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将成为对外投资的大国--戴相龙高端访谈录

中国将成为对外投资的大国--戴相龙高端访谈录



【编贴者按】戴相龙,1944年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市。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毕业后,在云南省圭山煤矿工作。1979年起历任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副处长;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交通银行总经理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任主席;天津市市长。现出掌有5000亿元巨额资产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理事长。本文为《新经济导刊》的高端访谈录。下面本栏转贴访谈的内容。

中国将成对外投资大国


作者:杨剑



我们的基金和投资银行,不单要把外国资本引向中国,还要把中国的资本引向国外,使中国的资本形成一个有序的、双向的、共赢的局面。作为国际知名的金融专家,64岁的戴相龙至今是业界人士追逐的焦点。在金融业和区域经济领域游刃多年的他,现在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掌门人,而对于中国经济的宏观走向,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动依旧洞若观火,见解所到之处,隐隐透露着务实态度和乐观精神。

《新经济导刊》:国际资本的流动越来越成为中国投资界人士关心的话题,国际资本的流动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现在又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戴相龙: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的转移,包括国际资本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渠道,是由银行信贷和国际债券组成的债权流动。20世纪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渠道,是由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组成的股权流动。在发达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中,有75%以上是直接投资,跨国并购成为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过去的20年里,全球GDP年均增长3.5%,国际贸易年均增长7%,国际资本流动年均增长14%。2006年全球跨国并购达到90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到2007年,国际资本流动的总额已经达到1.5万亿美元,发展势头迅猛。在直接投资迅速扩大的同时,国际证券投资也成为股权流动的重要形式。

当前,国际资本的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首先,国际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个比例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18.2%,到2003年达到30.7%,到2005年就上升到36.5%。现在是2008年,我估计可能快达到40%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其次,国际资本流向的产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从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特别是向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20世纪70年代,国际资本流向现代服务业的比例只有25%,90年代达到了50%,到2005年则已经达到60%甚至更高了。

《新经济导刊》:中国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向的重要对象,而中国方面希望不断利用这种资本吸引力来促进国内的经济建设。您对中国在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上,有着怎样的观察?

戴相龙:事实上,目前存在这么一种说法,就是很多人认为中国引进外资太多了,在他们看来,国际资本流动太过频繁,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利用外资以促进国内经济环境建设,最终对国民经济发生了重大影响。截止到今年4月,我国累计引用外资直接投资近8000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已有近400家在华设立企业或从事其他业务活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如今,外资对中国金融业的投资越来越迅速,到2007年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现已核定额度100多亿美元,预定投资额度300亿美元。外资对中国金融企业的投资也迅速扩大,到2007年底,中国共有7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28家中外合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有19家外资股权达到40%以上。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8-28 09:40 编辑 ]

TOP

中国将成对外投资大国(2)

但是,中国引进外资还存在不少问题。利用外资总量在全球的排序、利用外资占全球外资的比例、利用外资占我国GDP的比例都在逐步下降,而且,利用外资的方式单一。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的81%,而在我国外资并购虽然逐年上升,但到2007年仅占实际利用外资的2.8%。

我们现在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期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想象,我们需要的资本投入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认为,中国还要继续引进外资——这个观念必须要确立。

同时,今后在利用外资方面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为此,要加大对企业股份制改革力度,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并购投资创造条件。同时,完善对QFII的审批管理办法,在逐步扩大我国证券市场容量的同时,积极吸引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

《新经济导刊》:您刚才谈到了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情况,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资本对外输出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对此您有什么样的评价?

戴相龙:的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趋势,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话题。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2700美元,在沿海地区超过5000美元,所以按照国际上的规律,中国已经开始有能力扩大对外投资了。

到2006年底,中国的对外净债券已经达到6621亿美元,最近外汇局公布了国际收支表,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国家国际收支双顺差是4453亿美元,可以估计,未来中国对外的净债券会继续上升。

今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也达到1.68万亿美元,占全球的外汇储备24%,储蓄也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也增加了,商业保险的资产也增加了,长期资金增加了,所以中国有条件扩大对外投资了,而且中国政府也正在为扩大对外投资创造条件。

截至200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余额(非金融部分)是9000亿美元,数量不大,但是2007年一年就增加187亿美元。据一个国际研究机构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的企业已经进行了102次海外并购,占亚洲除日本以外的45%,而2007年只有16%,实际金额300多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去年的260亿美元;另外中国金融业的对外投资也扩大了,到2007年已批准50多家QDII对外投资,按照有关规定商业保险的资产可以15%投资到国外。

因此,在不断引进外资利用外资的同时,中国也要扩大自己的资本流出,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继续积极扩大中国对外国的投资。就资本层面来说,我认为我们的基金和我们的投资银行,不单要把外国资本引向中国,还要注意把中国的资本引向国外,使中国的资本形成一个有序的、双向的、共赢的局面。

《新经济导刊》:也就是说,中国的对外资本输出也应该上升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的战略规划当中,就现在看来,中国政府在国际资本的互动和交往中,正在做出哪些积极响应?

戴相龙:去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宣告成立。这是一家作为专门从事外汇资金投资业务的国有投资公司,它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据我了解,这家公司对外投资能力达到9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值得注意。拿最近的案例来说,6月份天津市举办了“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其目的不仅仅是引进外资进入中国,也让国内外的金融机构来认识中国,来利用这个平台,把中国的资本逐步引向国外。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只有积极参与,积极互动,这样才更有意义。我们这个平台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是近期的,而是长远的。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能力水平的增强,中国也会逐步成为一个对外投资的大国。

资料来源:《新经济导刊》(2008年第7期)。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8-28 09:55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