的耽搁和种种不便,但人们仍然不知疲倦、满怀希望地在车站等待。

所有的努力都没白费。到除夕之夜,之前滞留在主要交通枢纽的旅客大部分都已踏上返乡旅程。一些外国人称之为“不可思议”。在大多数遭受重创的地区,水和电力都逐渐恢复。中国人的精神令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我感动和自豪。

我父母说生活的改善已经惯坏了他们。灾难让他们和其他中国人想到他们国家的脆弱性,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克服困难和追求更美好将来的精神。

TOP

孤城郴州:冰雪抗争十三天(之一)

孤城郴州:冰雪抗争十三天(之一)

(转帖)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南院院长王诚丽手记
    元月26日(星期六)
    清晨起来,拉开窗帘, 发现昨晚的雪一夜没停,把前两天的积雪铺盖得更加厚重。整个大地白雪皑皑,远处的山脉莽莽苍苍,望着多年来少有的雪景和眼前密集飘落的雪花,我伫立欣赏。
    出门时才发现今年的雪有些不同,没有以往雪的松软,雪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层,道路又硬又滑,稍不留神就摔跤。路旁的树木被积雪压弯了腰,叶片上挂满了重重的冰凌,承受不住的枝条已经被撕裂断开,草地上柔软的小草也冻成了粗壮的冰棍,一根根地站立着。
    凌晨2:40医院已经停电。
    当班的职工在笑谈滑倒的历险经历,还交流着雪地防滑的经验。肿瘤科梅志珍家住四公里之外的师专,平时上班只需坐20分钟的公交车,今天提前了一个小时,因等不到车,结果走了两个小时。下夜班的护士一直等着她接班没有半句抱怨。康复科护士王媛媛身怀六甲,几次重摔在地又爬起来,大家对她格外关注,问长问短,观察没有异常动静才放宽了心。
    值班副院长谢志懿启动了应急预案,用短信平台发出了预警通知,取消一切休假,要求每个职工随时作好应急准备。随即,全院上下分头忙碌起来。急救药品备齐备足,屋顶水箱贮水120吨,库存手电和蜡烛发至各个科室,取暖器调到一楼急诊科抵御夜晚的严寒,2名依靠心电监测的危重病人转至中心医院治疗……
    中心医院停电后,启动了大功率的劳斯莱斯发电机,这台备用的发电机是2002年下半年花了200多万购置的。
    120急救中心主任彭发吉说,我们的救护车去宜章县人民医院接病人被阻在高速公路上回不来,车上是一位脑外伤的重症病人,救护车只好向急救中心发出呼救信号。但此时的高速公路已经封闭,交通堵死,直线解救已经不可能。为了这位被困病人,他们采取曲线迂回,迎面行走在与高速公路平行的107国道上沿途搜寻,利用车上的GPS定位,不断联系。锁定目标后,他们找到高速公路栅栏的缺口,步行了数公里才把病人移车,送回医院救治。平时接病人只要1个多小时,这次前后却花费了16个小时。事后查阅手机,发现一路上为这位病人接打了126个电话。
    不断有摔伤的病人被送进医院,我们意识到地面的雪不能像以往一样留作欣赏,必须立即铲除,以保证病人不在院内滑倒。于是,大家找来铁锹、锄头,铲冰除雪。终于,院内的人行小道在雪地上黑白分明地显露了出来。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110人次,急诊留观10人次,输液110人次,住院病人130人。
    元月27日(星期天)
    雨雪还在下着,屋檐和电线上挂着长长的冰凌,天气又湿又冷。路上的士很少,打的收费漫天要价,喊价已到了每趟30元,不计里程表了。
    这么恶劣的天气在南方是头一次遇到,我没有雪地驾驶的经历,在网上查看了雪地驾车的技巧后才敢上路,幸运的是一路有惊无险,但路边已有不少车辆因打滑斜横在那里等待救援。
    市区有两条供电线路,一条是郴电国际地方电网供电,一条是电业局国家电网供电。南院用的是郴电国际的电,停电以后郴电国际告知,线路损毁严重,重新供电的可能性不大。
    医生点着蜡烛写病历,打着手电查病房,护士在应急灯下配药。只停了一天的电,南院就到处报警:应急电源不亮了;心电监护仪无法使用;电脑升级后还没有工作过,数据会丢失;挂号收费室的不间断电源烧坏了;药房靠手工划价;电锅炉烧不出开水;病人意见很大……
    停电后没有空调,没有了热源,病人的情绪异常激动。我首先想到的是为病人烧开水。因为肿瘤病人经过化疗和放疗后,咽部粘膜大都被破坏,时刻需要水来滋润咽喉,没有水喝简直就是要命的感觉。医院一边安排三个火炉24小时不停地烧,提供必需的水和热源,一边自行发电。
    南院有一台从中心医院退役的160千瓦的旧式柴油机,是二十年前的产品,只能临时应急。因为南院只有门诊和肿瘤科先期开业,住院大楼还在装修,还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医院,还来不及安装正式的应急电源,加上郴电国际保证了三条供电回路,一般情况下停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台旧柴油机由于长期不用,试机后发现有很多故障。高压油管漏油、皮带松断,油路不通,压缩空气外泄,水管冰死......想了很多办法启动不了,已退休在家、二十年前操作过它的邵师傅,如今也被请来了。时断时续的轰鸣声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其中有几个懂柴油机的病人家属,也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大家七手八脚,充气的充气、加水的加水、灌柴油、烘机油、换油管……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邵师傅连他的亲戚过八十岁生日,请他去祝寿的事也给忘了。大伙忙了一整天,直到天黑,还是没有发动,唯一的希望只有等待恢复供电。雪白茫茫的,天黑沉沉的。
    发电失败的情况向集团院长陈亚光汇报。陈院长带领120紧急救援的医务人员还在京珠高速上巡诊,救治那些被冰雪阻困了几天几夜的旅客。另外还组建了下乡医疗队随时听候政府的调遣,为政府分忧,主动责任。我们的120急救车,每天往返京珠高速90多车次。一次从高速公路上转移病人过沟时,抬担架的司机不慎滑倒在地,双手仍高高地托举着,保护病人不被滑出来。
    入夜,除了外面映衬的微弱雪光,整个南院一片漆黑,看不到光亮。为了让病人归于平静,减少躁动和不安,值班保卫人员在广场上燃起柴火,让肿瘤病人看到光明和希望。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51人次,急诊留观8人次,门诊输液98人次,有住院病人127人。
    元月28日(星期一)
    上午,集团召开会议,紧急传达市卫生局会议精神。要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抵御雪灾。党委书记尹辉平强调了纪律,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保持通信畅通,总值班24小时不离人,把救治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陈院长在会上讲述了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感人事迹。说120救护车昨天到永兴马田接一位危重病人,路上冰层太厚,车轮打滑,随车的急救医生文智斌跳下车,用铁锹刨冰,刨一段走一段,他说:“我就是爬,也要把病人送到医院”。外科医生胡雄强患膀胱瘤,刚做完手术正在接受化疗,当他知道科室人手少时,扯掉还插在身上的导尿管就上台为病人做手术,忍着自身的疼痛一声不吭。
    散会后,我立即组织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在传达集团会议精神的同时布置了南院的抗冰工作。
    所有的库存被服全部发给了病人,每人两床棉被用于保暖。护理部利用废旧的营养袋灌上热水,给门诊输液病人做热水袋保暖。
    烧开水的煤不多了,还剩300多个煤球,最多坚持3天。
    通信停了,手机联系不上。家里的坐机也没有信号了。
