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展望世界经济前景 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展望世界经济前景 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国际金融危机已使世界经济陷入困难境地,全球经济陷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困境。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环比剧降6.2%;欧元区经济环比下滑1.5%;日本经济环比下降3.2%;巴西经济环比下滑3.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下降0.5%至1.0%,为60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时世界经济危机也给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在这个时候举办新一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世人瞩目。“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经举办了九届。这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主题是“中国2020: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的宏观与微观举措对全球经济衰退会带来什么影响?本栏这次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目录
(1)李克强在第十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致辞(第1-第2楼)
(2)学者对世界经济前景多空分歧加剧(第3-第5楼)
(3)弗里德曼的发言及答问(第6-第8楼)
(4)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第9-第14楼)
   李毅中先生的演讲(第9楼)
   彼得·诺兰教授的演讲(第11楼)
   欧文斯先生的演讲(第13楼)
   会场讨论(第14楼)
   古利亚的发言、埃内斯托·塞迪略的发言、皮埃尔·布多昂的发言、古川一夫的发言
  斯金纳的发言、史蒂芬·罗奇先生发言、盛钠德的发言、德·狄维士的发言、斯科特·卡森的发言(第15-第25楼)
  会议总结(第26楼)
(5)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第27-第28楼)



加强合作共克时艰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在第十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09年3月22日 北京)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三月的北京,寒冬刚过,春意渐浓。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参加第十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议将围绕“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这一主旨,广泛而深入地研讨有关重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新的不利因素还在增加,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些国际组织不断调低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有的预测更为悲观。这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导致外部需求收缩,企业困难增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目前,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有关措施的作用下,中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但总体上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仍然很大。

    通观全局,综合判断,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时应当看到,在挑战和考验面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目前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各国前列。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大。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比较充裕,生产要素组合具有优势。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中国政府面对挑战,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并将进一步发挥有效作用。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发展是解决我们前进中一切问题的关键。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不仅可以为中国人民谋得更多福祉,而且是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应对危机、推动发展,重在行动。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使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扩大内需,刺激最终需求。增加有效需求,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继续稳定外部市场的同时,立足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拉动力强,见效快。中国将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今明两年新增投资重点用于民生工程、生态环保、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投资促消费,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直接、更加持久。我们将继续改善消费环境,调整分配关系,增强消费能力,积极培育家电、汽车、住房、旅游、文化等消费热点,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尽最大力量释放居民消费潜能。同时,为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我们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加大贷款支持力度,今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通过努力,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3-27 12:59 编辑 ]

TOP

李克强在第十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致辞(2)

二是调整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危机意味着调整,调整蕴藏着机遇。世界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催生新的变革,构筑新的发展平台。我们将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保持增长建立在优化结构、增进效益、提高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全面实施轻纺、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快发展物流、商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精心组织实施新能源、移动通信、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是深化改革,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潜力巨大。中国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破解当前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深化改革。我们将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等方面改革,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以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解决深层次矛盾的能力。从今年起,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全面实施,既规范了税费、减轻了负担,又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增值税转型改革也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这些都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创造了体制机制条件。

    四是提高开放水平,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越是面对危机,越要坚持开放,通过加强合作交流共渡难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扩大开放中促进自身发展,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中国的一贯主张。我们将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扩大进口,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共享扩大市场、深化分工带来的利益。

    五是加强社会保障,切实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环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要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逐步完善社会安全网。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体现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今后三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必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相信,有全体人民的奋力拼搏,有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共同努力,中国今年一定能够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中迈出新的步伐。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危机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共同采取行动。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抑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建立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构筑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帮助低收入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努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愿意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全球经济在未来实现新的增长。

    展望未来,危机终将过去,繁荣必会到来。我们真诚地希望,危机留下的不应只是共克时艰的一段记忆,还应带来关于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度思考。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危机,曾引起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深化。针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有识之士应深刻认识危机产生的根源,深入研究避免危机重演的根本途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也才有可能走上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十届,成为国内外高层人士相互交流、增进共识的重要平台。希望本次论坛既针对当前形势的需要,积极研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增长的政策措施,也围绕长远发展的要求,深入研讨均衡、普惠、共赢的发展模式,形成更多的有益成果,为中国发展改革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在北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资料来源:「新华网」(2009年3月22日)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3-23 11:06 编辑 ]

TOP

展望世界经济前景 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3)

学者对世界经济前景多空分歧加剧



    3月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对经济危机趋势的判断,观点差异较大。在发言者中,对短期内经济危机的演化趋势持悲观态度者明显多于乐观者。

脉象转恶还是趋好?

