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改革走向成功的机会

中国改革走向成功的机会(11)

 价值重塑之道

  六十年来,中国物化成就有目共睹,但世道人心屡为有识者所忧,来自孔孟之乡的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包心鉴即为其中之一。在近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他称,面对这些年出现的种种“前进中的问题”,要健全制度、调整政策;还要靠核心价值体系来凝聚人心,塑造共识。

  “以人为本,民主公正”

  “核心价值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包心鉴说,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维系社会成员的思想纽带,规范社会行为的价值导向,判断社会是非的价值尺度,惩恶扬善的锐利思想武器。

  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心鉴说此举切为时需,当前还需进一步深化且简明化,提炼出其中的主线、本质。他认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是最本质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侧重于从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的层面界定核心价值;民主公正,则侧重于从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变革的层面来界定。

  在他看来,去年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实践,极其形象而又深刻地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人的关爱至大无垠,人的创造至坚无穷。”

  他心目中的“以人为本、民主公正”,主要反对的是“以官为本”、“以权力为本”。而社会上则有一种较流行的看法,认为当前价值观的混乱、道德的滑坡,主要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期“泥沙俱下”所致,表现为“金本位”、个人利益至上等。他对此不认同,“只要不偷不抢,金本位并不可怕,与他人并无太多关涉。可怕的是权本位,它会伤及广大民众利益,它带来的异化、扭曲、倒退比金本位严重得多。”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9-9 08:11 编辑 ]

TOP

中国改革走向成功的机会(12)

回答现实问题才有说服力

  当前,利益格局与思想认识多样化,呈现多变性、趋利性。执政党在承认思想多样化现实的合理性同时,亦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

  包心鉴说,所谓社会思潮,主要是社会变革和发展所引发的某些社会矛盾反映到人们头脑中的某些疑虑心理、困惑情绪或不平衡心态。因此,用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根本任务就是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理顺情绪、抚慰心灵、平衡心态。 

他认为,需在深入回答如下几类现实问题上下功夫:

  第一类是对深化改革的疑虑。改革渐入“攻坚”,由于深层积弊与既得利益所阻,进程显得艰难和沉重,遂滋生对深化改革的隔膜和疑虑,如怀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给人民带来共同富裕。

  第二类是对社会公平的期待。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等级制度和观念的深重影响,社会发展在公平机制及其效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多种经济成分会存在着某种不平等竞争现象,尤其是公权力被少数人利用参与经济活动,会直接破坏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产生腐败现象。当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与不公平现象产生严重反差,美好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动摇,心理就有可能不平衡,精神就有可能失落,从而导致信仰危机、信念危机和信任危机。

  第三类是对切身利益的关注。思想认识乃至思潮,总是同一定的利益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在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人们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尤其要关注民生,在确保人们利益实现的同时,把社会成员的利益期待引导到正确的利益诉求上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

出处:《瞭望》新闻周刊 (2009年9月7日)

TOP

 12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