    体检中心罗新生、谭湘玲去北院新生儿科增援。
    南院一楼的急诊科是全门诊最冷的科室,不断开关的大门,时时带进凛冽的寒风。医护人员的手上、脚上、耳朵上长满了冻疮,但是门诊输液的病人没有减少。应急灯早就不亮了,护士在漆黑的夜晚,一个个像提灯女神,手持烛光、手电,守护着脆弱的生命。虽然烛光摇曳,时明时暗,但它在护士的守护下,从来没有熄灭过。
    医院家属区是电业局供的电,还没有停。姨妈所住的北湖区25号就停水停电了,今天接到我家来洗了个热水澡。
    晚上,电视中播放了温总理来湖南视察灾情的新闻,镜头中我们看到了多个省市受灾的情况。不料,当晚我们也停电两个多小时,隐约预感到停电的威胁。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205人次,急诊留观10人次,门诊输液96人次,住院病人124人。
    元月29日(星期二)
    上午家属区的电也停了。供水公司通知紧急储水,但没有告知恢复供水的时间表。我们已预感了形势的严峻,依靠供电可能没指望了,赶紧派人寻找高手修理“老爷车”,自行发电。
    等候加油的汽车排成了长龙。
    几天来,没有一个员工因家有困难请假,没有一个员工因下雪迟到。有的为了赶班,站在寒风中等早班车,有时一等就是40分钟;有的花高价打的;有的天不亮就起床赶路。他们个个都是医院培养的好儿女,医院的优秀员工。
    血站告急,宣布库存量只够全市用三天,血源不足严重。医院分配了150个献血任务,南院分配了20个指标。全集团有176人献血,其中南院有22人献血。肿瘤科护士朱桂华,身材瘦小,体重不足45公斤,2006年10月生下一个早产儿,只有五斤六两,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正是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需要妈妈的照顾。科里抽走了5个护士支援中心医院,科内人员也紧张,排不了休息。她心里清楚但她不顾这些,毅然报名,献血400毫升后拉下衣袖又上班了。
    体检中心曾凡旭、胡丽华、葛艳、陈小英、樊琼、曹丽华派去北院新生儿科增援,科内8名护士全部抽空。市区内的部分病人被家属接回,肿瘤科关闭了三楼的放疗病区。
    下午,集团又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市政府会议精神,这次会议是在“120”指挥中心召开的,有的地方手机没有一点信号。会议要求医院采用“非典”时期的手段,保证医疗运行,保障病人的治疗,医务人员无条件地服从调度。医疗队除准备药品之外,还要准备食品,救援那些在高速公路上因饥饿病倒的旅客。
    由于通讯不畅,集团领导为方便联络,昨天一停电就将办公室移到 “120” 指挥,充分发挥集团的优势,要求南院、北院派人增援中心医院。周边医院已停止收病人,全市的急救病人、产妇和新生儿像潮水一样涌进了中心医院,院内已收治住院病人1400多个病人。特别是急诊科、产科、骨科和北院的新生儿科暴满,走廊的过道上加满了病床。陈院长强调:公立医院要克服一切困难运转,积极为政府分忧。后勤务必作好物资保障,保证每个病人两瓶矿泉水,两包方便面,以度过最困难时期。南院和北院生产自救,自己保自己,住院病人不再往中心医院转,不增加中心医院的压力。南院关闭放疗,所有的救护车统一调度。北院作好可能停电的应急准备,躺在温箱里的新生儿命悬一线,一旦停电立刻转往中心医院,中心医院开放新装修的11楼随时作好接收准备。
    入夜以后,全市一片漆黑,只有公路上的车灯在阵阵扫过,有的小商铺靠微弱的烛光勉强营业。8点多钟,爱人陪着我到医院查房,刚进肿瘤病区就听见有不少人聚在走道里议论,群情急愤。其中有人发话:“我们明天去找院长,为什么不解决问题”。黑暗中我首先向他们通报了灾情,告诉他们温总理来到了湖南,会想办法帮助郴州。我们也在尽力,目前至少有三条可以做到:治疗不中断,开水保证供应,一日三餐送到病房。有一点我们考虑不周:只给值班医生和护士发蜡烛和手电,方便配药和抢救,而没给住院病人发手电,没有顾及病人的生活,对此深表歉意”。安顿好病人后,想到了采用油灯照明的方法,准备从家里拿来茶油,拆一个新拖把作棉线。但此方法很快就被人否定,担心病人使用不当引发火灾。情急中想到了市抗冰救灾应急指挥部,我们驱车赶到指挥部请求援助。指挥部设在市政府办八楼的市长办公室,这里已是灯火通明,要员聚集,有三个会议在同时召开。从他们疲惫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同样熬了几天几夜。当他们了解到我们的需求时,立即从商务局调拨了40个手电、90支蜡烛。
    手电发至病人手中已是晚上11点。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70人次,急诊留观8人次,输液83人次,住院病人83人。
    元月30日(星期三)
    电业局唯一的一条供电线路也断了,郴州成了电力孤岛。有人在拍巴掌:“呵,他们也停电了呵”!暴露了一些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
    今天凌晨三点北院停电,22个新生儿在吴志坚院长的带领下安全转移到中心医院。昨夜北院的员工用手电和蜡烛照明,将保温箱全部用人力从六楼抬下来送上救护车转运到中心医院,又将这些危重的新生儿抬到11楼,通宵奋战。
    雪不停地下着,夹杂着雨水,长期的低温,滴水成冰,形成了少见的冻雨。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一切信息无从获取。家属区的水停了,燃气也停了,我们自己也成了地道的灾民,家里蓄的水很快就用完了。医院的住院病人怎么办?这种艰难的日子还会持续多久?
    病人的忍耐到了极限,有一个病人举着手杖要打人,叫着要回家,情绪显得异常激动。周围的人边劝说道:“你回去还死得快些,住在这里医院会管”。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更加重了我们肩上的担子,面对脆弱的生命我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南院再次紧急动员,作了最坏天气的打算。南院的所有中层干部集中在院行政办的大办公室里开会,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认为,银行可以取不到钱,超市可以不卖货,手机可以不通,电视可以不看,唯有医院不能乱!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病人分配给职工,一对一地照看,有职工的一碗粥,就有病人的半碗饭。与病人坚持到底,与雪灾抗争到底!
    经过摸底,122个住院病人当中有69人不可能回家,完全依赖于医院。
    “我们还可以派2名护士去增援”。康复科护士长回答。
    “我们派了9个,需要的话还可以再派”,急诊科护士长黄菜青说。其实她自己也带病工作五六天了。
    “肿瘤科有47名住院病人,其中有21名病人的生活完全需要帮助,科内有31名职工可以分配完,不需要其它科室帮忙”,护士长刘向月说。
    “我家里有300个煤球可以贡献出来”,皮肤科主任蒋小音说。
    “下湄桥煤厂存有800个煤球可以去买。是我联系的,我可以带路”,药剂科主任王安发说。
    “方便面、矿泉水、蜡烛已经买回来,可以用十天”,办公室主任王海霞说。
    ……
    其他科主任个个都报告有哪些资源可供调用,生怕自己少做了事情。
    听到这些回答,内心阵阵温暖,很感动。
    晚上,我们到市政府抗冰应急指挥部请求支援。整栋政府大楼同样没有灯光,不少的人在匆忙地进出,一台小型发电机也在嘶哑地轰鸣着,提供着八楼指挥部的唯一供电。戴市长坐镇指挥,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紧张凝重。戴市长表示,只要一恢复供电,首先保证医院。还问我一台20KW的发电机要不要,由于功率太小了,20KW对于医院只是杯水车薪。
    南院完成门诊146人次,急诊留观7人次,输液88人次,住院病人72人。