  对经济现状的把脉,对危机原因和本质的判断,成为“十个经济学家有十一种观点”的立论基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常务副总裁波图加尔(Murilo Portugal)通过与前三次全球性经济衰退(1975年、1982年和1991年)的比较,来判断这场危机的形势。在他眼中,1998年和2001年的危机算不上全球性的衰退。

  他认为,这场危机与此前三次的区别首先在于规模。在前三次衰退中,世界人均产量平均下降了0.5%,这次可能会下降2%甚至更多。全球的人均消费,1982年下降了0.2%,此次可能下降1%;全球人均投资在1975年和1982年平均下降了2.5%,此次可能下降6%。

  另外,1975年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下滑造成,这次则是世界各国都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衰退,或可能陷入衰退。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对明年美国经济重回正增长表示怀疑。“我认为,我们得做好两年衰退的准备,如果美国经济明年可以衰退得少一点的话。”他说。“但是,就三大经济体平均而言,两年衰退的可能性现在在增长,而不是在减少。”

  即使在两年衰退后进入复苏,也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呈现低增长、零增长的特点,他补充道。

  不过,他对中国政府提出2009年GDP增长8%左右的目标,比较有信心。“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最近刚刚公布的财政赤字。”他据此框算,今年9500亿元的赤字水平,相比去年的1800亿元上升了近8000亿元,相当于GDP的近3个百分点。他认为,如果其他部分的GDP下滑到5个百分点左右,加上这块投资活动和其他消费活动,8%仍然是有可能的。

  尽管如此,他预见,8%的增长主要是靠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仍然低迷,市场仍不活跃,企业利润较低,失业率也较高。

  他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在2010年走出阴影。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这是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应对措施也必须是全球性的。一个国家的政策必将影响到别的国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家出台的刺激政策还都是不足够的,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往往是过度注重国内效应,而缺乏对国际效应的重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全球经济回暖不会特别快的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表示,现在谈全球经济是不是已经见底或者复苏还为时过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对“当前美国的危机是百年一遇”的观点表示怀疑。他认为,目前的危机绝对不是简单的经济周期的表现,也不是过去那种局部性的危机,而是对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各种矛盾积累的一次大清算。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3-23 09:03 编辑 ]

TOP

学者对世界经济前景多空分歧加剧(4)

  他表示,中国愿意和美国联手共渡危机。但是,对美国来说应该有精神准备。危机中的美国好像一个有微薄收入但又借了大量钱做投机的家庭,现在投机输了,怎么办?如果不谈破产这条路,出路只有三条:一是借新债还旧债,美国政府正在做这个事。二是节衣缩食,准备过穷日子,美国居民也在这么做。如果以上两个(办法)力度还不够,怎么办?“我认为只能翻箱倒柜,找找家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比如说古董、名画等拿出去换钱,这就说明美国的议会、政府准备割爱,出售一些资产筹集资金化解危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成为论坛上为数不多的旗帜鲜明的乐观派。“我的总的观点是,美国的经济、金融问题也许会在比很多人想像得更早一点(的时候)能够解决。”

  他说,“我们必须了解美国所面临的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什么。”危机无非三种,第一种是由于供给方出现了短缺,出现了冲击所产生的危机,像1973年的石油危机。第二种是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控制了经济的过热所产生的过热之后的危机。此次危机跟头两种不一样,“我称之为资产负债表的危机,”就是说,美国的大量金融机构、大量企业还有家庭的负债基本上没有变,但是他们的资产因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而大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不敢消费,企业不敢投资,企业机构不敢贷款。“在我看来,这就是这场危机最本质的因素。”

  李稻葵说,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基本逻辑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用不仅没有破产而且如日中天的美国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债券,加印美国钞票。用发行债券和印钞票得来的现金,注资于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他判断,未来一到两年可能会出现三件事情。金融海啸不可能再来第二遍,通货膨胀将重归世界,作为这场金融救助的结果,美国政府恐怕不是最大的输家。

出路何在?

