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论文重读: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1)

2002年城调队开展的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结果显示,10%最低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而10%最高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从高低收入比较看,2003年,总体中10%最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37元,比2000年增加8526元,增长64.1%;。

总体中10%最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0元,比2000年减少63元。最高组与最低组的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5.0∶1扩大到8.4∶1,而1986年仅为2.8∶1。从中可以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典型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收入分配将呈现进一步两极分化,多数人陷入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改善生活的“发展陷阱”,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其后果是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重点扶持低收入者与贫困者。

2003年底,全国城市低保对象总人数已达到2235万人,比2002年底增加170万人。2003年全国累计支出低保金15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92亿元,地方财政61亿元。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为155元,全国平均补差水平为月人均59元。

从低保对象的构成情况看,特困职工、失业人员及其家属约占96%,仍是城市贫困人员的主体,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矿山集中地区低保人数相对较多。今年,低保对象人数仍有可能增加,政府救济的压力仍然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一直快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人均GDP看,1980年东部与中、西部之比为1.47∶0.82(中部为1),1990年为1.56∶1∶0.85,2000年为1.90∶1∶0.77,2002年为1.93∶1∶0.78。很明显,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

1988-2003年,按现价测算,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4.2%,中部地区增长13.9%,西部地区增长13.2%。1980-2003年,按现价测算,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7%,中部地区增长11.9%,西部地区增长11%。扭转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是我国一项艰巨的任务。
   
世纪之交,我国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是改变占国土面积比重较大的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今年以来,又正式启动了“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是针对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实施的,是要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通过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重新振兴和发展东北地区。
        

控制风险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手段


   
未来中国社会的风险,来自以下六类因素的博弈:城乡关系,干群关系,劳资关系,人民与恐怖主义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内外资本关系。实质是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是最经典的表述。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近中期社会风险,主要在以下五个领域:
     
1.人身安全
   
中国正日益全球化,出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资本与劳务输出,不但有经济风险,还有人身安全等社会风险,首先是恐怖主义的威胁。在阿富汗、伊拉克、以色列或巴基斯坦,还有在戴高乐机场惨剧和约旦公共汽车事故中,中国受害者的人数不断增多。

无论是寻求发财机会的移民,还是游客或商人,或是寻求到海外发展的企业职工,中国百万公民如今也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可能遭受同样的危险,同样成为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显然,全球化给中国人带来了机会,但同样也带来了风险。
   
中国政府遇到了“应对国外恐怖事件”这一从未经历过的课题,面对越来越多的国民走向世界,必须有效地维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中国强调国际反恐合作,一方面通过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共同的反恐斗争中不断增强国际团结与友谊。

同时,我们还要防范国际恐怖主义渗入国内,筑起严密的反恐安全屏障,也要堵塞各种“土生土长”的恐怖主义滋生的渠道,建设“平安中国”。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8-24 13:27 编辑 ]

TOP

论文重读: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2)

2.能源安全
   
全球能源博弈中的能源安全,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石油天然气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发达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大部分石油出口则集中在少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世界总消费的25.4%,但其产量仅占世界开采量的9.9%。中国1993年后也成为净进口国,现采油量占世界4.8%,需求量则占7.4%。
   
能源安全的含义是以合理的价格生产足够的燃料和电能,使每一个国家能够继续发展经济、保障人民温饱,并保卫本国领土。对于民族国家来说,能源安全得不到保障则意味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失去动力,被迫停顿。我们已经看到了国际能源领域竞争与争夺的轮廓。

日本在同中国竞争与争夺西伯利亚石油方面,毫不手软、毫不退让。美国似乎也不满中国在中东寻找相对稳定的石油供给渠道。全球有超过一半石油运送航线经马六甲海峡,中国也有相似情况。有人认为,美国早就想控制这条重要的石油运输航道。(注:《参考消息》2004年7月5日。)
   
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应采取多元化的对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长期投资建设国内外石油、煤炭等能源生产基地;加强地区安全合作,确保出海口与石油输送线畅通;控制高能耗行业的发展,加强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寻找替代能源,大力利用太阳能等再生资源。
      
3.经济安全
   
最近几年,俄罗斯开始认真整顿国内经济秩序,制订符合民族利益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且采取初步的具体步骤实施这一战略和保护自己的资源时,就出现了美国和欧盟冷淡对俄关系的又一股浪潮。(注:《参考消息》2004年4月28日。)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高度重视与妥善处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如何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越来越依赖国外;战略产业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外商手中。因此,要走出“外资越多越好”的误区,确定各部门吸收外来资本的最大限度。吸取国内外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的经验教训,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预警系统与快速反映机制。
      
4.政治安全
   
通过不合法、不正当手段占有的社会财富和各种权益,怎么才能合法化?许多人晚上睡不着觉,老是在琢磨这个问题。他们总会寻求政治经济体制上的突破,试图获得庇护的自发倾向正在滋生。有的地方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公开宣布“赦免”私营企业主的“原罪”,不能说与此无关。

要防止化公为私合法化的“革命”,这不是危言耸听。俄罗斯自由改革派代表人物盖达尔,1995年在他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俄罗斯的私有化,实际上是将“官员手中掌握的公有财产合法化”地转移到他们名下,是为“权力转化为资本”履行了法律手续。看了这一段话,也许谁都会把它同中国目前的官员腐败现象联系起来,都会加深反腐败政治社会意义的认识。
      
5.领土安全
   
我国领土与主权还没有统一,台湾当局仍然坚持台独立场。陈水扁上台后,我们“听其言,观其行”四年,发现他的台独理念正在逐步转化成现实。美国等国际因素加入,美台实质军事同盟逐步升级,不断给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导致台湾海峡局势日趋紧张。最近台湾的“台独”势力竟然鼓吹“袭击三峡大坝”、“袭击上海”,极大地伤害了我们的感情。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在一起,最热烈的反应一直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不要低估中国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
   
现在,是发展优先还是统一优先?我认为,第一选项应该是“有条件的发展优先”。这个条件,就是维持台海两岸的现状。但最近台湾专局扩大军购、叫嚷“恐怖平衡”。如果台湾当局加速“台独”步伐,这个条件不存在了,第一选项就转换为“统一优先”。即使停止发展或倒退若干年,统一仍然要摆在首位。除中国外,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至今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国家分裂是全体国民的一种耻辱,分裂的大国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国,更不是一个强国。我们希望和平统一,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可能争取早日实现伟大祖国的和平统一。

论文出处:「学海」(2004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8-8-24 13:56 编辑 ]

TOP

 12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