[ 本帖最后由 顾汉现 于 2008-3-5 12:20 编辑 ]

TOP

孤城郴州:与冰雪抗争的十三天(之二)

孤城郴州:与冰雪抗争的十三天(之二)

(转帖)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南院院长王诚丽手记
    元月30日(星期三)
    电业局唯一的一条供电线路也断了,郴州成了电力孤岛。有人在拍巴掌:“呵,他们也停电了呵”!暴露了一些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
    今天凌晨三点北院停电,22个新生儿在吴志坚院长的带领下安全转移到中心医院。昨夜北院的员工用手电和蜡烛照明,将保温箱全部用人力从六楼抬下来送上救护车转运到中心医院,又将这些危重的新生儿抬到11楼,通宵奋战。
    雪不停地下着,夹杂着雨水,长期的低温,滴水成冰,形成了少见的冻雨。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一切信息无从获取。家属区的水停了,燃气也停了,我们自己也成了地道的灾民,家里蓄的水很快就用完了。医院的住院病人怎么办?这种艰难的日子还会持续多久?
    病人的忍耐到了极限,有一个病人举着手杖要打人,叫着要回家,情绪显得异常激动。周围的人边劝说道:“你回去还死得快些,住在这里医院会管”。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更加重了我们肩上的担子,面对脆弱的生命我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南院再次紧急动员,作了最坏天气的打算。南院的所有中层干部集中在院行政办的大办公室里开会,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认为,银行可以取不到钱,超市可以不卖货,手机可以不通,电视可以不看,唯有医院不能乱!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病人分配给职工,一对一地照看,有职工的一碗粥,就有病人的半碗饭。与病人坚持到底,与雪灾抗争到底!
    经过摸底,122个住院病人当中有69人不可能回家,完全依赖于医院。
    “我们还可以派2名护士去增援”。康复科护士长回答。
    “我们派了9个,需要的话还可以再派”,急诊科护士长黄菜青说。其实她自己也带病工作五六天了。
    “肿瘤科有47名住院病人,其中有21名病人的生活完全需要帮助,科内有31名职工可以分配完,不需要其它科室帮忙”,护士长刘向月说。
    “我家里有300个煤球可以贡献出来”,皮肤科主任蒋小音说。
    “下湄桥煤厂存有800个煤球可以去买。是我联系的,我可以带路”,药剂科主任王安发说。
    “方便面、矿泉水、蜡烛已经买回来,可以用十天”,办公室主任王海霞说。
    ……
    其他科主任个个都报告有哪些资源可供调用,生怕自己少做了事情。
    听到这些回答,内心阵阵温暖,很感动。
    晚上,我们到市政府抗冰应急指挥部请求支援。整栋政府大楼同样没有灯光,不少的人在匆忙地进出,一台小型发电机也在嘶哑地轰鸣着,提供着八楼指挥部的唯一供电。戴市长坐镇指挥,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紧张凝重。戴市长表示,只要一恢复供电,首先保证医院。还问我一台20KW的发电机要不要,由于功率太小了,20KW对于医院只是杯水车薪。
    南院完成门诊146人次,急诊留观7人次,输液88人次,住院病人72人。
    元月31日(星期四)
    屋里冷得像冰窖,没有丝毫的暖意。为了如厕有水,听人说一桶雪可以化半桶水,不甚欣喜。于是就地取材到户外敲了两桶冰,今天早晨起来用水,一点也没有融化,雪还是雪,冰还是冰。此时有人将门前鱼池里的冰层砸开了一个大窟窿,用池子里的水,平时不起眼的鱼池如今也发挥了大作用。饮用水仍然紧缺,我们取下饮水机上的空桶到处找水,看到有人到消防栓里接水,我们也跟着。水接满后一步一滑地把水桶抱回家。此刻我内心最大的感受是:有水有电就是幸福!
    中午14:01,手机收到天气消息:今晚到明天全省雨雪加大,冰冻加强,中北部有暴雪,2日自北向南雨雪减弱,3日稍好,4日又有雨雪,6日好转,气温回升,冰冻解除。
    春节一天天地逼近,但传来的还是坏消息。
    中心医院产科告急,要求南院增援,只有49张床的产科收住了145个产妇,有的护士累哭了,擦把眼泪又接着干。护士陈少波、陈英、许淑艳、李宝女、卢芳华、蒋水英、邓利、邓青娥、邓瑞芬、谢玲、安娜、黄林秀立即派往产科。护士谢玲新婚不久,公公婆婆从永州赶来,需要她在家问寒问暖,但她毅然服从护士长的安排,到中心医院支援。肿瘤科护士何骨梅,儿子六岁反锁在家中无人照看,前天儿子打翻了火炉上的开水,双下足严重烫伤,不能穿鞋穿袜,光着脚在家,多么需要妈妈的照料!可是何骨梅想到科室人员紧张,住院病人更需要她时,她瞒着实情谁也不告诉,天天坚持上班。事后,同事的孩子去找她儿子玩才知道了这件事。
    被派往中心医院和北院的医护人员已有32人,留在科室上班的人少了,工作的脚步迈得更快了,职工的心因此团结得更紧了。连退休返聘的老专家也在走路赶班,寒风吹动着他们的白发,让人心生敬意和感动。
    中心医院产科主任雷冬竹在给一位妇女接生时,突然断电,电吸器不能用了。这时,婴儿刚拿出盆腔,嘴里有不少羊水,唯一办法是嘴对嘴呼吸。产前化验时,医生已知这位产妇患有梅毒,传染性很大,但婴儿的情况危急,千钧一发之际雷主任二话不说,直接用嘴吸净了婴儿口腔中的羊水!
    每天都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在医院上演着、感动着、震撼着。
    今天是传统的小年。76岁的父亲看我们都忙,邀请我们姊妹回家过年。父亲的生活比较节俭,常年烧煤,平时我们劝他取消烧煤,减少灰尘和麻烦,过一下现代人的生活。没想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如此脆弱,停电的今天居然还是靠他的煤炉过了一个温暖的小年。父亲将手电立在桌面上,光柱从天花板上反射下来,整个屋子亮堂堂的,大家围坐在一起,享用着自雪灾以来最丰盛的烛光晚餐。虽然前景不甚乐观,不知何时可以来电,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不时交流着经各种渠道传递来的各种非正式信息。