  危机总会过去,但如何才能过去?

  波图加尔认为,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政府是否能够果断、有力地采取措施来改革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如果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是夏季能够开始出现这些转化的迹象,也许明年可以逐渐走出这场金融危机。

  张小济表示,灾难过去以后,怎样才能重新回到增长的通道呢?应该有一种新的高新技术产业来引领全球经济的增长,无论是新能源也好、生物技术也好。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是有优势的。另一个引擎就来自新兴经济体,这里人口众多,需求潜力非常大。相信只要在一个健康的全球化的体制下,在一个健康的国际金融体制下,发展中国家还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对全球经济还是乐观的。”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3-23 09:08 编辑 ]

TOP

学者对世界经济前景多空分歧加剧(5)

  李稻葵说,奥巴马政府已经认定环保、新能源是美国新一代增长的方向。在环保的问题上,从欧洲开始到美国,用他的归纳是从环保运动已经上升为环保主义,相当于我们二三十年前在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争论,“这已经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了”。环境保护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已经上升为除了金融危机以外最重大的长远问题了,所以他们一定会抓住机遇,在环保问题上、新能源问题上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以此作为美国实体经济复苏的新的增长点。但几位寄希望于新能源技术的学者并未深入分析企业采用此类技术的成本-收益比,也未提出如何解决环保的外部性问题。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则显露出“道法自然”的姿态。他指出,现在对于信心可能人们关注得太多了,的确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经济的恢复,信心自然而然会恢复,这跟1997年、1998年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直接的刺激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我们需要全球的经济协调的机制,我们也需要一个新的全球储备的体系。”

中国的分量

  虽然中国“独善其身”或“脱钩”的设想已然落空,陆续公布的严峻的宏观经济数字诠释着“本世纪以来最难的一年”的沉重涵义。但是,仍有不少人寄望中国扮演“全球引擎”的角色。中国经济对于全球的意义也成为论坛上的一个话题。

  波图加尔认为:“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会是非常重要的。”

  波图加尔表示,中国在高速增长的阶段产生了重要的贡献。它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也将继续发挥重要的贡献。中国的财政政策长期以来是非常自律、非常谨慎的。它的债务一直是GDP的20%左右,它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所以,可以作出巨大的贡献。去年11月宣布的刺激经济计划,也就是从2008年到2010年的投资相当于GDP的13%,这毫无疑问是对全球增长的重大贡献。

  当然,中国今年的增长会低于去年,但仍然会是很高的。“所以我觉得,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会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经济大国之一,今年它会实现正增长,而且是有力的增长。”波图加尔说。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樊纲对此持谨慎态度,他说,虽然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量可能占世界经济增量较大比重,但从存量来看,由于中国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中国需求并不能成为导致世界价格调整的决定因素。“这次世界经济的调整是存量调整,而中心国家的存量远远大于边缘国家的经济存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认为,支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投入相应的资源,这一点对中国来说不是问题。中国的保增长难点在于,怎么能够通过体制、技术、结构更大的变化,使我们投入到经济资源当中的、动员起来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来支持长期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我们的技术、结构、体制的变化还不那么如意。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成为紧急问题的时候,中国政府还有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到这些变化上来?”

