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且看教授为谁忙

且看教授为谁忙

且看教授为谁忙---《搜狐网》

       开学两月不到,除了常规的上课下课,我和其他教授一副德行,前脚踢后脚忙不迭地参加研究生的这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那个博士生的毕业论文预答辩会,哪个直升研究生的面试投票会。左一个,右一个,前一个,后一个,本系不算,还有外系,明星味连连,赶场加救场。

    这种答辩或面试,过去学生少,一个组就能齐活,三下五除二就能完事。可这几年招生多了,轰隆隆发展到今朝,竟要分成两个小组同时开场才能解决战斗。譬如今天下午,光是我在的一个组就有八位博士硕士相继开题报告。待答到完事出来,我已喝掉三杯红茶,去过两趟厕所,翻阅过一大叠打印的表章,脑浆子灌铅都有点硬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有哪位学生胆敢来找我讨教啥,我指定轰他走人没商量。我自己最想做的,是宁愿一个人在突来的冷空气里清凉清凉,瞄瞄黄昏斜阳里系门口大草坪上肆无忌惮拥来吻去的那对男生女生,瞧瞧玩橄榄球的那几个生龙活虎的留学生。这比起刚才的答辩,那可轻松又醒脑多了不是?!

    都说大学扩招,本科生增加了,其实研究生也几何增长出来,只是老师的编制不见水涨船高,还是那几杆老枪耍来舞去,上下翻滚,简直要了老命快。也不知道教育部怎么想的,只解决求学的入学率指标,却不关照教师的飙升工作量。部长都换了,成了话题,上头起浪,浪在浪尖上,浪下走涟漪,也涟漪不到下属的高校头上,匹夫教授该啥样还啥样,照旧一副为学生忙里忙外的打工嘴脸。都说,教师的天职是教授学生,可有谁想过教授多少才是多?带到多少学生才算好?负荷与超载的教授们,谁与余?

    其实,比起参加面试会答辩会更揪心的还倒不是上述种种,而是现在的研究生基本都不是自己找题目,也找不到题目,而是老师给题目,才能开出题来。否则自己弄,书读的少,道悟得乏,又没有做过哪门子实践体验,弄出个什么爷爷奶奶样,那可就两说了。如此一来,教授们又多了一道程序,得为研究生们找个题目做,顺带还要帮理解,教表达,不然,开题时讲成什么德行,顺溜不顺溜,吭哧不吭哧,就又两说了。离开稿子就不知道怎么回答提问,照本宣科勉强能过关,已是强人。如果教授们严格卡住亮黄牌举红牌,叫人家延期开题,那可就是一个“恶”字当头,属于犯得上犯不上的事情了。说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研究生,也就头些年的本科生那个程度,海拔不高,峰度不够,实不为过,绝不扯悬。这用上海腔说,可谓“愁煞忒阿拉老师伐”!转调东北话更直接,那叫“咋整啊?你可愁死我了呀!”

    社会上时不常就有现而今的教授盘剥研究生,叫学生给自己的课题项目打工一说。可实际上,教授们人人得给学生付费,却没谁关注提及,只见教授孬又坏,未知教授苦与恼。譬如学校规定,教授每收一个博士,就要自掏腰包,替博士上交一千元。如果同时招收两个博士生,还要翻番,第二个学生要交到1500元。假使你奋不顾身同时招三个,还要再翻番到2000元。像我昨天就收到了研究生院的计费通知,核算下来,我现在所带的五个博士生,除去二个在职定向培养的不用替他们交钱外,其他分两年招的三人每年合计要为他们交3500元。这些钱说是反馈给博士做奖学金,一等奖可得万八千元,二三等奖,也有个三五千元。博士招得越多,教授付费就越多,招的多的教授每年上交个万八千块,也不是没有。假使有的教授手头不宽裕,没什么项目,搞不到经费,那就只能闭门歇菜,耸耸肩摊摊手,停招了事。这位看客就说,那不招不就得了?!可看客怎知,不招哪行?一不行,至少招一个是规定动作,否则工作量不够,这在侯宝林相声里叫“你要不唱啊,就不管饭!”二不行,每年都有那么多学子奔你而来,等着考上博士改变人生命运,你不多招,那不成了老话说的“多乎哉不多也多亦不多乎实乃少也”了么?教授都这副德行被逼到旮旯了,到底是学生PK了老师呢?还是社会传说的老师叫学生为自己打工搞变相压榨呢?

    由此构成的新师生关系,叫教授们成了为学生们的打工一族,实不诳语,也不过份。过份的倒是有些教授还要为更高一档的什么资深教授乃至院士打苦工,那才叫窘迫与尴尬。我的一个外地教授朋友就遭遇过此番案例,有得一说。话说有位工科院士忽一天喜欢起考古来了,要搞什么科技考古做测试的名堂经,一会儿想搞植物考古,一会儿要做动物考古,还一会儿又感兴趣起环境考古来。今天找来,说他要去某地看材料,得帮他介绍介绍当地的发掘者,看看挖出的器物;明天又来说,他要做什么实验,得替他搞来哪种哪类标本;后天再来说,他要申请什么国家重大课题,需要考古出身的课题组成员参加,增加立项的含量,得马上把简历和研究成果给他去用用。

    朋友说,拉他合作的那位院士从没有给过他任何合作的经费,也没有把什么研究成果与他一起署名发表过,至于借用朋友名头是不是申请到了重大课题项目,更是鸟无音讯,从未见告。朋友他只是为院士搞科研、拿课题、看材料,当着是可忍孰不可忍可又忍无可忍的蝇头小工。又一次,那院士写的一篇文章要发表,编辑部的匿名评审转到了朋友手上。朋友这才知道他辛辛苦苦提供的材料,花一堆经费做的实验数据,都转化成了那院士的成果,朋友连名份儿皆无上署。朋友是个老实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问由,只述怨于我。听得我怒从中来,口吐弃词:“你又不是他雇的长工,甭再理他,不就结了?!”朋友难言之隐浮面,不再多解。

    这正是:朋友叹气无语,我为朋友堵心。教授打工为谁忙?谁解教授忙烦心?上有院士,下有学生,上不上,下不下,当不当,正不正,尔等教授一族类,夹在当中可咋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