    饭后,在电业局工作的弟弟向我们讲述了他师傅曹响林牺牲的整个过程,曹师傅为了抢修电网,几天几夜没有休息,由于过度疲劳,累死在25米高的铁塔上。当人们把他从高高的铁塔上取下来的时候,风雪已经把英雄的身躯塑成了一座雕像!英雄事迹深深地震撼着我。他们为了抢修电网,在荒郊野外爬冰卧雪,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在冰凌如剑的铁塔上辛勤劳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相比之下,我们受的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你点亮一盏灯时,请记住他们,当你想起他们的时候,请关掉一盏灯,节约每一度电”!
    夜查房时,值班护士听到脚步声,在黑暗中用习惯用语询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助”。我问她为什么不点蜡烛,她回答:“我可以用耳朵听,蜡烛在关键时用。”我嘱咐一定要点,而且要一支接一支地点,医院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会保证护士站的光亮,要让每一个病人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冰灾和疾病的信心。
    农历小年的城区一片寂静,偶尔能听到一两声的鞭炮声,冷清的很,感觉不到以往过年的气氛。
    南院完成门诊128人次,急诊留观6人次,输液83人次,住院病人61人。
    2月1日(星期五)
    户外的树木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冰雪的重压下,断臂残枝,断头斩首,满目疮痍,不忍多看。
    上午8:05分,收到省气象台发布的雪灾红色预警:未来6小时内郴州局部降雪15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春节近在咫尺,不好的消息还在不断传来。
    妹妹打电话给我,说科里有位同事,夫妻俩同时买了煤炉带回家,想处理多余的一个。妹妹问我要不要,并说他们不要钱,只要煤球交换,买不到煤球光有火炉也用不上。我满口答应晚上到爸爸家里取些煤球交换,解决家里的取暖问题。
    11点,南院的“老爷车”柴油机,经过几个高手的侍弄,终于起死回生发电了。但接踵而来的问题不断,首先它要喝油,每小时消耗公升的柴油。其次要喝水,发电机的温度过高会烧杯机器,要为断地灌水冷却,水池中储的水原本就不多,还要匀些出来让机器喝。再次是要吸气,每次发动的时候还要压缩空气带动。这三样东西都是目前最最紧缺的,怎么办?只能维持一天是一天了。
    中午的气温回升,雪好像在化了,踩上去深一脚浅一脚的,到处是水,鞋子湿透了。
    中心医院的发电机从买来以后,累计发电不到11天,这次连续工作了七天七夜,大家担心机器会烧坏,急需强行停机一小时进行休整。在停电的一小时内,所有的后勤人员分工值守完成事先分配的所有维修保养工作。在这次救灾工作中,后勤保障的重要地位首次在医院凸显出来,引起了所有领导的高度重视。
    下午,集团召开周会。对医院抗灾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抗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号召大家要有继续过苦日子的思想准备,作好持续打恶战的心理准备,在雪灾未缓解之前,任何人不能休假。全国有5000多电业职工支持郴州,温总理从二炮部队调了300多军人空降长沙赶往郴州,相信政府有能力战胜灾害。中心医院要求职工少到食堂就餐,把饭菜留给病人和陪护人员,科室为病人和陪护出具就餐卡,值班的医护人员凭胸牌卡就餐。陈院长命令:医院不能乱,在大灾面前医院有责任担起全市的救治任务。
    又有一批护士和妇产科医生被派往中心医院产科。熊院长说,如果产妇还在猛增,南院要作好关闭妇产科门诊的准备,把人员全部抽到中心医院来。
    南院水池的水按计算还可以用3—5天,每天都在精打细算。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105人次,急诊留观4人次,输液68人次,住院病人69人。
    2月2日(星期六)
    昨天融的雪今天又重新冰冻起来了。家属区的燃气也停了,要面对断炊的危险。
    “老爷车”发电机缺少压缩空气就发不动,肖书记四处打听,把下湄桥供气公司仅存的两瓶也买来用于发电。紧接着,柴油耗尽了,水用完了,柴油机出来的水温达到100度,机器烧开锅了,只好停电。厨房的煤球也所剩无几了。情况越来越糟。
    有消息传来,良田加油站的屋顶被冰雪压垮了,有人在垮塌事件中受伤。张院长意识到南院的采光顶和雨棚有同样的危险,自己带人到顶棚清理积雪,但雨棚太高,人上不去。陈院长来南院视察时,观看了雨棚的积雪情况,也认为是危险因素,要想办法铲雪。
    谢院长到市政府向分管市政的张扬平秘书长求援。张秘书长立即作出批示:郭汉民同志(城管局副局长):人民医院南院发电柴油机急需供水,请务毕(必)安排。范辉平同志(城管局副局长):现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门诊大楼雨棚积雪太厚急需调动一台升降机(安装路灯用的)救援,请你务毕(必)调度。
    谢院长接到批示后,因通信中断无法联系,立即走路赶往城管局送“鸡毛信”。他们接到急件后,随即用消防车送来了3.5吨水;园林处也派来了升降车。
    没有预料到的是,水池的水用尽后,水管就被冻住了,消防车抽到水池的水出不来。下午,武警苏仙中队又紧急调运8吨水才解决了发电的问题。
    下午,在公安局工作的好友用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温总理到郴州来了,她亲自参与了温总理来郴的保卫工作。从她的叙述中了解到,温总理多次越过警卫直接与市民握手,给他们的警卫工作带来了难度。但我却认为温总理重返灾区,对稳定郴州,稳定人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明党和政府在关心郴州,坚定了我们抗冰灾的信心。我立马在办公室里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102人次,急诊留观4人次,输液63人次,住院病人46人。