  显然,这个问题不仅是周其仁关注的,也是所有与会者想知道答案的。

资料来源:《财经》(2009年3月22日),记者 张翃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3-23 09:15 编辑 ]

TOP

展望世界经济前景 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6)

弗里德曼的发言及答问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在3月22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上表示,美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犯了两个错误,其一废除银行和资本市场防火墙法律,其二不监管金融衍生产品。三十年代大危机后,美国吸取教训建立银行和资本市场防火墙,但到八十年代的时候,议会废除了这项法律。弗里德曼坦言,在八十年代废除这部法律是个错误,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将重新审议这件事。

  谈到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时,弗里德曼表示,美国有一些监管制度是针对金融机构,另有一些监管制度针对市场。两个领域都不尽如人意。九十年代曾决定不监管金融衍生产品,把它们看成证券类的产品或者是商品,“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需要重新考虑。我认为衍生产品的合同和证券以及商品、存款一样,都是需要监管的。” 与此同时,应更关注对机构层面的监管。因为只是对市场进行监管不能够监管那些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比如互助基金、对冲基金、银行以及个人。

加强金融机构监管需国际合作

  弗里德曼认为,很多经济体已经陷入了风险的陷阱,比如贷款机构资产负债表出现严重问题,还有重要资金缺乏流动性。这些问题要求监管者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监管和立法机构,特别是跟银行监管有关的机构,应该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比如美国缺乏对控股性银行收归国有的法律性规定。弗里德曼说:“在所有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如果政府想要出手干预的话,就必须加强信息的披露以及有关的监管立法和机构机制的建设。不管是被监管者还是监管者,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弗里德曼强调,我们现在采取的果断迅速的措施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多年前美国曾经出台了一些立法,允许监管者可以在重大问题出现之前关闭银行。但在现在的金融危机当中,这个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除上述行动之外,弗里德曼认为金融机构的会计,包括资本充足率有关的部分都应该进行改革,或者是一度被人们看好的银行或者是非银行借贷机构出现了重大的问题,但有一些机构却没有能够承担连带的责任。“这种改革几乎很难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进行,很难在一个国家层面得以落实。要进行这种改革,就必须加强国际的合作和协调。”

  此外,弗里德曼认为,为引导金融监管改革,我们须考虑两种损失之间的区别:有一些损失是一个经济体财富的真实下降或者下滑,在此情况下,我们看是不是所有的个方、借贷方、纳税方、投资方等等都需要共同承担这一损失,而且还应该了解这些损失应该承担的比例是什么样的;有一些损失对一个整体国家而言并没有区别,比如某一个金融机构的损失是别人取得盈利的相等值。在这种情况下,对某一个金融机构来讲,虽然出现损失,但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这个区别在目前的政策讨论当中往往是被忽略的。

    弗里德曼说,美国愿意要求对冲基金也向监管机构提交信息披露,以及遵守其它的一些规则。但一旦美国这么做了,很多对冲基金的活动就会挪到海外去。所以,全球应该有协调一致的行动来确保对冲基金的监管。不过弗里德曼对此并不看好,他表示从现实角度讲,不可能让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参与到这样的监管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地方允许对冲基金继续不受监管。

  此外,弗里德曼认为如果向政府寻求资金,公司就应该受到监管。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3-23 10:13 编辑 ]

TOP

弗里德曼的发言及答问(7)

巴塞尔协议并不能有效解决金融危机

    第一,哪些金融机构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权力,或者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其中一些问题就是银行应该做什么事情,非银行应该做什么事情,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的对话是哪些是属于值得做的经济活动。如果有些活动只有通过政府补贴才能够进行的话,就不值得做。

  第二,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内什么资产负债是表外,什么是银行表内和银行表外?在画这条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比过去更为严格,特别是有关条件的问题。

  第三,资本要求的水平和形势。巴塞尔协议的参与者在十几年前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到现在都没有解决。但有关巴塞尔的要求,并不是解决现在金融危机的有效办法,可能不考虑巴塞尔都能很好地解决现在的问题。

  最后,监督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强度,特别是对于那些银行机构来说应该有什么样的监管强度,使得政府在危机的时候能够有所作为。我们不仅应该更积极,而且应该用更具有前瞻式的方式,包括更广泛的、更积极的使用我们手头可以使用的一系列的工具和措施。

本杰明-弗里德曼回答听众提问

    提问:我要问本杰明·弗里德曼教授一个问题。刚才刘先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演讲,就是美国对它的监管业来看,他们应该从中国银行业监管角度学到什么东西?  

