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2
发新话题
打印

G20峰会,争取国际金融舞台话事权的中国

G20峰会,争取国际金融舞台话事权的中国(11)

英国《泰晤士报》27日刊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署名文章“G20集团的目光不能仅限于自身的需求”。王岐山指出,为应对危机,即将召开的伦敦金融峰会必须发出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强烈信号。 他还认为, 国际社会应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王岐山说,中国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尽快走出困境做出贡献。王岐山指出,为克服当前困难,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国际社会应正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采取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国际社会应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着力调整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峰会应就此制订明确的改革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下为“G20集团的目光不能仅限于自身的需求”全文。

G20目光不能仅限于自身需求


  

作者:王岐山



   始于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应对危机,即将召开的伦敦金融峰会必须发出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强烈信号。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及时、果断地出台了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挑战既来自于我国以扩内需、保就业、调结构,实现保增长的高目标要求,亦来自世界经济衰退以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等因素形成的外需萎缩。中国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尽快走出困境作出贡献。

  去年华盛顿G20峰会以来,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已通过各种方式,向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5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参与清迈倡议多边化项下的货币储备库建设;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成立“与美洲开发银行合作联系机制”;中美两国进出口银行洽谈签署了200亿美元贸易融资协议。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组织企业采购团赴欧洲进行采购,采购额达136亿美元。我们将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继续向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克服当前的困难,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大力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加强中小企业合作,确保就业稳定;加强节能减排、环保、新能源和新技术合作,培育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际社会应正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采取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

  国际社会应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着力调整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峰会应就此制订明确的改革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对所有金融市场及其参与机构的审慎监管,加强区域和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以避免类似危机重演。

  关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增资问题,我们的看法是:

  中国在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收益的前提下,支持IMF增资,愿与各方积极探讨融资方式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主张IMF按照权利与义务平衡、分摊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筹集资金。

  在增资规模上,要考虑不同国家发展阶段、人均GDP水平、外汇储备资金性质和形成、积累过程以及本国经济安全对其依赖程度的巨大差别。简单以外汇储备多寡确定出资规模既不现实也是不公正的。

  在增资方式上,应首先考虑增加份额。如短期内难以增加份额,应按现有份额出资。当份额出资不足以解燃眉之急时,IMF即可启动发行债券方式,中国将参与认购。对美国倡导的“新借款安排”(NAB)方式,中国将认真研究。对于“双边借款安排”方式,多边会议不宜讨论和决定此类双边问题,应由相关国与IMF单独协商。总之,此次增资应在IMF框架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在资金使用上,IMF必须加强能力建设,进行治理结构改革,确保资金对缓解国际金融危机、遏制世界经济衰退发挥明显效用。资金使用要进行科学评估、合理规划、严格监管,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有效。我们倾向应重点帮助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发展中国家。

  我们坚信,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战胜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9年3月30日)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4-4 00:59 编辑 ]

TOP

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 胡锦涛

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的讲话


  

(2009年4月2日,英国伦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尊敬的布朗首相,各位同事:

  很高兴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来到伦敦,同各位同事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之策。首先,我对布朗首相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4个多月前,我们在华盛顿出席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就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华盛顿峰会以来,各国纷纷推出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举措并取得初步成效,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前期工作正在展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少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社会稳定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全力恢复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其陷入严重衰退;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推进相关改革,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我们应该进一步落实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树立更坚定的信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实施更合理的改革,努力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一,进一步坚定信心。经过长期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条件。各国宏观调控工具明显增多,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为增强,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手段。国际社会愿意加强协调和合作,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共同意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第二,进一步加强合作。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我们应该认清形势、加强沟通、相互支持、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我们应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总体上的一致性、时效性、前瞻性。作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有效平台。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各项实质性合作,加快结构调整,稳定市场,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应该大力开展贸易和投资等实体经济合作,为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我们应该大力加强贸易融资合作,尤其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投入。我们应该大力加强中小企业合作,帮助它们尽快摆脱经营困境。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国际新兴产业合作尤其是节能减排、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合作,积极培育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不断增强世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第三,进一步推进改革。我们应该抓紧落实华盛顿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尤其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尽快制定普遍接受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和规范,完善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和监管制度,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机制,提高早期应对能力。二是国际金融机构应该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救助,有关国际和地区金融机构应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源。中方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并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我们认为,注资应该坚持权利和义务平衡、分摊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新增资金应该确保优先用于欠发达国家;应该建立快速反应、行之有效的国际金融救援机制,对借款国采取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估标准。三是金融稳定论坛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论坛不久前已成功实现扩员,应该尽快理顺机制,制定规划,着手工作,及时就稳定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并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协调,共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早日取得积极进展。四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加强和改善对各方特别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尤其应该加强对货币发行政策的监督。五是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六是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健全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下一阶段,各方应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可供操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创造有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4-4 00:54 编辑 ]