TOP

孤城郴州:与冰雪抗争的十三天(之三)

孤城郴州:与冰雪抗争的十三天(之三)

(转帖)

2月3日(星期日)
    雨雪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雪水掉在脸上像落泪一样难受。
    发电用的压缩空气昨天已经用完了,一旦停机就再也没办法发动了。因为旭辉气体公司明确告知,没有压缩空气供应,自备电力只能生产氧气,压缩空气生产不出来,功率大,带不动。柴油的消耗量很大,一个班要用掉三桶油,每桶100公斤。集团副院长贺光明专门负责柴油采购。送油的老板是一位个体户,他开着一辆小油罐车到处送油,深夜两点还不能休息。他经常说累不动了,要我们自带塑料桶去油站提。我们试了一下,一桶50公斤的油,没人提得动,所以一见他就说好话,送红包,生怕他真的不送。
    为了保证发电,柴油机绝对不能停下来。张师傅和欧工昨晚一起合计,用怠速运行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油耗不大,试行一晚,油桶里的柴油只降了一格。二是不要重新发动。每发动一次要消耗一灌压缩空气。肖书记听了很高兴,南院用电终于可以供断自如,白天发电保证临床工作,晚上8点之后又可以怠速维持。
    家属区的燃气在自备发电机的帮助下恢复了供气,虽然是限时供应,早上供一小时,中午和晚上供二个小时,有火做饭,心里就不慌了。
    今天,传来一个非常振奋的消息,京珠高速大动脉全线解冻。我们紧缺的柴油、食品等物资就会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同时传来的坏消息就是,原计划在今明两天恢复供电的想法落空。因为来支援郴州的专家们遇到了新问题,电塔修好了一座,原来立着没倒的电塔又相继倒下,抢修的速度赶不上倒塌的速度,这种状况是始料未及的,谁也无把握说何时能来电。
    南院派去支援的护士,分别在中心医院和北院的急诊科、产科、新生儿科和耳鼻喉科。护理部主任候英兰和体检中心主任高亚萍,每天都去给她们鼓劲、加油。
    江苏省电业局派来了工程师和车载发电车支援北院,北院用上了江苏的电。新生儿又转回北院去了,护士长张紫翠已经是七天七夜没有回过家了。分管医疗和后勤的副院长从25号开始就睡在医院,已经十天十夜,从没回家看过一眼。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83人次,急诊留观1人次,门诊输液50人次,住院病人40人。
    2月4日(星期一)
    昨晚的雪明显小了很多,前几天早上起来时,看不见家属区的人行小道,大家踩出来的路晚上又被大雪覆盖,白茫茫一片分辨不出来。今天早上一眼就能看出人行小道明摆在那里,它在雪地里划出一条条通向远方的线,黑白分明。
    天还蒙蒙亮,在家属区管道燃气的气泵房前,邵师傅就站在临时雨棚下发电,为大家作早餐提前供气作准备。这台发电机的功率小但功能比起南院的哪台先进多了,是风冷式的,不用水降温,电子打火,不用压缩空气,柴油消耗也不多,我好生羡慕。邵师傅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南院要一台好的发电机”。
    早上在肿瘤科交班,号召医护人员团结一心战胜困难。肿瘤科每层楼可以容纳36个病人,查房时发现二楼和三楼只有24个病人。如果能把两层楼的病人搬在一起,就意味着可以关闭一层,可以调剂一些人去支援或者安排他们休息一下。当征求病人意见时,多数不大情愿搬。其中有一个肝癌晚期的病人说:“我可能就是这几天了,不想搬。我在电业局工作,要不是病我也到一线去了”。我听了当即改变主意,决定维持原状。科主任和护士长同意我的意见说:“没关系。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习惯了,我们顶得住”。
    全院职工都是这样为病人考虑,没有一个人提出休息,没有一个人讲自己家里的困难,每人都在用行动书写奉献之歌。
    上午终于看到了《郴州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温总理到郴州与市民交谈的大幅照片。
    10:09收到短信:“医院发电抽水,有望在今晚供水”。读后心中一阵温暖。
    南院去支援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看到自己的班排到了大年初二,有个别的提出想回家,有几个年轻护士抱在一团哭。护理部主任提出南院还可以挤出两个护士,去中心医院把两个想家想得历害的护士换回来,我不同意。谁不想回家,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人人都想回家过年。广州火车站滞留了几十万想回家的旅客。
    我和护理部主任、体检中心主任一起到中心医院去看望他们,一是鼓劲,二是疏导。对回家愿望表现强烈的人给予批评,开导他们只许在心里想,不准表现出来,让人看出来就不敢排你的班了,还要你来支援什么。三个医疗区是一家人,谁有难都要帮。大难当头,要舍小家为大家。
    下午召开了南院中层骨干会议,对前一段的救灾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小结,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向大家交了底,对派出去支援的人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常去看看他们。所有参会人员表示要团结一心,共度难关,主动请战,生怕少做事。
    晚上19:08分家里来水了,打开厨房的热水器有热水洗碗,好久没有这种温暖的感觉了。可是供水两个小时后就中断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小时,但看到了战胜灾害的希望。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134人次,急诊留观1人次,门诊输液80人次,住院病人34人。
    2月5日(星期二))(中国小年夜)
    早上来上班时,我车上的收音机广播了一条重要新闻,在前两天已经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南方冰灾情况后,昨晚,中央政治局常委又专门召开会议,听取灾情汇报和各地的抗灾救灾情况,中央明确提出保交通、保电力、保民生的方针。