  本杰明·弗里德曼:回到刚才您有关美国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就金融机构的监管、银行的监管如何进一步发展进行讨论。我们可以讨论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哪些金融机构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权利,或者谁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其中一部分问题就是银行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非银行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的对话,就是说哪些是属于值得做的经济活动,因为我想如果一直顺着这个顺序考虑下去的话,有的时候我们就会碰到这种情况,就是有些活动如果不是由银行来做的话,就只能由别的机构来做。而这些机构只能向政府寻求弥补他们的亏损。如果纳税人不能向他们提供支持的话,他们的活动就不具有经济价值意义,根本就不应该做。所以,我们应该避免市场进行这种活动,就是不具有经济价值的活动。只做那些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具有经济效益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如果这些活动只有通过政府的补贴才能够进行的话,那就不是值得做的事情。

  本杰明·弗里德曼:回到刚才您有关美国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就金融机构的监管、银行的监管如何进一步发展进行讨论。我们可以讨论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哪些金融机构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权利,或者谁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其中一部分问题就是银行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非银行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的对话,就是说哪些是属于值得做的经济活动,因为我想如果一直顺着这个顺序考虑下去的话,有的时候我们就会碰到这种情况,就是有些活动如果不是由银行来做的话,就只能由别的机构来做。而这些机构只能向政府寻求弥补他们的亏损。如果纳税人不能向他们提供支持的话,他们的活动就不具有经济价值意义,根本就不应该做。所以,我们应该避免市场进行这种活动,就是不具有经济价值的活动。只做那些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具有经济效益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如果这些活动只有通过政府的补贴才能够进行的话,那就不是值得做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3-23 10:27 编辑 ]

TOP

展望世界经济前景 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8)

 第二,我早先提到了,就是说什么是银行表内的,什么是银行表外的,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画这条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比过去更为严格,特别是有关条件的问题。第三,资本要求的水平和形式。巴塞尔的这些参与者十几年前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但是这个问题到现在一直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断地出现,在今天和昨天的讨论中也反复出现。人们都知道,现在有关巴塞尔的一些要求并不是我们解决现在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我们可能不考虑巴塞尔都能够很好地解决现在的很多问题。第四,我们应该再一次问一下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监督应该有什么样的强度,特别是对于银行机构来说,应该有什么样的监管强度,使得政府能够在危机的时候有所作为。我们不仅仅应该是更积极,而且应该更具有前瞻性的方式,包括更广泛、更积极地使用我们手头可以使用的一系列工具和措施。  

  提问:谢谢主席。我对弗里德曼教授提一个问题。您刚才的发言里提到对冲基金。我想问对冲基金准备怎么监管?对冲基金今后有没有可能对银行的安全构成威胁?谢谢。  

  本杰明·弗里德曼:在我们的系统下,对冲基金只是一个投资的工具,它是不受监管的。所以,无论监管包括哪些内容,不包括哪些内容,也就意味着对冲基金也应该照做。我们只是一个国家,我们愿意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要求对冲基金也向它的监管机构提交信息披露,以及遵守其它的一些规则。一旦我们这样做了,它们就不再是对冲基金了。问题就是有很多的类似工具是流动性很强的,所以,如果我们准备走这条路的话,很明显,很多的对冲基金的活动就会挪到海外去。  

  本杰明·弗里德曼:所以,我认为应该是有协调一致的行动,来确保我们希望在美国不希望它是不受监管的活动仅仅挪到另外一个国家就可以不受监管。从现在的角度来讲,不可能让所有世界上的国家都参与到这样的监管中来。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地方允许对冲基金继续不受监管的存在。这时候问题就是政府是不是愿意采取措施,来监管实体,既包括个人,也包括金融公司的对冲基金活动的参与。也就是说,如果对冲基金挪到其他地方的话,这个地方的政府要监管当地的个人和公司参与对冲基金的活动。我觉得全球的政府如果进行协调的话,是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本杰明·弗里德曼:这个问题并不是把所有的对冲基金都搞破产,这个问题其实是在监管的领域内,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可以让一些机构受到纳税人的资助。比如1998年就出现了长期资本公司的事件,到最后,它并没有要求美国公司资助。但是,很明显,我们国家的政府和联邦储蓄在为这个银行安排救援方案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觉得,这种情况就是监管的权利应该提前发挥作用。如果这样规模的行动发生的话,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这些公司会向政府寻求资金。如果是这种情况,他们就应该受到监管。  

