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金字塔和陀螺

金字塔和陀螺

金字塔和陀螺

在中国,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西医和中医并立,两条腿走路,支撑着广大民众的寻医问药的需求。其实,无锋觉得这种对西医和中医的命名还可以斟酌,所谓的西医现在在东方也在普遍应用,而在中国以外,也有一些用植物药的替代医学(类似于中医)正在运行。因此,无锋认为,所谓的西医最好称做现代医学,而所谓的中医最好称做传统医学,这样也可以避免有人一看到说中医缺点的就火冒三丈说是反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无锋最近喜欢走路,以走路来维持健康。今天,在步行中,突然冒出一个灵感,赶紧把这个灵感记录于下。

无锋觉得现代医学看上去像一个金字塔。远远看去,只看到一个小小的尖顶,也许是现在对爱滋病,癌症等疑难杂症的对抗研究。但是走近一点看,这些研究要非常多的学科的支持,它的基盘要比它本身大得多,内科学,外科学,病理学,病因学等等。再走近一看,基盘还要更大,有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组织学等等,而且再往下,分得还更细,就象是“根”,但这“根”显然比上面的基盘还更粗壮,有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等。和埃及的实物金字塔不同,这个“金字塔”是在不断成长的。在“尖”上要冒出一点,就必须从根部开始,一点一点垒上去。走着走着,突然想到,这不就是“科学”的结构吗?科学讲的就是实在,一步一步的前进都有迹可寻。由于没有一个总设计师存在,虽然金字塔的总体非常美观,但人类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是步调杂乱的,不时会从一个什么或高或低的表面上冒出一个角来。这些角有的会给慢慢证实,从它的附近,尤其是下面长出更多的东西,整个金字塔又大了一点,也有的角会给“证伪”而轰然倒下,掉到底部,成为金字塔成长的营养。因此,现代医学就是科学,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反观传统医学,扎根于实践。神农尝百草,靠的是奉献精神。但那是人类在针对疾病时求生的本能表现。无数的人在这种尝试中贡献了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否定这种经验的积累。但是,冷静地想一想,如果现代医学像金字塔,那么传统医学像什么呢?无锋觉得传统医学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陀螺,远看非常庞大,但走近一看,它的基盘却很小,是倒立着的。在现在的发展阶段说阴阳五行是科学的表现还不如说它是哲学的表现。它的主体是阴阳五行,非常庞大。但是,如果你细细诘问,却又不知道它的根扎在哪里。与中医师对话,得到的结果总是游移不定,缥缈莫测的。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运气学说等似乎都摸不着边际,脏腑学说提到的五脏六腑似乎又与现实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很大的差距,经络学说被广泛应用,但是实物到底是什么,多少年来还一直搞不清楚。这样看来,传统医学似乎连根基都在一起游动。那么,为什么上大下小还能够屹立不倒呢?无锋隐隐觉得,这个物体是在飞速旋转,是旋转使这个庞然大物维持着站立的状态,那么这不就是一个大陀螺吗?我们知道,陀螺要旋转,必须要抽一下,得到旋转的原动力。传统医学的原动力就是人的求生本能,在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以前,人类就是靠尝试,不惜“以身犯险”,来获得偶然能够得到的成功,然后把这些成功积累起来,形成传统医学这个大陀螺的原动力。在得到原动力以后,我们知道,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维持陀螺旋转不倒靠的是惯性,几千年来的人类的实践,原始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惯性,提供了惯性思维的力量。我们还知道,要维持陀螺的旋转状态,我们必须时不时地再抽几下。传统医学这个大陀螺的旋转的这个“再抽几下”是无数的中医大家如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这些闪闪发光的人物总结提高人类原始积累的努力。每隔一个阶段,就出现一个人物,再抽这个大陀螺一下,使之不会颓然倒地。

一次,和一位相信传统医学的朋友闲聊,说起了有关有些人经常提起的“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话题。我说,西医是找到病的直接原因,然后进行治疗。怎么说只算是治标呢?他说,仅仅是解决病的直接原因还只是治标,只有解决了阴阳平衡问题,才算是治本。无锋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衡,也没有永恒的平衡,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把平衡作为治病的本的这个观点不正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陀螺的本质吗?只有平衡才能保证陀螺不倒。这是一个绝妙的写照。

从现代观念来看,人们选用药物首先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然后避免不了的就是可控性。这里包括了质的可控和量的可控。现代医学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你服下的药物是什么化合物,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药典上找到它的分子式,分子量以及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性状,你也可以找到这种药的适应症,合适剂量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甚至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发生的频率以及发生在什么样的人群中,什么都一目了然。你吃它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了解吃下去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以及产生副作用的危险程度。但是,作为传统医学的中药来说,有这种可能吗?也许一个病人让十个中医师来开药方,开出了药方就有十种。病人对吃下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成分茫然无知,有点像商店里买东西打闷包一样,或者说像日本很多商家在新年开始时卖的“福袋”一样。笔者小时候有一个经历,到中医院看病配药,看着药剂师称药时的动作心里就直打疑问。他就这么粗粗糙糙地称一下,秤杆都没有打平,然后又粗粗糙糙地分在五张摊开的黄纸中,这能做到精确吗?有的药甚至就根本不称,直接用手抓,“抓药”。长大以后知道了化学反应这个概念,知道了每种中药都有非常复杂的化学成分,而且在煎制中,谁能知道里面起了什么化学反应呢?我想,在现代社会,科学知识逐渐普及人心,作为维持大陀螺运转的人的“惯性”还能维持多久呢?

中国的传统医学面临的危机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收到现代医学的排挤,外科和急救科已经没有了中医这么一说,其他学科也在被渐渐挤兑,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中医学科本身的队伍也在蜕变,一些中医师在诊断时不是讲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而用的是现代医学所用的病名,这说明大陀螺内部也出现了许多或大或小的裂缝。呜呼,如果没有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之类的伟人再来抽一鞭,得出新的可以令人信服的理论,中国的传统医学这个大陀螺什么时候分崩离析,颓然倒地是可以想见的。但是,我又很喜欢包括黄连素在内的很多行之有效的中药,不忍看着大陀螺倒下,因此,呼唤大师。

中国是中医的发源地,无锋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中医能够强盛起来。可以现代医学一直在往前看,一直在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前走。而传统医学呢,却动辄搬出“几千年”,“历史悠久”的招牌,用来用去都是古人的经典,一步三回头。缺少创新。可忧!

TOP

发新话题