    上午医院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的集团月会,传达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对全市的受灾情况进行了通报:这次发生在南方的冰灾,是世界上一次大面积的气候灾害。郴州属重灾区,全市境内443座电塔全部倒塌,恢复工作相当困难。全国都在关注郴州,在中央的统一调度下,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支援灾区,各省市共派出了5000多人的救灾队伍帮助郴州,预计可能达到2万人。市政府表态,力争初一前恢复供水供电。陈院长提出:医院还要继续发扬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要充分认识雪灾的严重性、持久性和灾后恢复的难度性。
    陈院长还特别提到了各级各方面对我们医院在危机处置中的工作表现满意,郴州感动了全国,全国为郴州感动。产科主任雷冬竹怀抱亲手接生的双胞胎女孩的照片,在2月3日的《人民日报》作了大版面报道,这是我院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宣传报道。
    在这次会议上,我是第一次对郴州乃至南方各省市的灾情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回来后,及时传达了集团会议精神,还把人民日报上刊登的雷主任照片的报纸复印给大家,以产科为榜样,鼓励职工继续战斗。
    南院还没有全面开业,没有内部食堂,按惯例大年三十这一天,医院要免费为病人和陪护送餐,院领导要请单身职工聚餐。但是,平时为南院服务的私人小饭馆提出了种种困难,买不到菜,请不到帮工,没有蜡烛……,李志日常务副院长一一帮助解决,要各科室通知到人。
    康复科主任谢辉被派到华天宾馆为受伤的部队官兵治疗。
    晚上回家路过超市时,看见超市还没有关门,心中很高兴,赶紧进去办点年货。进去后发现超市里没什么人,货架上的商品还算丰富,不像想像中的抢购一空。可是我们刚选了几斤面条,就听见广播在喊:“下班了,现在留半小时让超市的职工购物”。我们不好意思想走,这时有一位员工宽慰我们说:“没关系,你抓紧拿吧。”我们这才放下心来以最快的速度买了一些年货。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119人次,急诊留观1人次,门诊输液41人次,住院病人31人。
    2月6日(星期三)(中国大年夜)
    清早起来,就看到了后勤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在指挥民工铺设家属区内的电揽线,准备自己发电抽水。这次雪灾到处都看到了后勤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为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想了很多办法,还留下了民工帮忙,保证一线职工救治病人,他们平时的工作总是站在后面默默无闻,这次站在冰天雪地里格外地引人注目。
    上午,陈院长接到市委领导的电话,告知有一位电力工人为抢修电网从15米的高空坠落地面,受伤严重,医院能不能救治。陈院长肯定地回答:能,我们尽全力抢救。
    12点左右,负伤的徐坤被送进了中心医院。初步诊断:失血性休克。全身多发伤:颈椎骨折、肺挫伤、胸腔积血、肋骨骨折、腹腔脏器损伤、骨盆骨折。医院立即组织全院会诊,成立了抢救专家小组。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紧张救治和抗休克治疗,徐坤的血压回升,心跳恢复,生命指征逐渐显露。涉及到的六个专科的20多名医务人员,全部加班加点,全力抢救徐坤的生命,守望英雄复苏。
    中心医院的黄仁彬院长紧急求援。熊院长要求南院再派人支持中心医院的急诊科,医务办主任肖力智立即通知了正准备下班的医生李军和李凯,要求他们打连班不休息。他们两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康复科的护士邓媚艳听说此事后,向护理部主任候英兰主动请缨,表示春节七天都可以上班,把她们换下来休息一下。此时南院已派出了三分之一的护士支援中心医院和北院。
    下午,南院党总支肖书记为值班人员和单身职工聚餐,主题是:“今年春节我们不回家”。
    傍晚,家属区来电了。大家边吃团年饭边看电视,一种安全度过灾后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所有的电视台都在播放与抗冰救灾有关的报道,同时也看到了抢修电网的人员在雪地里吃的年夜饭。
    广州火车站的滞留旅客终于被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看到他们在电视中的笑脸,心中仍有几多的酸楚。
    家属区的水还是没有恢复,水被抽到了水塔里放不下来,水泵房里聚满了人,看来又是一个通宵。我们等到子夜一点多钟还没见到水,又到路边的消防栓内接了两桶水抱回家。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66人次,急诊留观1人次,门诊输液28人次,住院病人38人。
    2月7日(星期四)
    今天是(中国)大年初一。每逢这一天,医院都有为住院病人拜年的习惯。一大早,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都来了,带上事先准备好的礼品,为每一个住院病人拜年,祈祷他们早日康复,万事如意。
    8:10分,南院也恢复供电了,所有的人都很高兴,南院的“老爷车”发电机一路跌跌撞撞,坚持到了最后。当提起这次雪灾给病人带来的不便而道歉时,每个病人都表示理解,肿瘤科有四个危重病人都平稳地过了年,病人的家属表示满意。康复科的一位住院病人说:“我参加过几次大的救灾,你们做得很好。”听到病人的夸奖,我们每个人都由衷地笑了。
    上午听中心医院的大外科主任说,徐坤的病情发生了变化,根据腹腔出血的迹象,高度怀疑脾脏破裂。专家会诊后实施了紧急手术。为徐坤摘除脾脏,腹腔引流,紧急输血,2600ml的鲜血中也有我们医护人员的一份。因为在此之前,市血站血库告急,医院有176人参加了献血,缓解了血站的燃眉之急,救了眼前的这位英雄。
    下午李院长值班,通知中央空调试机,很快整个医院充满了暖气,置放在室外的中央空调主机经受了雪灾的考验。
    南院的工作转入正常管理。
    今天,南院完成门诊29人次,急诊留观1人次,输液16人次,住院病人25人。
    从元月26号医院停水停电到大年三十晚上恢复供电的13天时间里,三个医疗区共完成门诊20254人次,其中急诊科接诊3251人次。平均每天有1250个住院病人,出院1958人。手术268台次。接生婴儿247个。急救车出诊966车次。
    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由中心医院、南院、北院三个医疗区组成的一个集团性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TOP