  侯云春: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我想请教本杰明·弗里德曼教授两个问题。第一,美国吸取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建立了银行和资本市场的“防火墙”,到80年代的时候,议会又把这个法律给废除了,产生了以后的许多事情。80年代,我们把美国“防火墙”的法律作为经验来学习。而日本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没有“防火墙”,我们是作为教训来学习的。请问本杰明·弗里德曼教授对美国废除银行和资本市场“防火墙”这样一个做法是怎么看的?第二,对金融衍生产品要不要监管?我知道美国的政府曾经多次提过这样一个建议,但每当提出要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监管的时候,在议会里总是得不到通过,请问本杰明·弗里德曼先生,美国的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谢谢。  

  本杰明·弗里德曼:谢谢您提的问题。对您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80年代废除这个法律是一个错误。美国政府先是通过了一个法律,后来取消了这个法律,我认为取消这个法律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措施。我脑子里想你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就是我们应该再次看一看每个机构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利,换句话说谁应该做什么。讲到金融市场,我们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被废除的法律。不是光想最后为什么把它废除了,而是要考虑一下当初建立它的时候所做出的积极的努力、采取的步伐。当这个法律被废除的时候,当时那个法律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即使当时这个法律已经不剩什么内容了,把它废除也是一个错误。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到这是一个错误。要重新审议这件事情,改正这个错误。  

  第二个问题更难一些,因为谈到了金融监管的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至少在美国来讲都不尽如人意。我们有一些监管的制度是针对金融机构的。而另有一些监管制度是针对市场的。所以,机制所受到的监管和它们所运作的市场受到的监管是两套。90年代,美国决定不监管金融衍生产品,不把它们看成证券或者商品,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错误,需要重新考虑。我认为,衍生产品的合同和证券以及商品,以及存款,一样都是需要监管的。但与此同时,我早先也提到过,我会更关注对机构这个层面的监管,而不仅仅是对市场的监管。因为只是对市场进行监管,不能够监管那些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比如互助基金、对冲基金、银行以及个人,他们都是参与衍生产品交易的。对一个机构来讲,正确的监管措施对于其它的角色来讲可能就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重新回头,纠正已经发生的错误,而不是再把衍生产品看作证券或者商品。

  同时我们也应该仔细考虑,对机构的监管可能会被证明这些规则反倒会阻碍一些机构参与衍生产品的交易。而如果是对市场进行监管的话,其它的各种机构都还是可以参与衍生产品的市场交易的。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网,记者郭彩萍」(2009年3月22日)以及「新浪财经」(2009年3月22日)报道编贴。

[ 本帖最后由 杰亮 于 2009-3-23 10:49 编辑 ]

TOP

展望世界经济前景 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9)

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



[陈清泰]: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们这一节非常高兴地请到了三位演讲嘉宾。他们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先生;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先生;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文斯先生。大家知道,美国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在金融方面,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在实体经济。因此我们这一节讨论的主题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问题开展讨论。第一位演讲嘉宾请李毅中先生。李毅中先生曾任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后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2005年又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2008年3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下面有请李毅中先生演讲。 [09:04]

李毅中的演讲



[李毅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早上好。在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剧,各国采取措施,应对冲击的时刻,各位朋友共聚北京,共同研讨国际金融动荡中中国发展和改革。我很高兴有机会就中国的工业发展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和探讨。我发言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09:06][李毅中]:第一,中国工业发展的情况。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加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迅速扩张;2008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2.9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8%。 [09:07]

[李毅中]:对国家税收的贡献达到50%。钢、氧化铝、水泥、原煤、化肥、微型计算机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09:08]

[李毅中]:二是建立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门类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工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得到了优化,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制造工业快速发展。 [09:08]

[李毅中]:三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的能耗为2.19吨标准煤,比2007年下降了8.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了4.42%和5.95%。 [09:09