TOP

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13)

第四,进一步反对保护主义。近来,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这不符合我们在华盛顿峰会上达成的反对保护主义、避免政策内顾的共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保护主义曾盛行一时,带来了严重后果。历史的教训一定要汲取。当前,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借刺激经济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我们应该共同反对以保护本国就业为由对外国劳务人员采取歧视性做法。我们应该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以邻为壑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共同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我们希望有关国家放宽对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的出口限制,努力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多哈回合谈判事关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我们应该共同坚守2008年7月有关各方达成的共识,在现有框架基础上继续前进,推动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

  第五,进一步支持发展中国家。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社会政治动荡加剧,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各国造成了很大困难,但我们不能因此中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程。继续推进这一进程,也有利于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我再次呼吁,国际社会应该高度关注和尽量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履行援助、减债等承诺,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克服困难,不断改善这些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

  各位同事!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进出口继续下滑,工业生产明显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难度加大。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不期而遇,新的挑战与既有矛盾相互交织,加大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难度。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我们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实施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多次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现在,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国内消费需求比较旺盛,投资需求稳步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表明中国的应对思路是符合实际的,政策是积极有效的。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继续显现,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经过改革开放30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升级、科技进步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居民消费、社会事业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人力资源丰富,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较大余地。中国正在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坚信,一个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而且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各位同事!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中国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并决定提供首批1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我们支持地区性开发银行开展融资业务,愿继续同国际金融机构和有关国家协作,进一步加强多边、区域和双边贸易融资合作。

  中国尽最大努力向有关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还将根据需要签署更多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我们积极参与清迈倡议多边化项下的货币储备库建设,维护地区经济金融形势稳定,促进地区金融合作和贸易发展。

  中国组织了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显示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定态度。

  中国明确承诺,将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各项援非举措,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中非务实合作。中国将在南南合作框架内,继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包括无偿援助、债务减免、贸促援助。

  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各位同事!

  寒冬过后必将迎来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春天。只要我们增强信心、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克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章来源:「人民网」(2009年4月3日)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4-4 00:57 编辑 ]

TOP

G20峰会,争取国际金融舞台话事权的中国(14)

货币战争:英镑是怎样取代黄金的



在刚刚结束的G20领导人峰会的闭幕记者会上,芮成钢向东道国英国的首相布朗提问,会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议成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来代替美元,本次峰会上,是否讨论了这一建议?布朗说,由于没有具体提案,本次峰会讨论并没有具体讨论这一话题。其实在人类数千年的货币史上,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是黄金,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超主权货币,但直到近代史上大英帝国崛起,由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权利的英镑替代黄金在全球通用,人类史上第一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诞生了,此后美元、西德马克、日元以及欧元,为了争夺更多经济话语权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货币之战。这些主权货币,为什么成为全球硬通货,它们成功的路径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它们的衰败?从今天起,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分别讲述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发展简史,一起回顾我们曾经经历,并且现在还在持续的货币战争。今天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英镑的兴衰。

   

英镑如何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随后,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了,大约比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早一百年,主要功能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稳定荷兰的经济。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荷兰成为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界经济体系,荷兰盾也没有搭上荷兰称霸的顺风车。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这段历史首先要从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开始。

    17世纪的欧洲,战争成为所有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每一个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其他国家的战争威胁,而军队的建设和战争的军费开支,都必须从民间筹得。而在16世纪打一场战争需要几百万英镑,到17世纪末,则需要几千万英镑,而在拿破仑战争末期,开支就要达到上亿英镑。当时最繁荣的国家都无法靠平时正常的收入来应付这一时期的战争开支,于是国家便开始借款打仗了。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在这之前国王是可以随意借贷的,你有钱我跟你借,你不借也不行,我借的时候可能讲好三年还的,我三年到那时候我就可以不还,那甚至你跟他讲好不收利率的,随意可以更改。”

    如何筹到战争款项成为了英国王室最头疼的问题。在这个时候,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将国王詹姆士二世废绌。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决定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因为这场革命未发一枪、没有流血,后人称之为“光荣革命”。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借了国民的钱也必须归还。