向在大风雪冰雨灾害中尽心尽职的广大干部群众致敬!

向在大风雪冰雨灾害中尽心尽职的广大干部群众致敬、  
慰问!  
冰雪无情,  
人间有真情,  
我们每个人都为抗大风冰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人多力量大。   

以前曾到过长沙和衡阳等地。  
长沙的黄花机场,  
桔子洲头,  
衡阳的湘江大桥,  
郴州的火车站等都记忆犹新。  
心里挂念灾区人民,  
致以亲切的问候。  
祝湖南人民新年吉祥如意!

现代化研 写于 2008-02-06 23:26:12 中国大年夜
( http://bbs.club.sina.com.cn/tabl ... ply_16645_121_19748 )

(这组系列帖不错,给予加入精华)
遵循科学规律办事就易成功。
做好您的本职工作,演好您的社会角色。
如果中国人人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地工作,就肯定能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TOP

中国著名学者邢贲思:大地震中表现出的是一种群体英雄主义

中国著名学者邢贲思:大地震中表现出的是一种群体英雄主义  

(转帖)

2008年07月02日 08:37:43

(光明日报)  

    ——访著名学者邢贲思

    在漫长的中国社会演变过程中,曾经经历过无数次重大自然灾害。在旧中国,每当发生这样的灾难,虽然统治者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救灾结果并不好,往往造成哀鸿遍野。

    这次汶川大地震,无论是强度、烈度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但是,在大灾面前,我们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有序、快速地进行抗震救灾工作,并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对此,著名学者邢贲思深有感触地说:“最根本的,是得益于我们有优越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记者:对于这次地震,一位美国专家是这样评论的:“中国人一瞬间由一盘散沙凝聚成钢板一块,真是太可怕了!”作为一位西方学者,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此前的中国是“一盘散沙”,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认为中国人民面对汶川大地震所迸发出来的“钢板”一样的凝聚力却是客观事实。

    邢贲思:是的。在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面对大地震灾害,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宗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赶赴灾区,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亲临指挥,安抚当地受灾群众。可以说,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哪一个国家执政党的主要领导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能亲临第一线指挥?而且,中央领导到了灾区以后,反复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