][李毅中]:四是工业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200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了工业增加值的10.1%,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4.8%,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船舶、航空航天等装备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了。

[李毅中]:五是成长起了已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工业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各具特色的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数量庞大、广泛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充满了活力。  [09:09]

[李毅中]:六是工业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方面;2007年全国工业行业就业人数超过了1.2亿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达到7800万人。大量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进入了采掘业和制造业。  [09:10]

[李毅中]:回顾30年的历程,中国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积极地参与了国际产业的分工合作。多年来,中国积极地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形成了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200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了全球比重上升到14%,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居世界第二。  [09:10]

[ 本帖最后由 NZWJ 于 2009-3-24 08:52 编辑 ]

TOP

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10)

[李毅中]:世界也从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受益。大量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2008年,中国出口货物1.4万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就达到了7900多亿美元,占了55%。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工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09:11]

[李毅中]:总的看,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尽合理,缺乏核心技术,大量落后的产能亟待淘汰,综合竞争力还不高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09:11]

[李毅中]:第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09:12]

[李毅中]: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的影响在加重。工业增速大幅度地回落。从去年6月份16%一路下滑,到去年11月降到5.4%,12月降到了5.8%。今年1、2月份已经公布,合起来是3.8%,扣除日历天数的影响,大体在5.2%,仍然没有走出低谷。从具体分析来看,一是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的产业影响很大,出口萎缩,订单减少,影响了企业开工和就业。  [09:12]

[李毅中]:二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的价格高起高落,导致国内市场原材料价格也剧烈地波动。尤其是去年7月份以后是跳水价格,原油、钢材、铜、铝以及石化产品出现大幅度的跌落。  [09:14]

[李毅中]:三是一些行业产业下降,出现了亏损。去年11月,粗钢、汽车、乙烯等产量分别同比下降了12.4%、15.9%、12.2%。工业用电下降了7.5%。12月继续下降。  [09:14]

[李毅中]:四是一批中小企业和部分大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库存增加,资金短缺,停产、限产、歇业乃至关闭涉及面扩大。去年年底统计,中小企业像这类企业停产、歇业和关闭占7.5%。裁员减薪的情况也在增多。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的严重冲击,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了加快民生工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保护、自主创新等扩内需、促增长的十项措施。  [09:15]

[李毅中]:提出了扩大消费、稳定出口、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措施,特别是制定了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工业早日走出低谷创造了条件,增强了信心。  [09:15]

[李毅中]:目前有些措施已经见到了成效,一些行业、一些地方出现了积极的迹象。今年1到2月,发电量合计虽然同比还在下降3.7%,汽车产量虽然同比还在下降1.7%,但是降幅明显地减缓了。2月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都超过了80万辆,是去年7月份以来最高的月份。粗钢的产量1、2月份合计同比增长了2.4%,钢材的产量增长了3.1%。乙烯的开工率回升到90%,化肥企业提高了符合保证春耕大忙和对农资的需要。  [09:16]

[李毅中]:刚才讲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剔除日历天数以后是5.2%,大体上保持了11月、12月的水平。但是工业形势依然严峻,仍然处在最困难的时期,仍然没有走出低谷,所以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轻言好转。  [09:17]

[李毅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在企业。为了尽快改变工业发展的困难局面,全国工业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目前正在积极推动落实以下的措施:一是落实已经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比如稳定出口,拉动消费,提高轻纺、机电等产品的出口退税,推动“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来扩大工业产品的销售。  [09:17]

[李毅中]:二是抓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九个重点工业行业,加上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组织落实。现在我们和发改委正在研究具体的制定实施细则和方案,来逐条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  [09:17]

[李毅中]:三是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利用技术改造,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重点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这五个薄弱环节进行改造。主要采用贷款贴息的办法,努力用好中央财政200亿技改专项资金,推动一批项目尽快实施。  [09:18]

[李毅中]:四是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缓解融资困难,落实好中央财政今年96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技术的管理和服务,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09:18]

[李毅中]:第三,在扩内需、保增长中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09:18]

[李毅中]: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正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中国工业的发展就要立足当前,保持工业平稳较快的增加,更要从战略和长远出发,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TOP

 29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