    陈祖洲:“在光荣革命这个解决方案当中,它也一个权力法案,对这个做了明确的规定,你国王不能随意侵犯国民的这个财产。”

    “光荣革命”后的第二年,英国就卷入了同法国长达百年的战争中,而所有英国有钱人,都不能不关注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尽管当时伦敦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但他们仍然不愿意贷款给王室,因为有两点担心:一是王室赖账不还,二是王室打了败仗,自己将血本无归。以至于开战时的1689年,英国王室只筹集到了很少的一笔钱。由于法律规定国王不能赖账之后,一个为战争筹款的机构应运而生。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4-6 09:21 编辑 ]

TOP

货币战争:英镑是怎样取代黄金的(15)

陈祖洲:“在1694年,当时伦敦有1286个商人,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贷给国王一笔钱,当时的利息了是8%,那么这个就促使了英格兰银行的诞生。”

  在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但为了避免英国王室滥用这笔资金,同时建立起银行的信任体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1811年,英国财政部拿着议会刚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支付,时任审计长格伦威尔发现上面没有盖国王的印张,拒绝支付一笔上上百万英镑的军费。

    陈祖洲:“那是什么原因,因为国王当时正在拉肚子,没办法,他生病,没办法盖印,所以尽管政府在正在前线在打仗,很需要这笔钱,但是由于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里面,这笔钱当时的审计长格伦威尔并没有付给财政部,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英格兰银行在它建立以后,它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它能够得到这个信用,取得这种信任。”

    正是有了如此严格的法制化银行信用体系,源源不断地民间资金才流入到英格兰银行资助英国进行战争,而一次次胜利又给这些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英国当时的对手法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都比英国要强大,为什么英国在战争中总能获胜,就是因为法国财政在筹集军费中遇到了困难,而英国的军费却非常充足。因此当时的欧洲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的一块金币。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英国的对外战争基本都能获胜,人们愿意支持这样一个能够一本万利的战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这个战争,也可以称之为某种意义上的货币战争,但不是那种货币战争,就是通过钱来打胜自己的对手,从而最后获取最大的利益。”

    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前,英国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币和金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但那时的英镑还不能算真正的货币。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松奇:“当时的英镑只是一种纸钞,因为当时这个黄金在流通,它只是记录黄金的单位,本身没有价值,所以有电影百万英镑的故事就是一个英镑的纸币可以印成一百万,它可以换金块,可以换黄金。”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然而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在12年之后成为了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局长,并工作长达30年之久,1717年,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二分之一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对金融贡献虽然可能是偶然的,但他提出的金本位制最早雏形对后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很多学者讲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其实在1717年的时候,英国就有实行金本位制度,它是这样讲的,那从这里面看,至少牛顿在英镑和黄金之间建立这样一个这样的比例关系的话,它对他金本位的实行那肯定是一个促进作用。”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

金本位的确立,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4-6 09:24 编辑 ]

TOP

货币战争:英镑是怎样取代黄金的(16)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这一制度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和输入:公民可以将持有的纸币按照货币含金量兑换为金币,各国之间不同的金铸币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较,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联系,并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也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有了国内军费源源不断地支持,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而在1914年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  


    大量的商品需求促进了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当时从全世界来说,当时唯一一个最强的就是它(英国)了,所以从它的实力,它的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代表一个强国的象征,所以当它这样表示的时候,当一个老百姓拿到一个英镑的时候,那就能够知道它能够代表,因为它有一个信用在那,它能够代表多少黄金,所以所有人对它就是一个信任的。”

    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1720爆发了史上著名的“蓝海”股票泡沫事件也就成为英国完善金融制度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开端,科学家牛顿也成为蓝海泡沫事件的受害者。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英国政府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在政府的默许下,公司管理层为南海公司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也唤起了英国人超乎寻常的狂热。从1720年3月到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此时股票市值,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货币流通量的五倍,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禁不住购买了蓝海公司股票,当年作为皇家铸币局局长的牛顿年薪为2000英镑,这笔钱能够建造4个格林威治天文台,然而随着蓝海股票泡沫破裂,牛顿损失超过2万英镑,事后,他不无伤感地写道: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之后英国用了100年的时间来不断完善货币发行、监管制度。

    王长江:“最终影响政府出台了一个反泡沫法,这个实际上是一百年英国政府在思考,思考什么,怎么样完善一个制度,所以通过一个货币英镑制度,那么英镑这么一个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不断的完善英国的金融制度,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4-6 09:28 编辑 ]