    国务院还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部署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个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温家宝同志的领导下,非常过硬;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有关各部委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强有力地贯彻了中央精神。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很短的时间内,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快速集结、日夜兼程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很多外电评论说:“真好像是一场战争。”

    在和平时期,集结这么多的军队,而且那么快速,这是其他国家少有的,或者说是其他国家很难做到的。我们的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哪里受灾最严重,哪里就有我们的解放军。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解放军不愧为人民子弟兵。

    我注意到,在灾区有70多位将军冲在第一线。其中,包括空军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二炮政委等同时开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这也是历史上少有的。

    过去,大家都有一种担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精神比以前差了,集体主义、团结、合作、协作精神大大弱化了。在这次灾难面前,我们看到,我们的党是经得起考验的党,我们的军队是能打硬仗的军队,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我们看电视,看报纸,每天各个省区市都派出大量的人员,向灾区运去大量的救灾物资;为了灾区群众的需要,很多企业24小时几班倒,不间断地生产帐篷等物资。

    尤其是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机结合的一次重大实践,也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优势的生动体现。

    最感人的是,他们不讲任何条件、不计任何代价,一切为灾区人民的需要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帮灾区人民之所需。如果没有我们这样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

    “在这次大地震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群体的英雄主义精神”

    记者:灾区人民在大灾面前,表现出了临危不惧、坚韧不拔、自强、自立、自救及救人的精神。这种高尚的品德,对我们也是深刻的教育。

    邢贲思:有媒体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现。”我认为,这里光讲民族精神还不够,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实践。

    你所说的感人事迹在这次大灾面前实在太多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在灾区人民、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基层干部以及中小学老师、医护人员、志愿者身上都表现了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比如,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带领200名官兵,在余震不断、山体滑坡、泥石流不断、道路不通、还下着瓢泼大雨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行军,仅用了31个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

    蒋敏是四川彭州市的一个普通民警,她的警衔仅是一杠一星,是公安队伍干部里最低的一个警衔,三级警司。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同志,知道自己的父母、奶奶、外婆,特别是她最宝贝的女儿遇难后,强忍着剧烈的悲痛,日夜不停地抢救受灾群众。

    谭千秋老师的名字也是大家熟悉的。在地震发生时,他在讲台下死死地保护着四个学生。

    都江堰聚源中学的36岁女教师何智霞,地震发生时,她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学生,四个学生得救了,而她自己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年轻女教师向倩,本来是可以逃生的。地震发生后,她跑出来了,但她又毅然跑回去救孩子,她把三个孩子救出来了,但自己却牺牲了,年仅21岁。

    过去看美国的灾难片,像《泰坦尼克号》、《龙卷风》之类,在灾难面前,人们也有互助精神,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在其他国家也是有的。但是,我们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群体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在西方国家是很少有的。这种群体的英雄主义精神,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那同样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那些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他人的人,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人,比如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基层民警、志愿者。一个57岁的志愿者叫胡开华,他坚决要去参加志愿行动,参加救助,结果因为连续工作,太劳累了,心脏病突发猝死在灾区。

    这次特大地震,给我们的教育很深很深,特别是使我们这些理论工作者深受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确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品德、舍己为人的人,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舍己为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在我们的少年当中也涌现了不少英雄。在地震那天,只有9岁半的林浩,在四川映秀镇渔子溪小学读小学二年级。在学校倒塌后,他从倒塌的走廊上背出两名昏迷的同学,而自己在救同学时也受了伤。

    还有一个是14岁的童世强,他救出了7个小孩子。

    这是什么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在这次地震灾害中,群体性的英雄主义普遍彰显,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传统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硕果。

  “责任也好,良心也好,实际上都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实践”

    记者: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大改善。这与当年唐山大地震时完全不一样了。对此,您是怎样看的?

    邢贲思:是的。当年尽管中央领导对唐山大地震很重视,但我们的经济基础很薄弱,很多方面的救灾工作受到限制。但是,这次就不同了,我们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国外的救援,我们当然非常感激。但是,那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等靠国际救援,还得靠自力更生。

    这次基本上做到了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不惜工本、不讲代价,这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没有物质做后盾,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不可低估。这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除了经济大发展、综合国力大提高以外,我们经过改革,效率确实也大大提高了。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政府各部门的效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大大提高了。这一点,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记者:这次救灾中,很多人都面临一种选择:自己的亲人被埋在废墟里,同时别人的亲人也埋在里面,先救谁?他们选择的是首先救别人、救孩子、救学生,以至于来不及救自己的亲人。

    邢贲思: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人民中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社会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这一教育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一个镇党委书记在大地震后,明明知道家人埋在一个地方,而他却没有去救,而是先去救孩子和学生。事后,他跪下来说:“对不起父母亲了!”

    忠孝不能两全,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对于一个镇的党委书记来说,确实面临着尽忠就不能尽孝的选择。那位党委书记的忠就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

    北川中学的一个物理老师,家里三口人,妻子和儿子在大地震中遇难,可他毅然每天为孩子们上课,而且还面带微笑。他的一位同事介绍,别看他面带微笑,实际上那是勉强装出来的,他是怕影响学生的情绪。其实,他的心里非常痛苦。这位同事说:每天早上都看见他枕头旁边被泪水润湿一大片。

    为什么能这样做?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这是一种责任,我是一个老师,我就有这个责任。”他们没有想得更多,也没更多的豪言壮语,为的就是尽一份那沉甸甸的责任!一位乡党委书记朴实地说:“拼命抢救群众,这才对得起我的良心。”

    责任也好,良心也好,实际上都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实践,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在哀悼日那天,天安门广场有那么多群众自发地高呼:“中国加油!”这充分表现了人民对我们国家、我们党、我们政府的信心,表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心。(计亚男)

科学、民主、法治、竟争!
做好您的本职工作,演好您的人生角色。
如果中国人人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地工作,就肯定能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知足、感恩、宽容、博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