TOP

货币战争:英镑是怎样取代黄金的(17)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为其他银行在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维护了英国经济的稳定,此时的英格兰银行已经是作为中央银行在发挥作用,有效地维护英镑的坚挺地位。


     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让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英国让葡萄牙、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亦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我认为英镑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以和英国和当时的英国的发展的硬势相配合的话,它的确对推动英国的发展,建立英国在全球性的这种世界霸主经济是有密切关系的,同时的话,一个国家,我认为它的综合国力到了一定程度的话,它也必须让自己的货币体现自己的实力。”

“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

    德国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说过这样一句格言:“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它形象地指出了一种货币的价值与其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英镑在金本位制度下占据霸主地位将近100年之后,也面临一些瓶颈,比如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导致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也导致了英镑走向衰落。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以此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大战前夕,各参战国为了准备这次战争,加紧对黄金的掠夺,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军费开支猛烈增加,各国纷纷停止了金币铸造和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也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就从根本上破环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此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争中士兵伤亡约80万,军费开支近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了三分之一,对外贸易方面,1918年达到13.16亿英镑,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仅为进口的二分之一。巨额的贸易逆差,迫使英国变卖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即10亿英镑去补偿贸易的巨额逆差,这场战争使得英国变成了一个债务国,只能通过举借外债解决财政困难和贸易逆差,战前美国欠英国国债约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7亿美元,同时,英国内债因战争而直线上升,战前英国内债为6.45亿英镑,战后猛增为66亿英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日不落帝国”经济出现衰退,英镑的强势地位也就遭到了质疑。

    独立经济学家向松祚:“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个日子,就应该选在1913年这个美联储诞生的一天,美联储诞生,看起来是偶然的事件,实际上他是代表着美国整体的综合国力,综合的力量已经超越了英国,所以美联储它一诞生,它就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中央银行,那也标志着美元已经开始取代英镑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4-6 09:30 编辑 ]

TOP

货币战争:英镑是怎样取代黄金的(18)

大西洋的另一岸,第一次世界大战却给美国带来了普遍繁荣,大规模的战争物质采购极大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生产和服务,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世界经济因为一战而完全改变,但是称霸世界一百年的英国人是不愿意看见金本位崩溃的,他们不断地做着努力,1925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就曾把英镑恢复到金本位制,然而,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不得不使英国又一次放弃。

    向松祚:“但是时间延续了不到6年时间,1931年,6年多一点的时间,1931年的9月21号,英国又脱离了金本位制,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以后一直再没有回来过,恢复过金本位制,所以这个时候就标志着英镑它从世界一个主要货币,已经衰落下来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北极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句话形象地描述出当时英国的国际地位。二战后,英镑开始逐步贬值,1949年9月,英国宣布英镑贬值30.5%,将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到2.80美元;1967年11月,英镑再次贬值,兑美元汇率降至2.40美元,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克。最终,英镑在70年代尾随美元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代。

    而随着二战之后的1945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即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式确立。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逐渐被美元所取代,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半小时观察:纸币如何变“硬”?



    货币的兴衰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深刻体现,英国和美国,在它们各自最强盛的时期,它们牢牢地控制了全球的经济、贸易,决定了全球的政治和军事版图,而它们全球霸权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它们的主权货币在全世界享有无可撼动的话语权。但让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在英国之前崛起的大国荷兰,它的货币荷兰盾没能成为全球硬通货,而在英国之后崛起的另一个大国法国,它的法郎也没有像英镑那样牢牢占据着全球经济霸权的地位?历史中成与败的每一细节,都值得我们今天深思。

    一只主权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比如这个国家的经济强大和繁荣;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这样其他  国家的持币者才能怀有信心;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这是一只硬通货的市场基础。

    当英镑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后,英国利用这一全球金融霸权获得了太多太多的好处。从这样一个细节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比如英国的国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走向衰落,它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已落后于美国、德国甚至法国等西方列强,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镑才最终被美元替代,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镑的霸权是让英国维持大国地位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我们看到,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不是一定水到渠成的,它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意志,还要有技巧,需要决策者严谨细致的规划并且持之以恒地实施。事实上,英镑、美元为什么会成为硬通货,它们硬在哪里?正是它们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强大,凝聚在一张薄薄的纸币上,这张纸币硬度就可以媲美黄金。

资料来源:「CCTV」( 2009年4月6日)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4-6 09:53 编辑 ]

TOP

 18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